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界轉產抗疫物資“不務正業”也能煥發生機

原標題:為抗疫跨界, 他們“不務正業”的底氣從哪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一些國家和地區抗疫物資短缺的問題逐漸凸顯,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正“盡最大努力”保證供應。

同時,多國正借鑑中國一些企業轉產醫療物資的經驗,協調其製造企業轉型生產呼吸機等緊缺設備。

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在這次疫情中,中國有多家制造業企業成功跨界轉產抗疫物資,引起廣泛關注。

疫情期間中國企業紛紛跨界

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2020年2月1日至3月15日,全國超過2.8萬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額溫槍、消毒液、防護服、醫療器械”等相關業務。

企業紛紛跨界,一方面源於一線防疫物資,特別是醫用防護服、口罩等存在較大缺口;另一方面源於政府層面的鼓勵。

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口罩、防護服、酒精等醫療衛生物資需求量暴漲,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委發文,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添生產線(設備)迅速擴大產能等,多措並舉擴大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供應,實施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政府兜底採購收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開啟“一路綠燈”模式,從資金、政策等層面“鼓勵和推動相關企業轉產醫用物資”。

“這次大規模企業轉產是戰時經濟動員的一次有力檢驗。”北京市國民經濟和裝備動員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智明說。

完整靈活的供應鏈是隨機應變的底氣

只用了幾天時間,上汽通用五菱就完成了從提出自產口罩到第一批產品交付。

2月8日,汽車企業比亞迪在其官方微信上宣佈援產口罩和消毒液,2月16日首批醫用級免洗消毒凝膠就已發貨給一線的抗疫人員。

從建築機械製造跨界到口罩研製,天意高科技公司僅僅用時20天。從2月10日開始,他們抽調40名技術人員動手研發,僅用時7天就設計出了樣機圖紙,又用13天生產出了全自動口罩機。

……

是什麼讓這些企業的跨界速度如此之快?

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多位專家瞭解到,生產口罩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汽車行業本身就具備“大產業”的優勢,相對於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社會資源統籌能力而言,製造口罩可以說沒有太大難度。

例如,生產口罩的關鍵原材料是一種特殊的聚丙烯,這種材料在汽車的內飾中會大量採用。生產醫用口罩要求恆定的溫度和溼度,並且需要無塵環境,這也與車企生產基地的“塗裝車間”相契合。

濟南一位不願具名的“跨界者”告訴記者:“造口罩,我們是認真的。從無菌車間到原材料,從生產線到供應商,專業口罩生產所需要的條件,我們都有。”

由此可見,完整而靈活的供應鏈是製造業實現“隨機應變”的底氣,更是應對挑戰、抵禦風險的關鍵。

“不務正業”也能煥發新生機

北京億都川服裝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何博遠指出,轉產意味著要基於企業現有的生產條件,進行車間改造、設備採購、員工培訓、資質申請,還需掌握必備的生產工藝和流程。顯而易見的是,生產線與原材料的投資難以在短期內收回,而疫情過後的市場需求亦將大幅回落,那麼這些跨界企業將何去何從?

專家指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需求很大,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經漲至5304億元。隨著國內公眾消費水平不斷升級,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醫保覆蓋範圍的擴大,醫療需求增加有望繼續增長,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前景被看好。

山河智能副總經理朱建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口罩機作為一種特種裝備,將成為山河智能生產的常規化產品,這次疫情後,人們的生活習慣將發生一些改變,他們對未來市場十分看好。

“轉產防疫生產線只是企業在醫療健康產業板塊佈局中的一部分。”夢潔集團供應鏈中心總經理但濤說,目前企業正在研發一些健康功能型產品、材料,將家紡產品與健康功能進行結合,基於前期銷售反饋,已經初步感受到市場對健康產品的需求和青睞。

此次疫情對於企業而言不全是危機。如果以疫情為先,以用戶為本,把握好營銷的度,企業“不務正業”也有可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記者 王延斌 張景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