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市場環境,年輕人怎麼才能買得起房?聽聽專家怎麼說

當下的市場環境,年輕人怎麼才能買得起房?聽聽專家怎麼說

今天看了一個小視頻,是一個年輕人在問一個金融行業的專家,說現在的樓市關注度很高,大家都說年輕人要趕緊買房,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工薪階層的年輕人來說,哪裡有錢買得起房呀?我們錢從哪裡來呀?專家一語點到說:就因為有這種想法,所以一輩子買不起房。他說在他自己買房的時候,當時第一套房就是借錢買的。動用一下六個錢包,或設法使用金融槓桿,借錢現在買一套哪怕是30平米,在比較低的時候入手,未來你成長起來了,房價也上漲了,那時你再換個更大的。

這個視頻和裡面犀利的回覆,促動了我的神經,讓我想起之前買房時候的情景。那時候,我才上高中,家裡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大約在98年前後,我們這小城房改開始了,你只需要拿出2-3萬元,就可以把之前單位分配給你的房子買下來,歸自己所有,時稱:房改房。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大家對市場化還十分陌生,而且大家工資也都不高,這麼多錢在那時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也是十分龐大的。家裡商量來商量去,也不知道這房子是否應該買,最重要的是沒有錢因為當明的工人工資,每個月兩口人加起來也才100左右。

後來,我們家人商量了一下,還是覺得應該買,雖然當時信息閉塞,沒有手機,更不要說網絡了,但家人感覺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見,最主要的是可以留下一份資產,於是全家拿出能找到的和身邊朋友能借到的所有錢(要知道這個全家指的是我父母加上我的小姨家所有的錢,而我們要買的是我姥姥住的房子),一共3萬的房款,湊來湊去還是差2.5萬。

怎麼辦?這時候家裡想起了遠在其它城市,在遠房親戚裡面還比較有錢的舅舅,於是飄洋過海去找舅舅借錢。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負債把姥姥的房子買下了,寫的是姥姥的名字,同時,我們家在父母加起來月入百元的基礎下,負債了2萬多元。姥姥沒有工作沒有退休工資,要靠家裡養活,還有上高中的孩子(就是我)需要養活,不得不說,做這麼大的決定在當時來看,也是不容易。

當下的市場環境,年輕人怎麼才能買得起房?聽聽專家怎麼說

現在回頭看看,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即便當時收入一般,但沒多久之後,全家努力還是很快還上了所有欠款。也不得不佩服家裡老人的遠見。要知道那會兒如果自己不選擇買下來,等到老人過世之後,房子是要收回國家所有的。我想很多城市裡老一輩的房子都是這麼來的吧。

很多人害怕欠債,害怕貸款買房後的經濟壓力。但要知道的是年輕人的資本不是錢,而是未來更多的可能,這才是你的資本。目前來看,咱們國內的貸款成本與通貨膨脹來比,還是比較合理的。有專家說,如果年輕時候你害怕負債,不懂得使用金融槓桿,那麼你永遠也買不起房。不得不說,這一席話很犀利,但也很有道理。

筆者是在26歲時買的第一套房,而且是婚前,我用的是自己賺的錢,而他是和家裡借的錢。作為一個今年已近40的人來說,那時的收入也不高,房價與收入也不成正比(好像就沒成過正比)。但有一點是和現在一樣,就是買房結婚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於是,我和愛人在剛認識不久的時候,就各出了一半的首付,買了一套面積60平米的婚房。心想未來兩個人加一個孩子,兩個房間足夠了,從此步入房奴的行列。

開始還貸了之後,確實很長一段時間感覺壓力比較大,但比較好的是兩個人一起還貸款,比其它獨立承擔的年輕人壓力要好些。也因兩個人沒有什麼其它的業餘愛好,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工作。所以在買房沒多久之後,我們順利上位,成為各自領域的管理層。慢慢的收入也隨之提升了不少。在買房兩年之後,我們結婚了。另說,當初一起買房時,還真沒考慮結婚問題,也沒考慮如果分手,那房子怎麼辦,只感覺每人一半,還挺公平。

當下的市場環境,年輕人怎麼才能買得起房?聽聽專家怎麼說

其實拋開買房不說,即便創業,很多的人思維是等我有錢了我要做什麼,但是想想,等你有錢了你做的行業可能已經從藍海變成了紅海,機會還會在那裡乖乖的等你有錢嗎?如果我們不懂資金運作,我們永遠都在想錢從哪來。馬雲曾經說過,如果當初他爸爸有錢,給他200萬讓他去創業,他根本不會成為今天的馬雲。

結束語:說這麼多不是想鼓勵年輕人買房,而是想提供多種可能讓當下的年輕人參考,畢竟這是很多人終生為之奮鬥的夢想,而這個夢想不僅是房子,更是一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