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面試事例佐證時一花獨放

面試備考的考生們可能都重視一種題型,就是多地考試都會採用的綜合分析類題目。其中,除了考察社會當中存在的時政類問題時,以名言警句類題目為主的哲理類題目著實讓人撓頭。因為此類題目所蘊含的道理往往不難,但是,想要論證該道理的重要性就需要考生大量的積累。論證的方式可以很多樣,包括講道理、舉事例、做分析等,而多數考生缺乏素日的積累,通過道理論證時往往無話可談,或者混亂無章,所以很多同學喜歡盲目使用事例,可盲目就很難轉化成優質的答案,難免落入俗套的沉珂。那這樣的難題我們如何破解呢?今天中公教育專家來給大家支支招。

一、巧避重複談小眾

很多同學在談到奮鬥、擔當此類話題時,馬上就會聯想到優秀的黨員幹部,比如廖俊波、黃文秀,或榮獲共和國勳章的傑出人物屠呦呦、孫家棟、袁隆平,但是,這些人物既然耳熟能詳,其在面試的使用率就會非常頻繁。考官一旦聽到這些人的名字,即使心中理解考生們以他們為榜樣的初心,也會被個別考生毫無情感、生搬硬套的表達方式所染產生千篇一律的感覺。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去以普通的小人物角度出發進行挖掘,會讓考官眼前一亮。

12月11日,袁隆平院士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內容就是圍繞袁老持續16年在長沙同一家路邊小店理髮。袁老很認可店主曹女士的手藝,怕被圍觀影響理髮店的生意,袁老總是趁店裡沒人時才去。網友都為袁老的勤儉節約和不慕名利所折服,很多同學自然會對這位國之脊樑大談特談。這並無不可,只是,如果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只關注到袁隆平院士,未免會遺漏一塊素材珍寶。而這塊珍寶,即堅持經營了16年的理髮店店主曹大姐。

袁老親自取名題字的“曹氏名剪”被網友稱是最牛理髮店。這位曹大姐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市民。但是,她的精神可不普通。袁老在她店裡剪頭髮2年,每次只要出席活動前都會去捯飭捯飭,可是本小利微的小店鋪,只有一個人裡裡外外的打理,曹大姐也覺得身心俱疲。所以她開始找店面,門面合同都簽好了,可是,當袁老說“你走了,我到哪裡理頭髮”。為了這樣忠實的老顧客,曹大姐就選擇了留下來。“只要他需要,我就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他”,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承諾。所以不管外界怎麼變,她的小店沒換地方、不換人手一直開著。曹大姐身上的敬業奉獻、不怕困難、心繫顧客的職業道德也是耀眼的閃光點。

二、大眾話題談細節

以上的內容當然是指考生可以另闢蹊徑,選擇小眾的素材內容。但是,也並不是說大眾話題就不能使用,考官只是牴觸考生們毫無個性化的套路式答題。如果我們能夠將大眾話題談出感情、談出細節,依然可以打動考官。

遵義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用36年的時間以命修渠,帶領村民打破了村裡的宿命,走上脫貧致富之路。這個故事很多考生都知道,而論證時候也只會停留在表面上的欽佩,卻無法真正打動自己和考官。這時,有一個細節就很能引起共鳴。80歲那一年,黃大發向組織上提出了唯一的一次私人請求,一輩子最遠去過遵義市,很想到省委去看看。而他到了貴州省委大樓“為人民服務”的碑刻前,他沒有前進,而是久久佇立凝望,沒有多說什麼,只有最後一句就是“走吧,心願了了”。正是這樣堅定的理想,指引他在36載克服萬難,砥礪前行。

以上方式只是面試答題技巧中的一小部分,大家如果認為有所收穫,希望考生們能繼續思考,繼續學習,真正在面試中做到一花獨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