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導演的一部經典電影,其中柳飄飄和尹天仇的那段對話更是載入了影史,成為了傳奇,也因此大家總喜歡以“愛情”或者是“小人物的奮鬥”的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

在十年前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關注點也是尹天仇和柳飄飄的那段經典愛情故事,但如今再看這部電影時,或許由於生活的蹉跎,相比愛情的羅曼蒂克,我關注的更多的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周星馳所飾演的尹天仇是否真的是一個稱職的演員,他的悲慘遭遇是否真的只是懷才不遇?

在看了尹天仇的故事之後,我不經回憶起了自己的過往,或許世上並沒有那麼多的懷才不遇,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好,我們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因為我們還沒能準確的認知自己,而“自我認知”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喜劇之王》這部電影簡單的說,就是講一個叫尹天仇的跑龍套在劇場上奮鬥,他一直覺得自己的演技非常好,愛教別人演戲,也總喜歡為自己加戲,但卻無人賞識他,最後臨危受命去為警察扮演送外賣的臥底,在這次扮演的過程中,尹天仇終於真正的認清了自己。

那麼今天就以“自我認知”的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背後的: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01 由於自我認知能力的不足,因此我們往往很難正確的認知自己,從而經常會做一些自以為成熟,事實上幼稚的事情

在《喜劇之王》之中的尹天仇僅僅是一個跑龍套的演員,但他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自己的演技非常的優秀,無可挑剔,也因此他總愛在演戲的過程中對他人指手畫腳,對於他人的建議,尹天仇總會在別人的建議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電影開頭的那一段,導演要求尹天仇扮演一個被一槍打死的牧師,不動就可以,但尹天仇卻在“死”了之後,還依然爬起來,試圖將"死“,但又不想死的那種倔強給演出來,這導致整個片段都必須重新拍攝,不僅浪費了底片,更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在周星馳看來他做的是對的,他這麼做非常的聰明,專業,體現了一個專業演員該有的演技水平。

“導演,我覺得我剛才倒下的姿勢不夠糾結,缺乏了一點點內涵,無法表現出人物內心的複雜情感,請允許我再來一次,我會拿出百分百的狀態,爭取做到深刻而不深沉,平淡而不平庸,演好這具死屍。”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是的大家或許都早已明白,尹天仇所謂的演技和觀點,事實上並不成熟,只是一種愚蠢的堅持罷了,尹天仇他在這個階段所思考的,僅僅是“我想怎麼做,”而不是“我應該怎麼做,”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或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高,最後的結果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尹天仇不僅丟了工作,還被導演辱罵,甚至連盒飯都被人砸了,非常狼狽不堪。

或許尹天仇做事真的很認真,但自古以來“態度”與“能力”都是兩個涇渭分明的領域,他是個演戲很認真的人,但此時的他還不是一個優秀的演員,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不僅難堪,還非常的滑稽,卻不自知。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看到這裡的尹天仇,大家肯定都會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我們尚不成熟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因為無法正確的認知自己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我們少年的時候,我們說的最多的話是“誰也別想教我們怎麼做,”那時的我們意氣風發,不管什麼都敢嘗試,也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不管這個意見是否合理,別人是否答應,就立刻付出實踐。

不由得想起在我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國家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那時是資本最熱的時候,鋪天蓋地的都是勵志創業故事以及投資節目,正在大三的我在看了那麼多的故事之後,也立志要去創業,並付出了實踐。

我借了家裡五萬元,隨後與同學一起開公司,雖然什麼業務都還沒有,但我們依然去找了辦公室,三個人的公司一個總經理,兩個副總經理,覺得世界就是我們的,並且還一起寫了商業策劃書,到處見天使投資人找人投資。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那些投資人看到我們之後,往往都會視而不見或者是婉拒我們,他們說我們不行,但那時的我們從來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會與那些天使投資人爭論的臉紅脖子粗,就為了說服他們,覺得他們有眼無珠。

再到後來我們的公司在虧光所有的錢後,還是倒閉了,我們認為這僅僅是運氣問題,就當是買了一次教訓,依然自信;但到如今再看這段經歷的時候,才發現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幼稚,一個月收入3000元都沒有的公司,就敢去要幾百萬元的投資。

又如那個超級課程表的CEO餘佳文我相信大家都曾有耳聞,年少成名的他頻頻在媒體上說出雷人的話語,例如“年底拿出一個億分給員工,”“公司徹底自治,員工自己管理自己等等,”一時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我們都沒想過他能真正兌現承諾,我們更多是當成一個笑話在看。

果然在不久之後,餘佳文就在他的微博上放出了道歉的視頻,懇請大家的原諒,這個跳樑小醜也徹底消停下去了,如今雖然很難再從媒體上收到關於超級課程表的消息,但超級課程表這個APP卻做的越來越成熟。

席慕容在《戲子》中說:“我們常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如今再看這個時期的尹天仇,不禁就沉默了起來,

這明明是個悲劇片段,我們旁觀卻成了喜劇,原來尹天仇的悲哀,世人皆有過。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事實上,自我認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那麼“自我認知”具體是怎麼解釋的呢?

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自我認知”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摸索自我,瞭解自我的能力,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某方面的缺陷,不盲目自信,又或者明白某方面的特長,例如“自己其實並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麼好看,”“自己的策劃活動的能力與他人還有差距,”等等的一些能對自我較為客觀全面的評價。

例如《喜劇之王》中前期的尹天仇,他就是沒能正確的進行自我認知,認為自己的演技精湛且成熟,最終被導演和場務趕出了劇場,而此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一個演員最需要的其實是忠於角色,此時的他也並沒有能力去潤色角色,其實在很多時候,他自己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好。

而“自我認知”說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每個人的自我認知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對於教育程度低,或者是智商較低的人或許終生都將不具備自我認知能力。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自我認知”實際上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關係。

就像在我們與他人合作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很好的瞭解自己的合作伙伴,那麼我們會更加的信任對方;而事實上我們更需要的是學會的是與自己合作,我們的靈魂長期掌控我們的肉體,也因此“我”和“自我”,靈魂和肉體,事實上也是一種合作關係,當我們的靈魂可以更好的瞭解自己的肉體時,我們的人生才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02 認知自己就必須去正視自己的缺陷,因此認知自己其實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而世上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直面自己的不足

我相信看過《喜劇之王》的人,都會清晰的記得那個負責派發盒飯的場務。

在尹天仇去跑龍套,需要他扮演一個死屍,但尹天仇偏偏有自己的想法,導致整個劇組要陪他NG(重新拍攝),也因此他被趕出了劇組,在被趕出去的時候,他遇到了由吳孟達飾演的派發盒飯的場務。

這時場務直接將尹天仇的盒飯扔在了地上,並直言他並不是一個稱職的演員,他不僅演技爛,他的人生還是一坨屎,並編了一首歌羞辱他,盒飯寧願餵狗也不給尹天仇。

很多人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會感覺到心裡不舒服,畢竟這個場務的言語過於的粗俗,也過於的直白,更重要的是非常的傷人心,會讓我們心疼尹天仇,感嘆世態炎涼。

但若我們結合現實去思考,這一段的拍攝又是多麼的真實,在我們出來社會之後,如果我們辦錯了事情,那麼我們的客戶和上司,是不會和父母老師那樣照顧我們的感受,絕對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機會,或許罵的比這個場務還難聽,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和尹天仇一樣,即使被羞辱,飯碗被砸爛,也只能默默的接受,隨後悄悄走開。

說到這裡我忽然明白了這個場務出現的意義,他就像是一個判官一樣,在他第一次遇到尹天仇的時候狠狠的羞辱了他,直接了當的揭開了尹天仇的遮羞布,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陷,第二次遇到了蛻變後的尹天仇之後,他說你現在是的一個真正演員了,並邀請尹天仇參加了他的臥底計劃。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在很多時候,認知自己,瞭解自己的過程,都是一個非常痛苦和煎熬的過程,也因此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會盡可能的選擇去逃避,以“鴕鳥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問題。

大家是否還記得年少時的自己?那時的我們意氣風發,總是希望未來可以做一個蓋世英雄,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這個世界,去抹平世上的一切不平,糾結著未來究竟是讀清華還是考北大,似乎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圍繞著自己在轉,我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

但長大之後呢?我們會發現這個社會很現實,我們很弱小,並且這個世界雖然很大,但是主角的名額有限,我們別說替補,就連配角都很難排上,原來我們都只是一個“死跑龍套”的,有我們和沒我們似乎都沒有關係,我們存在的價值似乎僅僅是給這個世界湊數的,於是我們開始畏懼,也開始懷疑自己。

從世界的中心,萬眾矚目的主角,再到認識到我們僅僅只是一個跑龍套的,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認知自我的過程,很難過,但也很現實。

大多數人也會因此選擇去逃避問題,而逃避問題或許能短暫的忘記這個問題的存在,但卻永遠無法解決他,最終一個小問題最終也可能因此被放大,很多問題都是必須面對的,而人之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的解決問題,認知自我,調整自我,並突破自我的過程。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03 人之一生,其實也是一個摸索自己,認知自己和不斷突破自己的過程,也因此學會自我認知對我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意義

《喜劇之王》這部電影,我們在拋開一些無關的元素之後,再去看這部電影的本質,我們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講的是“一個演員的成長之路。”

尹天仇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演技的,更沒有一個演員該有的職業素養,因此他被導演訓斥,盒飯餵狗;再到後來尹天仇在教柳飄飄演戲的過程中,實則也是在琢磨自己的演技,培養自己的演員素養,等到他第二次扮演死屍的時候,他才具備了作為一個演員該有的素養和演技,只要導演不喊停,他就絕對不會動。

從一個幼稚懵懂的跑龍套到一個合格的演員要經歷多少苦?電影中雖然用一個俏皮帶點浪漫的愛情故事一筆帶過,但其中的辛苦是我們都可以想象的。

後來尹天仇如願的入選了男主角名單,事業蒸蒸日上,這都不是偶然,而是尹天仇不斷鍛鍊自己之後才換來的成果,這也告訴了我們

成功從來都沒有偶然,而是你努力之後的必然成果,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那麼多的懷才不遇,你的不成功更多的是你的能力還沒能與你的野心相匹配,但從前的自己並不能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雖然後來尹天仇因為各種因素,沒能當上那一部電影的男主角,但是他傑出的表現早已獲得了大明星杜鵑的認可,因此他未來的成功是可以遇見的。


影史傳奇《喜劇之王》:學會自我認知,我們的未來才會陽光燦爛


事實上,我們錯誤的自我認知有兩種,一種指的是過高的高估自己,不能清楚的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定位,就會驕傲自大,盲目的自信。

就像《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一般,他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因此總是罔顧他人的感受,盲目的增加自己自以為成熟的戲份,指導他人拍戲,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尹天仇或許是一個很有態度的演員,卻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合格的演員,但他本人意識到了嗎?顯然沒有,他僅僅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第二種則是指過低的低估自己,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他人,因此非常的自卑,從而導致事事不順,終生的不成功。

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能遇到的一些極度自卑的人,實際上就屬於不能正確認知自我的人,他們平時總是沉默寡言,和他人說話也總是唯唯諾諾,聲音低的連自己都可能聽不見,他們未來人生的悲哀是可以預見的。

我們需要通過時間去了解自己,認知自己,這個過程或許並不平坦,但我們會發現,我們越是瞭解自己,我們的人格也就越發的自信,而我們人這一生實際上也是一個認知自我,發現自我,不斷突破的過程,唯有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們的人生才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其實,我們都能從尹天仇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畢業之後,離開了校園,融入了茫茫人海之中,每天早晨匆匆的擠入地鐵,晚上看著一路的霓虹回來,眼裡操心著不再年輕的父母,腦子裡想著一團亂麻的事業,心裡還藏著一個不可能的姑娘,心中還有一個遙遠的夢想。

原來,我們都是在“人間”這個大劇組裡跑龍套的,而龍套的日子並不好過,甚至稱得上是辛酸,每當夢想與希望即將凋零時,我就會想起了尹天仇的那一句話:“我是一個演員,”而一個演員最基本的素養,就是導演沒喊NG,那就必須堅持下去,而我們人生的NG,唯有呼吸停止的那個時刻。

不由得想起當年的漢高祖劉邦,劉邦在48歲起義之前都是一個一事無成,無所事事的混混,他學習成績非常的不好,並且特別好色,喜歡看美女,並且毫不遮掩,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都說:“好酒及色,”一個十足的跑龍套的。

但在48歲之後,他召集之前認識的狐朋狗友開始起義,小吏蕭何,賣布的灌嬰,殺狗的樊噲,斬白蛇,揭竿而起,之前做混混時認識的人都成了他成就帝業的資本,終於在55歲時定都咸陽,立國號為漢,成為了歷史的主角。

試想如果劉邦不是在48歲時宣佈的起義,而是在38或者28歲時就宣佈反秦,認為自己有能力去推翻秦朝,暫不論大環境是否允許,就個人的能力和積累上,顯然不足以支撐他成功,學會自我認知真的太重要了。

最後,看著尹天仇故事的結局,他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即“一定要學會認知自我,懂得時刻反省自己的不足,並持之以恆的努力,那麼哪怕如今過的依舊煎熬,未來也必將陽光燦爛。”面對這個世界,我們要永遠的勇敢,永遠的謙卑,並永遠的堅持。

說到這裡,忽然就想起了在《喜劇之王》當中,柳飄飄與尹天仇一起看大海時的對話。

“喂,前面漆黑一片,什麼都看不到。”

“不會,天亮之後,就會很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