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該書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且《三國演義》裡面人物眾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等等人物,但是《三國演義》裡面有這樣一位人物被一筆帶過,後世卻拍了30集電視劇來紀念他。
他就是陸績。
《三國演義》中,陸績出場於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原文如下:座上又一人應聲問曰:“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蓆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孔明視之,乃陸績也。孔明笑曰:“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語塞。
陸績,以一個準龍套角色一筆而帶過。
孔明笑曰:“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郎乎?”這就引出了陸績的一個故事。說的是陸績自幼聰明過人,知禮節,懂孝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6歲那年,於九江拜見袁術,袁術贈的橘子,陸績捨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於懷中。臨行告辭、躬身施禮時橘子落地。袁術問道:“陸郎作賓客怎麼還藏著橘子?”陸績跪而回答:“留三隻橘子欲回去送給母親品嚐。”袁術聽罷驚奇不已。從此以後,陸績懷橘便傳為佳話。元代郭居敬將其編入《二十四孝》。
孫策佔領江東後,駐紮在吳郡(今江蘇蘇州),陸績成為其賓客。當時張昭、張紘、秦松作為上賓,一起討論關於當下四海尚未泰平,須要用武力來平定各地。年少的陸績認為他們輕道德重武力,於是說:“當年管夷吾在齊桓公下任相,九次聚合諸侯,一統天下,不用兵車。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聽到少年陸績的回答,張昭等人對他甚為驚異。
孫策死後,陸績被孫權派任為鬱林郡太守,鬱林郡地處嶺南,氣候炎熱,疫痢流行,環境十分艱苦。陸績上任後發動民眾在建築郡城,在今南江村上黃屯鑿井,人稱陸公井,此舉改善飲水和生活條件,減輕疫病傳播。
陸績在鬱林郡就任期間體察民情,安定地方,為人正直,兩袖清風,深得百姓愛戴。
後來陸績為官期滿,離開鬱林時,由於在任從不收受財禮,返鄉時行李輕簡,輕舟渡水難壓風浪,就搬一大石壓艙,始得行船平穩過海。陸績離開鬱林時,百姓們自發來到碼頭揮淚送別這位廉吏,當百姓們看到當了幾年一方牧守,回鄉時卻仍然是身無餘財而不得不搬塊大石壓艙的時候,一個個都禁不住地熱淚盈眶……這塊石頭運回陸績家鄉後,陸績的廉潔美名隨之傳開,這塊巨石也因陸績被人們稱為“廉石”。
後來還有人吟詩讚頌:“鬱林太守史稱賢,金珠不載載石還。航海歸吳恐顛覆,載得巨石知其廉。”
後來,陸績年僅32歲便英年早逝,在三國演義中,陸績被一筆帶過,但《三國志》中卻如實記錄了他的事蹟。那塊見證清官的“廉石”依舊豎立在江蘇蘇州文廟裡。
為了紀念這位兩袖清風的太守,2010年由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30集歷史古裝劇《廉石傳奇》,由闞衛平執導,於榮光、杜淳、劉家良、趙文瑄、歸亞蕾、于娜、林靜等主演,以“廉石”為基構置情節,突出主人公陸績在任鬱林太守時的清廉為官、勤政為民、刻石為碑、警戒官吏的廉吏形象。
陸績以其不朽的人格、無瑕的品行、皎潔的操守,讓後世所敬仰!
閱讀更多 大江侃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