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

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

匹配陰陽第一

《玉書》曰:"大道無形,視聽不可以見聞;大道無名,度數不可以籌算。資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積氣以覆於下,地得坤道而託質以載於上。覆載之間,上下相去八萬四千裡,氣質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還於地中,其陽負陰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還於天中,其陰抱陽而下降,一升一降運於道,所以天地長久。

《真源》曰:天地之間,親乎上者為陽,自上而下四萬二千里,乃曰陽位;親乎下者為陰,自下而上四萬二千里,乃曰陰位。既有形名,難逃度數。且一歲者,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四時為一歲。

一歲以冬至之節為始,是時也,地中陽升,凡一氣十五日,上升七千裡,三氣為一節,一節四十五日,陽升共二萬一千里,二節為一時,一時九十日,陽升共四萬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陽合陰位,是時陰中陽半,其氣為溫,而時當春分之節也。

過此陽升而入陽位,方曰得氣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後,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節陽升,通前計八萬四千裡以到天,乃陽中有陽,其氣熱。

積陽生陰,一陰生於二陽之中。自夏至之節為始,是時也,天中陰降,凡一氣十五日,下降七千裡,三氣為一節,一節四十五日,陰降共二萬一千里,二節為一時,一時九十日,陰降共四萬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陰交陽位,是時陽中陰半,共氣為涼,而時當秋分之節也。

過此陰降而入陰位,方曰得氣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後,四十五冬至,冬至之節陰降,通前計八萬四千裡以到地,乃陰中有陰,其氣寒。

積陰生陽,一陽生於二陰之中。自冬至之後,一陽復生,如前運行不已,週而復始,不失於道。

冬至陽生,上升而還天,夏至陰生,下降而還地。夏至陽升到天,而一陰來至,冬至陰降到地,而一陽來至,故曰夏至、冬至。

陽升於上,過春分而入陽位,以離陰位。陰降於下,過秋分而入陰位,以離陽位,故曰春分、秋分。

凡冬至陽升之後,自上而下,非無陰降也,所降之陰乃陽中之餘陰,止於陽位中消散而已,縱使下降得位,與陽升相遇,其氣絕矣;

凡夏至陰降之後,自下而上,非無陽升也,所升之陽乃陰中之餘陽,止於陰位中消散而已,縱使上升得位,與陰降相遇,其氣絕矣。

陰陽升降,上下不出於八萬四千裡,往來難逃於三百六十日,即溫涼寒熱之四氣而識陰陽,即陽升陰降之八節而知天地。以天機測之,庶達天道之緒餘。若以口耳之學,較量於天地之道,安得籌算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萬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為物中之靈者。別求於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腎比地,肝為陽位,肺為陰位。心腎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載之比也。氣比陽而液比陰。子午之時,比夏至、冬至之節;卯酉之時,比春分、秋分之節。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時比八節。

子時腎中氣生,卯時氣到肝,肝為陽,其氣旺,陽升以入陽位,春分之比也。午時氣到心,積氣生液,夏至陽升到天而陰生之比也;

午時心中液生,酉時液到肺,肺為陰,其液盛,陰降以入陰位,秋分之比也。子時液到腎,積液生氣,冬至陰降到地而陽生之比也。週而復始,日月循環,無損無虧,自可延年。

《真訣》曰:天地之道得之惟人也,受形於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遠。自胎元氣足之後,六慾七情,耗散元陽,走失真炁。雖有自然之氣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氣出,一吸元氣入,接天地之氣,既入不能留之,隨呼而復出,本宮之氣,反為天地奪之,是以氣散難生液,液少難生氣。當其氣旺之時,日用巽卦,而於氣也,多入少出,強留在腹,當時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暫住,二氣相合,積而生五臟之液,還元愈多,積日累功,見驗方止。

聚散水火第二

《金誥》曰:所謂大道者,高而無上,引而仰觀,其上無上,莫見其首;所謂大道者,卑而無下,俛而俯察,其下無下,莫見其基。始而無先,莫見其前;終而無盡,莫見其後。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儀;天地之中而有陰陽,陰陽有始終之數。一上一下,仰觀俯察,可以測其機;一始一終,度數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真源》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之高卑;即陰陽終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後。天地不離於數,數終於一歲;陰陽不失其宜,宜分於八節。冬至一陽生,春分陰中陽半,過此純陽而陰盡,夏至陽太極而一陰生,秋分陽中陰半,過此純陰而陽盡,冬至陰太極而一陽生,升降如前,上下終始,雖不能全盡大道,而不失大道之本,欲識大道,當取法於天地,而審於陰陽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腎比天地,以氣液比陰陽,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節,乾卦比一年,用立冬之節。天地之中,親乎下者為陰,自下而上四萬二千里,乃曰陰位,冬至陽生而上升,時當立春,陽升於陰位之中二萬一千里,是陽難勝於陰也;天地之中,親乎上者為陽,自上而下四萬二千里,乃曰陽位,夏至陰生而下降,時當立秋,陰降於陽位之中二萬一千里,是陰難勝於陽也。時當立夏,陽升而上,離地六萬三千里,去天二萬一千里,是陽得位而陰絕也;時當立冬,陰降而下,離天六萬三千里,去地二萬一千里,是陰得位而陽絕也。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時,艮卦也,腎氣下傳膀胱,在液中微弱,乃陽氣難升之時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時,乾卦也,心液下入,將欲還元,復入腎中,乃陰盛陽絕之時也。人之致病者,惟陰陽不和,陽微陰多,故病多。

《真訣》曰:陽升立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陰中陽半矣;陰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陽中陰半矣。天地之道如是,惟人也,當艮卦氣微,不知養氣之端。乾卦氣散,不知聚氣之理。日夕以六慾七情耗散元陽,使真氣不旺,走失真氣,使真液不生,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長久,故古人朝屯幕蒙,日用二卦,乃得長生在世。

朝屯者,蓋取一陽在下,屈而未伸之義,其在我者,養而伸之,勿使耗散。

幕蒙者,蓋取童蒙求我,以就明棄暗,乃陰間求陽之義,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使走失。

是以日出當用艮卦之時,以養元氣,勿以利名動其心,勿以好惡介其意,當披衣靜坐,以養其氣,絕念忘情,微作導引,手腳遞互伸縮三五下,使四體之氣齊生,內保元氣上升,以朝於心府,或咽津一兩口,搓摩頭面三二十次,呵出終夜壅聚惡濁之氣,久而色澤棄美,肌膚光潤。

又於日入當用乾卦之時,以聚元氣,當入室靜坐,嚥氣搐外腎,嚥氣者是納心火於下,搐外腎者是收膀胱之氣於內。使上下相合腎氣之火,三火聚而為一,以補暖下田,無液則聚氣生液,有液則聚液生氣,名曰聚火,又曰太乙含真氣也。早朝咽津摩面,手足互遞伸縮,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煉形也。


交媾龍虎第三


《金誥》曰: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無,太無之中而有太虛,太虛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質,太質者,天地清濁之質也。其質如卵而玄黃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陽升到天,太極而生陰,以窈冥抱陽而下降;陰降到地,太極而生陽,以恍惚負陰而上升。一程式一降,陰降陽升,天地行道,萬物生成。

《真源》曰:天如覆盆,陽到難升;地如磐石,陰到難入。冬至而地中陽升,夏至到天,其陽太極而陰生,所以陰生者,以陽自陰中來,而起於地,恍恍惚惚,氣中有水,其水無形,夏至到天,積氣成水,是曰"陽太極而陰生"也;夏至而天中陰降,冬至到地,其陰太極而陽生,所以陽生者,以陰自陽中來,而出於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氣,其氣無形,冬至到地,積水生氣,是曰"陰太極而陽生"也。

《比喻》曰:以身外比太空,以心腎比天地,以氣液比陰陽,以子午比冬夏。子時乃曰坎卦,腎中氣生;午時乃曰離卦,心中液生。腎氣到心,腎氣與心氣相合,而太極生液,所以生液者,以氣自腎中來,氣中有真水,其水無形,離卦到心,接著心氣,則太極而生液者如此;

心液到腎,心液與腎水相合,而太極復生於氣,所以生氣者,以液自心中來,液中有真氣,其氣無形,坎卦到腎,接著腎水,則太極而生氣者如此。可比陽升陰降,至太極而相生,所生之陰陽,陽中藏水、陰中藏氣也。

《真訣》曰:腎中生氣,氣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氣。真水真氣,乃真龍真虎也。陽到天而難升,太極生陰;陰到地而難入,太極生陽:天地之理如此。人不得比天地者,六慾七情,感物喪志,而耗散元陽,走失真氣。當離卦腎氣到心,神識內定,鼻息少入遲出,綿綿若存,而津滿口嚥下,自然腎氣與心氣相合,太極生液;及坎卦心液到腎,接著腎水,自然心液與腎氣相合,太極生氣。

以真氣戀液,真水戀氣,本自相合,故液中有真氣,氣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戀而下,名曰交媾龍虎。若火候無差,抽添合宜,三百日養就真胎,而成大藥,乃煉質焚身,朝元超脫之本也。

《道要》曰:氣散難生液,液少而無真氣,氣水不交,安成大藥。當此年中用月,以冬至為始,日中用時,以離卦為期。或以晚年奉道,根元不固,十年之損,一年用功補之,名曰採補還丹。補之過數,止行此法,名曰水火既濟,可以延年益壽,乃曰人仙,功驗不可備紀。若補數足,而口生甘津,心境自除,情慾不動,百骸無病,而神光暗中自現,雙目時若驚電。以冬至日為始,謹節用法,三百日脫其真胎,名曰胎仙。

燒煉丹藥第四

《金誥》曰:天地者,大道之形;陰陽者,大道之氣。寒熱溫涼,形中有氣也;雲霧雨露,氣中有象也。地氣上升,騰而為雲,散而為雨;天氣下降,散而為霧,凝而為露。積陰過則露為雨、為霜、為雪。積陽過則霧為煙、為雲、為霞。陰中伏陽,陽氣不升,擊搏而生雷霆;陽中伏陰,陰氣不降,凝固而生雹霰。陰陽不諧合,相對而生閃電;陰陽不匹配,亂交而生虹霓。積真陽以成神,而麗乎天者星辰;積真陰以成形,而壯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貴者金玉,陰陽見於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真源》曰:陰不得陽不生,陽不得陰不成。積陽而神麗乎天,而大者日月也,日月乃真陽,而得真陰以相成也;積陰而形狀於地,而貴者金玉也,金玉乃真陰,而得真陽以相生也。

《比喻》曰:真陽比心液中真氣,真陰比腎氣中真水。真水不得真氣不生,真氣不得真水不成。真水真氣,比於離卦,和合於心上肺下,如子母之相戀,夫婦之相愛。自離至兌,兌卦陰旺陽弱之時,比日月之下弦,金玉之在晦,不可用也。日月以陰成陽,數足生明;金玉以陽生陰,氣足成寶。金玉成寶者,蓋以氣足而進之以陽;日月生明者,蓋以數足而受之以魂。比於乾卦進火,煉陽無衰,火以加數,而陽長生也。

《真訣》曰:離卦龍虎交媾,名曰採藥。時到乾卦,氣液將欲還元,而生膀胱之上,脾胃之下,腎之前,臍之後,肝之左,肺之右,小腸之右,大腸之左。當時脾氣旺而肺氣盛,心氣絕而肝氣弱。神識內守,鼻息綿綿,以肚腹微脅,臍腎覺熱太甚,微放輕勒,腹臍未熱,緊勒,漸熱即守常,任意放志,以滿乾坤,乃曰勒陽關而煉丹藥。使氣不上行,以固真水,經脾宮,隨呼吸而搬運於命府黃庭之中。氣液造化時,變而為精,精變而為珠,珠變而為汞,汞變而為砂,砂變而為金,乃曰金丹,其功不小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