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兒粑,那香糯餈軟的青白江味道

​​每年三四月,軟糯鮮香的春花葉兒粑就成了成都青白江人飯桌上招待親友的必備菜,大家夥兒喜歡親身參與到採摘製作葉兒粑的過程裡並在唇齒留香間許下這一年的美好願望。


剛過春分,夜裡就灑下了一場春雨。天剛亮,太陽便早早地散發出萬丈光芒,這又是個好天氣。一大早,青白江大彎街道的居民夏阿姨帶著自家孫女,來到田野邊採摘春花,她打算用一頓傳統的春花葉兒粑,來給孫女解解饞。


葉兒粑,那香糯餈軟的青白江味道

春花,是一種對生長地點並不挑剔的草本植物,這種草上有一層白毛,摸起來綿綿的,百度百科上稱其為“清明草”,但在成都青白江,人們更習慣稱之為“棉花草”。


每年立春過後,在田間地頭,甚至只要有土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剛發芽未開花時最嫩,有經驗的當地人就會專門摘來,作為葉兒粑的原料。


葉兒粑,那香糯餈軟的青白江味道

“棉花草”在野外生長,裡面夾雜著泥沙,夏阿姨要花十多分鐘進行清洗,直到洗不出任何雜質為止。夏阿姨一邊清洗“棉花草”,一邊笑稱,其實自己也是頭一回製作葉兒粑,看到這段時間很多鄰居都在做,自己也想嘗試一下。


葉兒粑,那香糯餈軟的青白江味道

夏阿姨將洗淨的“棉花草”切碎,倒入鍋中蒸熟,瀝乾水分後與麵粉和在一起,反覆揉捏,直至麵糰成型。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裡捏揉,隱隱有股子清香氣,那氣味是春天的甜腥氣。接著,她將麵糰分成鴿子蛋大小的小團,攤成麵餅狀,再往裡包上提前炒制好的鹽菜肉餡兒,最後裹上一片玉米葉,防止糰子間相互粘連。


滿滿的肉餡兒,偶爾還從糰子收口處溢出油,整個過程保留了“棉花草”葉兒粑最原始的味道。將鍋爐燒旺,包好的葉兒粑入鍋中要蒸大約40分鐘,揭開鍋蓋後,熱氣騰騰,一陣香味就撲鼻而來。撥開一層玉米葉,淡綠色的葉兒粑讓人垂涎欲滴。


葉兒粑,那香糯餈軟的青白江味道

夏阿姨剝開一個葉兒粑,放在碗裡,細心地吹涼一點兒,然後端到小孫女面前。小孩子對吃食是最感興趣的,也顧不得燙了,用筷子挑起就往嘴裡送。夏阿姨看著小孫女吃得那樣歡,一邊溫和地笑著,一邊喊著“慢點兒吃,慢點兒吃,別燙著”……


夾起一塊軟糯的葉兒粑放入口中,新鮮“棉花草”的清香加上肉餡兒的鹹香,組合而成的味道,在口腔內反覆碰撞,回味無窮,兒時與家人一起吃葉兒粑的場景彷彿重現在眼前……


作者單位:成都青白江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