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若惡化,全球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我們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看著不斷上竄的數字,讓人揪心不已。

但更讓專家擔心的是:如果疫情不能有效控制,或將引發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

疫情若惡化,全球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我們怎麼辦?

絕非危言聳聽

疫情若得不到控制

全球糧食危機是大概率事件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發各國恐慌性囤積食品。

  為了保障糧食供應充足,各國也是拼了——

不少國家啟動國家庫存計劃,增加糧食儲備;

一些糧食出口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

部分糧食進口國,將擴大進口規模……

  疫情當前,不少國家意識到,糧食才是最稀缺的資源。

為什麼這麼說呢?

疫情若惡化,全球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我們怎麼辦?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說: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

有一個數據: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一平方公里的蝗群(不是按只、不是按重,是按每平方公里算),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如果人類不採取相關措施,那麼到今年6月,蝗群規模可能是現在的 500倍。

還有一個數據:

根據聯合各糧農組織的調查,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中,只有30多個國家地區能做到糧食自給自足。

關鍵時刻,一些糧食出口大國卻宣佈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以確保其本國擁有充足的糧食。

據外媒報道:

截至3月26日,至少已有5國宣佈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報道顯示,全球第3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和第9大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開始限制這些主要糧食的出口了,俄羅斯植物油聯盟已經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而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出口也已經放緩。另外,作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的出口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

我們怎麼辦

我國有能力應對糧食危機嗎?

中國糧食庫存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量

中國去年以接近6.64億噸的糧食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米2.1億噸左右,小麥近1.34億噸,玉米總產量超過2.6億噸。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中國的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我國糧食保障的底氣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糧食自給率高。

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這是因為,我國曆來有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傳統。

第二,糧食儲備充足。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截至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餘糧相當充足。

第三,對外依存度低。

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

  專家稱,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我國難以形成直接的衝擊。相反,如果國際糧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國內糧價上升預期,有利於促進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疫情若惡化,全球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我們怎麼辦?

還有秘密武器

保供還有三大“定海神針”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還有一些“絕招”,在關鍵時刻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首先,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

  其次,我國還針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建立起相應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麵油等成品儲備,可以滿足當地10天至15天供應,調控物質基礎雄厚。

  再次,今年春耕形勢良好,夏糧豐收有保障。目前,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

疫情若惡化,全球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我們怎麼辦?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來勢洶洶,但我們同樣也是自信滿滿!

來源:經濟日報 人民日報 直新聞 瀋陽晚報記者孫海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