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婚外情


名人的婚外情

名人有名也是人,

六慾七情時時存。

一朝出軌有緋聞,

惹得俗人說紛紜!

名人的婚外情

蔣經國跨國豪門戀:三個混血兒子皆早逝,私生子至今健在

(源自公眾號《萌歷史 》2020.3.30)

有人曾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人卻認為,沒有婚姻做保障,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而我覺得,婚姻不是一個人的拼盡全力,而是兩個人的共同努力,要想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婚姻,關鍵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在我國,異地戀很常見,但是跨國戀卻並不常見,蔣先生的兒子蔣經國就是跨國豪門戀,震驚中外。

異國他鄉遇真愛 西伯利亞迸火花

說起蔣經國,我們都不陌生,他就是蔣先生的大兒子,但他年輕的時候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十足的“憤青”。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他也曾參加很多場風波,當時學校也不顧及蔣先生的情面就把他給開除了。

隨後他來到北平學習俄文,在那個時代蘇聯和美國是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當時的有志之士都以能到蘇聯學習為榮,蔣經國也不例外。

後來蔣經國再次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遊行示威,被北洋當局關了起來,出來後的蔣經國無奈之下去了蘇聯,這一去就是12年,再回來的時候戰爭已經打到中原了。

蔣經國在蘇聯不僅學習了知識,還收穫了愛情。蔣經國來到蘇聯的前兩年裡小日子過得還不錯,但是後來由於蔣先生的反動行動,導致遠在異國他鄉的蔣經國也受到了牽連,在蘇聯也逃不掉被調查的命運,後來派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去當兵,那年的蔣經國才17歲。

西伯利亞雖然極其寒冷,但是蔣經國卻在這裡收穫了愛情的火花,在當了一段兵後他被調往山區工作。蔣經國工作很認真,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絲毫不像受到懲罰的樣子。

當時被下放到山區工作的還有一個叫芬娜的蘇聯女孩,曾經她是沙俄貴族,位高權重,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所以她也要來山區改造一番,機緣巧合之下,蔣經國和芬娜見面了,並且二人慢慢迸出了愛情的火花。

兩個人是在人生的最低谷相遇的,並且家世背景相仿,都是本國的豪門貴族,於是蔣經國和芬娜便談了一段轟轟烈烈的跨國豪門戀,後來在蘇聯舉辦了簡易的婚禮。結婚當年的12月份兩人便有了一個孩子。

蔣家同意跨國戀 補辦婚禮修正果

1937蔣經國拖家帶口回到祖國,然後直奔上海拜見父母,蔣先生一聽自己的兒子給自己帶了一個洋媳婦回來,氣急敗壞,硬是兩個星期沒有見蔣經國一家三口。兩個星期後氣慢慢消了下來,才和兒子兒媳以及他那中蘇混血的大孫子見面。

其實在沒有回國之前蔣經國就曾試探性的給蔣先生髮了兒媳的照片,但是並沒有得到蔣先生的回覆。蔣經國也知道父親的脾氣,雖然蔣先生同意見他們了,但還是心有餘辜,恐怕父親看不上這個蘇聯的貴族洋媳婦。

蔣經國的擔心不是多餘的,蔣先生和兒媳見面後咋看咋不順眼,但是一番交談後越看越順眼,再看看自己的大孫子都已經這麼大了,也沒法再說什麼了,只好同意了這樁婚事,並且還給這個洋媳婦娶了一箇中國名字“芳娘”,但是蔣經國夫妻倆總覺得怪怪的,後來便改為了“方良”二字,姓氏則跟蔣姓,於是芬娜便有了中文名字“蔣方良”。

和蔣先生見面後,蔣經國又帶著蔣方良來見遠在寧波的蔣經國生母毛福梅,母子相見異常感動,十幾年沒有見到兒子,這次見面還帶著兒媳婦和孫子,所以無論蔣經國娶了哪國媳婦毛福梅都是高興的,畢竟被蔣先生拋棄後的毛福梅早已無慾無求,只要兒子幸福快樂便是她最大的福分了。

後來在母親毛福梅的安排下,蔣經國和蔣方良還重新補辦了一次中式婚禮,場面熱鬧非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婚禮之後,不久日本就進攻中原了。作為蔣先生的兒子,蔣經國在戰爭中也有著很重要的工作要去做,因此公務繁忙很少回家,這時蔣經國把自己的目光轉移到了自己的秘書章亞若身上,不久後便出軌了。

私生兒子仍健在 原配三子皆早逝

章亞若是蔣先生的秘書,只比蔣經國小了三歲,和蔣經國每天眉來眼去、情投意合。在蔣經國眼裡,章亞若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並且長得非常好看,身材也十分優美,長期在外的蔣經國根本把持不住,東方女人的優雅知性美甚至要比洋女人更多幾分韻味,兩人如干柴烈火一般難分難捨,一發不可收拾。

等到洋媳婦蔣方良意識蔣經國出軌的時候,她丈夫蔣經國和她丈夫的秘書章亞若的感情已經到了如漆似膠的地步了。蔣方良以賢惠出名,幾乎從來不干預蔣經國的任何公事,這一點讓蔣先生非常滿意,蔣先生對他這個兒媳也特別看重。

所以得知蔣經國出軌後,蔣方良便向公公蔣先生訴說苦衷。蔣先生一聽很生氣,想不到自己的兒子不學點好的,非把自己的壞處學了去,於是勒令蔣經國和章亞若斷絕關係,蔣經國哪裡敢和蔣先生叫板,只好先把章亞若送到桂林一段時間。

世事難料,被送到桂林的章亞若已有蔣經國的骨肉,並且為蔣經國生了一對雙胞胎,但是蔣先生不同意這段感情,也不承認這對雙胞胎是蔣家後代,無奈之下這對雙胞胎只好暫時隨母性,分別叫做章孝慈和章孝嚴。

生完孩子不久之後,章亞若就離奇死亡,據說是蔣先生讓手下的特務把她毒死的。蔣經國知道後大哭不已,而蔣方良至今還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有這麼一對雙胞胎私生子。

蔣方良和蔣經國一共生育了1個混血女兒和3個混血兒子,但是很可惜的是,三個混血兒子都沒有擺脫早逝的命運,所以除了蔣經國的私生子外,蔣經國連一個“正統”且健在的兒子都沒有。

後來蔣經國和蔣方良都去世後,蔣經國的私生子章孝嚴才認祖歸宗把章姓改為了蔣姓,如今蔣孝嚴還是臺灣地區政治人物。而章孝慈卻於1996年病逝。

當婚姻過濾掉了激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親情來維繫感情。真愛你的人,會用時間告訴你,愛不是轟轟烈烈,而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名人的婚外情

茅以升貪圖美色、背叛正妻,雖有6個兒女,死時卻無一人送終

放情者危,節慾者安——桓範

《藥師琉璃光本願經》裡有一句話:“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清澈,淨無瑕穢”。俗世中,很少有人能保持一份似琉璃般純淨的心。即使是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對事業保持最樸實無暇的態度,勝過很多人。卻無法把自己的愛情修煉成琉璃。

前半生

1912年,茅以升17歲。戴傳蕙18歲。兩人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為夫妻。戴傳蕙生為江蘇揚州的一個書香門弟之家,而茅以升的父親茅乃登在光緒二十三年間中了秀才,後又做過江浙聯軍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部的副長,曾著文《江浙聯軍光復南京》。

這樣看來,兩人真是門當戶對。戴傳蕙眉清目秀,性格溫順。茅以升被戴傳蕙的氣質深深吸引。兩人結婚後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很快,兩人就生下了長子茅于越。

茅以升終身都致力於橋樑建築事業。他對藝術的濃厚興趣據說是因為小時候過端午節,家鄉舉行划龍舟比賽,由於太多人在橋上看比賽,最後竟然把橋壓塌了,很多人因此喪命。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茅以升在心中暗想:長大以後一定要建一條最結實的橋。在學生時代,他就密切關注著橋這一建築。即便後來與戴傳蕙結婚,他也毅然決定赴美留學。

於是,長子誕生之後,茅以升便踏上了求學之路。在茅以升留學期間,戴傳蕙在家專心帶孩子,也孝順公婆,與公婆相處得甚好。待茅以升回國找到工作後,兩人也相濡以沫,慢慢有了自己的第六個孩子。

好景不長,1943年,戴傳蕙的心態發生了巨大改變。由於帶5個孩子,戴傳蕙無比辛勞。加上茅以升後來又擔任了水利局局長,在他任職期間,發生了堤壩倒塌事件,此事讓戴傳蕙受飽受驚嚇。精神壓力加大,很快使得戴傳蕙患上了輕度抑鬱。

後來,茅以升建築錢塘江橋又遇到困難,戴傳蕙擔心丈夫的心太過急切,抑鬱便更加嚴重了,在此期間,戴傳蕙甚至曾經幾次自殺未遂。直到最後錢塘江大橋建好,戴傳蕙的病自然而愈,憂鬱症才再也沒有復發過。從1943到1946這三年時光裡,生活又恢復了原樣。一家五口其樂融融,生活過得十分快活。

無情背叛

1946年時,茅以升已經年過五十,卻還是繼續赴上海工作。與妻子家人分居兩地,也是在這一時期,茅以升做了人生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影響了他一生的軌跡。也成為他後半生對孩子們耿耿於懷的理由。

這一時期,他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二十一歲的女子權桂雲。比茅以升小二十九歲。權桂雲文化水平不比戴傳蕙,但身材嬌小,不如戴傳蕙那般高挑,而且還正值青春年華,還操一口吳儂軟語。這樣溫潤單純的面頰給茅以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倘若兩人相愛,年齡,身材,樣貌都不足以成為障礙。“情人眼裡出西施”恐怕就是這個道理,權桂雲與茅以升雖然相差29,兩人卻還是義無反顧在一起了,隨後,茅以升與權桂雲秘密過起了二人世界,並在不久後生下了茅以升的第七個孩子茅玉麟。

四年後,才東窗事發。在這四年間,茅以升仍舊和妻子保持良好的感情。直到1950年,中國掀起了“忠誠老實運動”,就是:每人都必須將自己的隱私全部講出來,在這種沉重思想壓力下,茅以升被迫向組織交代了他置外室的情況。之後妻子便也知曉了這件事情。他以這樣決然的方式重傷了戴傳蕙

毫無疑問,戴傳蕙是被茅以升外遇史震驚到了。戴傳蕙看來,二人的夫妻關係十分融洽,在生活中,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妻子,在工作上,這幾十年,她也努力做茅以升“賢內助”“秘書”。如今,丈夫做出這種事情,戴傳蕙無論如何也無法釋懷。

茅以升的所作所為彷彿像一把利刀,把戴傳蕙殺得片甲不留,她覺得自己被刺殺的千瘡百孔,之後,戴傳蕙便鬱郁終日。很快,抑鬱症就復發了,而且越來越嚴重,1967年,戴傳蕙在憂鬱和痛苦中逝去。

枯黃的老

戴傳蕙死後,茅以升就把權桂雲和小女兒茅玉麟接了過來。不過,此舉,遭到了5個子女強烈的反對。在他們看來,母親的逝去,和父親的外遇有極大關係,再者,幾個孩子都是由戴傳蕙帶大,心裡對父親的怨恨更重了,這種怨恨感一直持續到茅以升逝去,也未曾消逝。

當時,在國外留學的長子茅于越,甚至都沒來得及見母親最後一面,這成了茅于越一生最大的遺憾。茅于越自幼是母親一手拉扯大的,對母親感情很是深厚,所以,他對父親的怨恨最深。

即使後來,茅于越回到國內,也不肯回家住寧願住賓館。隨後,茅家親屬找到權桂雲給她做思想工作。權桂雲通情達理,便很快收拾行李和女兒一同回到了老家蘇州。

即便如此,茅于越到北京後仍舊錶示不回家住,要住在賓館。不僅如此,他連家門也不肯進,並告訴親友們:想見他就去賓館,連年近八旬的老父也不例外。

其餘幾個孩子,也深受了大哥的影響。子女們對茅以升的怨恨與不解,成為了茅以升心中最大的心結,茅以升的老年雖然有權桂雲和小女兒的相伴,但他因為心中的愧意和孩子們的決絕,老年生活也顯得那麼枯黃蒼白。

甚至臨死前,6個子女也沒來給他送終。小女茅玉麟為了了卻父親的心願,讓他安息。於是以茅于越的身份給父親寫了封信。讓茅以升誤以為長子原諒了自己,才得以安息。

我們活在世上,會遇到形形色色,千千萬萬的人,我們也許會愛上許多人,也許只會愛上幾個人。可最終只能選擇一人白頭偕老,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和情感,對身邊的人負責,也許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課題。相愛不易,學會珍惜眼前人。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中,願我們都能把愛情修成琉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