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雷筍


今年的雷筍


今年的雷筍

春筍

自小開始我就喜歡吃筍。無論是四季裡的“春”“夏”“秋”“冬”筍,還是鮮筍、酸筍、甜筍、苦筍,筍絲、筍乾、融筍、泡筍……,反正是是筍就愛,有筍即歡。

以往的每一次過年和老婆回桂林“孃家”,“冬筍”做為桂林冬日的特產,必定是“年貨”之一,“冬筍豆腐釀”也是丈母孃的拿手好菜。今年因為“疫情”的原故,年都過了,冬天也過了,這“冬筍”是吃不成了。老婆也只能一邊偷偷抺眼淚,一邊默默把打包好的、準備往“孃家”運的大、小“年貨”包拆卸下來。

我們己經錯過了一個“冬筍”的季節,接下來的“春筍”季呢?

“春筍”又叫“雷筍”,春雷過後的第一波筍子稱作雷筍。”《舌尖上的中國》是這樣說的“向南2000多公里,同樣的春風時節,冷暖空氣激烈對峙,春雷喚醒土壤中的生命,春雷過後的第一波筍子稱作雷筍。”聽見雷聲而出現的竹筍,光聽名字都可以想像這“雷筍”的味道。“吸飽了泥土芬芳和春雨滋潤的春筍,肉質最為細嫩,水分最為充足,用手掐一下根部都能掐出汁來。”

但今年的驚蟄似乎沒有聽見“雷”,倒是“大年三十”的晚上響了幾聲“巨響”。

“天有異象,地必大變”。一位在老南街擺風水攤的地理先生是這樣說的,“正月打雷土谷堆”春雷不發冬雷不藏,兵起國傷”“春正月雷,民不炊,為喪為疫”。

但“度娘”是這樣告訴我。

"民間”的說法是,春節假期四大龍王的行程是醬樣子安排的。

正月初一,天宮過年。正月十五在龍宮搞大慶,元宵節鬧龍燈,一直到鬧到正月三十。在此期間不正式上班工作。

直到二月二“龍抬頭”開始,龍王們才正式上班工作,行雲布雨,統管滋潤大地蒼生萬物。

也就是說,從二月二之後,才能聽到隆隆的雷聲。如果正月聽到雷聲,說明人間大地發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龍王們不得不提前上班,當然少不了帶有怨氣,而且怨氣會持續整個一年,這一年就很難保證風調雨順。

當然是民間傳說不可相也。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發風,打雷,下水,自然現像而己,莫要大驚小怪。

一不小凡扯遠了,言歸正傳。想吃最鮮嫩的雷筍,就趁現在,也就清明前半月,只有短短十幾天時間。有詩為證

《春陰》 宋 黃庭堅

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春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老家的老屋後,就有一片竹林,以前清明回老家“拜山”都會收穫不少春筍。今年,估計是“難了”。

原因有二。第一民政廳說了,清明期間暫時不能到墓園祭拜先人,要減少聚集,聚餐,避免祭掃群眾扎堆。如何寄託哀思,可以網上祭祀。第二,兒子就要開學了,“緊張”時刻,每天都要如實上報全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這個時候,全家的每一個人如有“不慎”,將會耽誤了兒子的“復課大計”。經全家委員會開會表決一致通過“繼續窩居,少出門”為秒!

山是上不去了,哪就聽從號召,“網上祭祀”表示一下懷念之意吧。不知道我家老太太打電話回老家交待幫忙“燒紙”的事情的時候,有沒有,交待讓老家的人們給我們的“先祖”們燒一些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網絡工具,和一些個說明書之類的,好讓“先祖”們也能熟練掌握這些東西。

還有,不知道在“先祖”們的哪個世界信號好不好,流量夠不夠?哪幾大通訊巨頭們一定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好讓我們的哪些在“天上”“地下”的“祖輩們”也能“上網”查看到我們的“追思”之情,理解我們“難處”!繼續以在天之靈的名義保佑我們“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免費”的春筍今年是吃不上了,買唄!“朋友圈”裡有好友賣“春筍”的。

大容山野生毛竹筍,20塊5斤!

挑選春筍時,有“四看”要留神。首先是看筍殼,一般以嫩黃色為佳,筍肉特別鮮嫩。其次要看筍肉,顏色越白則越脆嫩,綠色的就變竹子了,質量肯定是差。再看筍節和筍體,鮮筍的節與節之間越是緊密,則其肉質也就越為細嫩。最後是看筍體,蔸大尾小的筍肉多殼少,總之是要“嘴尖,皮厚,肚子空”

春筍的吃法很多,煎、燜、炒、炸、紅燒、清蒸、水煮,素有“葷素百搭”的盛譽,雞、鴨、魚、羊、豬、牛都可以配。

我個人愛好,兩種搭配,一曰“韭菜妙筍”一曰“五花肉炒筍”。

道先說說“韭菜炒筍”。竹筍味甘、微苦,性寒,用玉林人講法吃多“刮肚”“腰硌”。所以要配上壯神菜“韭菜”。兩者一經結合,便是“水乳交合”“陽陽互補”絕配!extremely!一邊要讚美!一邊耍放開了吃,吃完還不忘吟詩兩首,“每日逢加餐,經時不思肉”云云。

古人常筍與豬肉相提並論,如清代文學家李漁詞條所說:“以之伴葷,則牛羊雞鴨等物,皆非所宜,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而但覺其鮮之至也。”

意思是,“五花肉炒筍”豬肉已經完全淪為了竹筍的配角。

又比如蘇東坡的妹夫,黃庭堅詞條,曾在詩中發表感嘆:“南園苦筍味勝肉”!

哈哈,說歸說,但若是讓我在肉和竹筍之間二選其一……我覺得還是會選擇肉。

畢竟肉能膩一時,不能膩一世,而筍能吃一時,也不能頓頓都吃筍,人類花了數千年的時間才爬上了食物鏈的頂端,當然耍做不折不扣的肉食動物。

最後奉上蘇東坡的詩一首:

大容山上㫪筍香、飽飲獨嫌豬肉瘦。

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若要不俗與不瘦,請吃筍燒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