脫貧攻堅收官戰 第一書記怎麼幹——衝著難事辦盯著項目幹

雲南會澤縣拖落村第一書記邊靜——

  衝著難事辦 盯著項目幹

  山花爛漫的春天裡,眼瞅著新建的兩個鋼架大棚即將派上用場,邊靜心裡覺得很踏實。作為雲南省審計廳派駐到拖落村的第一書記,她和“小夥伴”們多方協調,去年建起三個辣椒育苗大棚,引進新品種,當年就發揮效益:每畝增產約50斤。

  拖落村地處集中連片貧困的烏蒙山腹地,位於雲南省會澤縣。記者從會澤縣城出發,一路爬坡過坎,車子在“山肚子”裡穿行一個多小時才到。鎮黨委副書記林德能說,拖落村以前在鎮裡最“拖落”,如今有了大變化。五年多來,拖落村的3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只剩下12戶,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2%,去年整村出列。

  邊靜2018年2月到拖落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派駐期滿,今年因為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保持派駐隊伍穩定,過完年邊靜又回到村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們一道起早貪黑,在拖落村設起“卡點”,落實防控措施。抓住各地復工復產機會,動員村民外出務工,村裡10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基本都出去了。

  她告訴記者,工作中有時也“著急上火”。比如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房蓋好了,有的貧困戶就是不搬,一會說沒錢買傢俱,一會說沒時間打掃屋子,邊靜就和村幹部一起幫著買傢俱打掃房間。“搬新房拆舊房是國家硬政策,只有磨破嘴皮解釋,村民才能一點點逐漸接受。”說起這些,她感觸很深。

  邊靜一年要在村裡駐夠200天,拖落村偏遠,昆明的家是顧不上了。和記者出村部看大棚,一個小女孩喊著“媽媽、媽媽”追了出來。邊靜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疫情孩子還沒入園,家裡老人年紀大了還需要照顧,只好帶上孩子來村裡。”

  邊靜觀察,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裡,見效最快的是外出務工,一年能賺好幾萬;中期要靠扶貧產業;而最長遠也是最根本的,是抓好村民素質和鄉村教育。審計廳掛鉤以來,拖落村硬件變化天翻地覆:進村通組的道路硬化了,主路還裝了路燈;156平方米的衛生室拔地而起,頭疼腦熱小病不出村;新建的學校佔地22畝,設施條件全鎮一流,120個孩子寄宿住校,離家遠的學生也有熱騰騰的午飯吃了。而發展產業,村裡主要靠“雙椒致富”——辣椒正改良新品種,花椒產業從無到有。也是去年,邊靜他們幫著聯繫拉來20多萬棵花椒種苗,免費發給群眾種到陡坡地上。邊靜說:“這5000畝花椒3年掛果5年進入豐產期,村民能持續受益。”

  下一步,邊靜介紹,主要是脫貧攻堅查缺補漏,並利用好滬滇對口幫扶項目,把村民活動場所的廁所廚房修好,把村裡的大喇叭利用起來,播放脫貧致富、鄉風文明的節目。邊靜笑言,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我們不收兵,“不讓一個人掉隊!”(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