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混凝土攪拌站的幾點建議

根據筆者多年混凝土生產實踐,在此提出關於混凝土攪拌站的幾點建議,與同行探討和分享。


1 混凝土攪拌站建設之前應審核

以往建設一個工廠,都要遵守基本建設程序,要經過嚴格的工藝設計及審核,避免在設計上出現錯誤。現今出現很多私營混凝土企業,建站時,圖省圖快,忽視工藝設計及審核,造成很多缺陷。攪拌站工藝設計並不複雜,但規劃不好會給生產造成很多不便。很多攪拌站,沒有工藝設計審核這一環節,攪拌站建成生產之後,才發現許多不合理的地方。攪拌站建設之前,一定要先有工藝設計,通過工藝設計審核,重點是施工之前審核,確定合理的方案,修改不合理設計,在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前,將缺陷改掉。因此建議攪拌站建設之前,一定要仔細選擇審查工藝設計方案,對於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規劃,採用科學、先進、符合環保要求的工藝方案,避免工藝設計不合理或失誤,造成運行成本上升,或返工整改,造成經濟損失。

投資人應聘請有經驗的各個專業(質量、設備、環保、安全、試驗室等)技術人員參與審核。


2 骨料倉配置

現在流行的混凝土攪拌站,每條生產線,骨料配料倉一般設計為4個:2個粗骨料,2個細骨料。但實際使用時,由於生產混凝土的種類非常多,為不耽誤工地使用混凝土,迅速生產,4個倉分配如下:一個倉裝1~2mm石子,一個裝1~3mm石子,一個細石倉,一個砂倉。很明顯,4個倉是不夠用的,理由如下:

(1)生產混凝土的骨料常超過上述4種,比如,現在常用的石子有細石、1~2mm石子、1~3mm石子、2~4mm石子,細骨料有河砂、機制砂、石粉、粗砂、細砂等,需要搭配使用,4個倉是不夠用的。

(2)當今時代,混凝土品種繁多,所用骨料種類也多。常需要多種骨料搭配使用。骨料要根據混凝土質量要求和施工環境合理組合。好的骨料用在質量要求高的混凝土中,差的骨料用在強度低的混凝土中,但最終要保證混凝土符合要求。要求有更多的骨料配料倉滿足這種搭配需求。

(3)當同時生產的混凝土種類較多時,採用兩條生產線同時生產,需要增加操作人員。採用單線生產,需要清倉改料,耽誤時間。很多攪拌站,規模不大、產量較少、操作人員少,要求單線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需要採用單線生產多種混凝土,因此,採用5個骨料倉比較適合。

(4)尾礦、再生骨料等資源開發利用,骨料情況更復雜,要求有更多的骨料配料倉。

因此,骨料倉用5個倉比較合理,三個粗骨料倉,兩個細骨料倉,粗細骨料均可採用兩種物料搭配生產。

關於混凝土攪拌站的幾點建議

3 粉料倉配置

現有的生產線一般設計為:2個水泥倉、1個粉煤灰倉、1個礦粉倉。混凝土的發展趨勢是品種越來越多,使用的外加劑或添加料、改性料越來越多,對於粉體料,料入攪拌機是一個難點。有一部分攪拌站,膨脹劑等特殊材料一般採用外加,粉體料通過皮帶機添加到攪拌機,與砂石共用一條皮帶,這種上料方式,粉料會隨著移動的皮帶飄起,形成揚塵,汙染環境。這樣做的結果是揚塵很大,不符合環保規定。生產特殊混凝土需要使用多種粉料,因此有必要增加1個鋼倉和計量秤,將膨脹劑等粉料改到攪拌機上方上料,與水泥、粉煤灰類似,該鋼倉規格較小,可以用於多種粉料。同時,還需設置從地面到倉頂的提升設備,在倉頂設置除塵設備,解決袋裝料入倉揚塵問題,整個工作過程有效處理揚塵。粉料可採用升降機形式入倉(袋裝料),也可用類似散裝水泥形式入倉。有了提升設備,方便檢查和設備維修,一舉多得。

4 混凝土攪拌時間的設定

禁止無底線地縮短攪拌時間,建議一單一設定攪拌時間的方法。

國標GB/T14902—2012《預拌混凝土》中規定,混凝土在攪拌機中的攪拌時間,不應少於30s。國標GB50164—201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中規定,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為60s,同時規定,雙臥軸強制式攪拌機,可在保證均勻的情況下適當縮短攪拌時間。根據上述兩個標準,混凝土攪拌時間不應少於30s。

目前現狀是,很多攪拌站,通過不斷地減少攪拌時間來降低生產成本,有的攪拌時間僅為15s、20s,操作人員多是年輕人,通過減少攪拌時間,減少操作時間,降低工作強度,增加休息的時間,這是混凝土質量不斷劣化的一個原因。有些操作人員根據攪拌電流來推斷混凝土狀態,完全忽略了不同的混凝土需要的攪拌時間是不一樣的,所有混凝土都按一樣的攪拌時間考慮,當攪拌電流偏高時,會採取加水措施。有些混凝土需要較長的攪拌時間,當設定攪拌時間較短時,攪拌電流偏高,一旦加水攪拌到電流合適,混凝土強度損失大,將造成工程事故。

實際生產中,影響攪拌時間的因素很多,強度等級不一樣的混凝土,需要的攪拌時間不一樣;混凝土稀稠不一樣,攪拌時間不一樣;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施工部位不一樣,攪拌時間不一樣;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外加劑不一樣,特別是加入粉劑後,攪拌時間不一樣;常溫混凝土與冬期攪拌時間不一樣;石子大小不一樣,攪拌時間不一樣;石子多少不一樣,攪拌時間不一樣。

因此攪拌時間應在配合比單中設定,一單一設定,並優先執行配合比單中規定的攪拌時間。目前多數攪拌站不能做到這一點,只能在攪拌機中設置攪拌時間,所有的混凝土均執行這一攪拌時間,遇到不同攪拌時間的混凝土,來回調整攪拌時間,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因此,新建站特別注意這一點,在購買運行程序時,應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在運行程序中,規定可在配合比中單獨設置攪拌時間並優先執行,可大大提高攪拌速度;二是禁止隨意縮短攪拌時間,不得給操作人員提供隨意縮短攪拌時間的方便條件。


關於混凝土攪拌站的幾點建議

5 攪拌參數自動完整記錄

生產過程的各種參數,準確及時記錄,對指導生產意義重大,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可以及時查閱,查明原因,分清責任。運行軟件一定要先進。工程名稱、施工部位、每盤材料用量、操作人員等,特別是每盤實際攪拌時間,放料時電壓、電流等決定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參數,都要完整記錄。要求軟件編寫單位,一定按攪拌站實際需求改進運行軟件。

6 平皮帶改用傾斜皮帶

骨料配料倉下方一般設有一水平皮帶機,皮帶機中部為凹槽,皮帶機頭尾輪最高點高於凹槽,這樣就形成了四周高中間低的積水凹槽。料斗裡砂中的水,會滲出彙集於皮帶機凹槽裡。老練的操作員會把水排空再生產,不知情的操作員會直接啟動生產,導致這些積水進入第一盤混凝土中,混凝土和易性失控,到工地上,表現為某車最後一到二方混凝土離析、難泵送,嚴重時會堵泵。因此建議,皮帶機頭部或尾部最高點,至少有一端要低於皮帶凹槽最低點,同時,皮帶機要有一定傾斜角度,讓水能流出皮帶機。

7 試驗室各室佈置

試驗室各室佈置合理,職工工作才會順心順手,特別是混凝土試塊搬運這一環節,佈置不合理,會增加許多工作量,職工都累跑了,老闆就得不停地找新人,職工累,老闆也累。比較好的方案是混凝土試塊養護室設在地下,上方設置力學室和成型室,養護室要預留吊物孔,吊物孔一邊是成型室,一邊是壓力機(力學室),通過升降機運送試塊,儘可能減少試塊搬運距離,提高工作效率。這樣省事又省空調電費。

8 總平面設計

總平面設計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雨水排除。從全廠角度看,整個廠區應為傾斜平面,保證雨水、料場沉降水能夠匯聚到一起,沉澱後利用。特別強調,路面一定要有坡度,保證雨水能夠迅速流走。平路面,則會出現路面下沉、積水,積水後路面在重載車碾壓下更易下沉,形成惡性循環,路面短期內損壞,一下雨,廠區一片汪洋。

(2)砂石堆料場地應用隔牆分成多間,每一間地面要帶一定坡度,保證砂石料中滲出的水能夠流出並彙集。砂石堆料場,每種物料單獨存放,在用物料與新進物料分開存放,應避免物料邊進邊用,避免混料。

(3)車輛運行。攪拌站物料進出量大,且多為大車運輸,必須保障車輛運行通暢,互不妨礙。最佳方案是進料與出料採用兩個門,若用一個門,廠門宜寬大。主路要寬,要預留大車轉彎和調頭的空間。地磅的位置要合理,磅前磅後留出足夠長的直線距離,保證重載車、空車都能順利上磅下磅。砂、石料堆場,要考慮大車進出、卸料方便。

(4)主要設備周邊要留通道,方便吊車檢修。

(5)設置專用的洗車位置,混凝土運輸車裝完料後,立即開出裝車位置,到專用洗車位置,不耽誤其它車裝料,有利於提高攪拌機臺時產量。

(6)攪拌機下方裝車位地面,要帶有一定坡度,清洗攪拌機及地面的汙水能夠自動彙集;生產過程漏料、檢查質量卸出的料及試驗室檢驗後混凝土餘料,需統一考慮處理方案。

攪拌站的平面佈置要科學、合理、實用,生產企業是講科學的地方,不要盲目聽信風水先生的風水理論。


更多資訊可關注微信號:微信公眾號“基業長青”;具體操作方法:打開微信-發現-搜一搜-輸入“基業長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