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我想回武漢拜祭親人,可是現在這個局面讓我難以抉擇

我祖籍湖北武漢生活在廣東,去年,我的叔叔突然去世,並且安葬在了武漢的墓園內,今年的清明節本應該要回去拜祭他,沒想到從過年開始就趕上了疫情,整座城市都被封閉了起來。

本來以為只是暫時封閉一個月,沒想到,從封閉的那一天開始,武漢就已經成為了一座英雄的城市,無數的家庭都面臨著成員染病,親人離世,交叉感人,多人離世的局面,英雄背後的意義是悲壯,擔當,犧牲。

被困在家中的表哥告訴我,四處都是無聲的寂靜,哪怕偶爾出門回武大,一路上也看不到一個人,感覺就像處身在一個不現實的時空裡。

要知道,武漢大學的校園裡從來都是人滿為患,大家搶著去燦爛的櫻花樹下拍照,沒事也要在綠蔭下走一走。可當時,所有的地方都是空寂的,沒有人敢出門。

在半夜,安靜的能聽見樓上鄰居的咳嗽聲,但凡聽見的時候心裡都害怕,萬籟俱寂的深夜,經常會被救護車撕心裂肺的聲音給驚醒,擔憂著一個可能有去無回的生命。

當我叔叔因為心腦血管突然去世的時候,我真的是不敢相信,因為來得太突然,他還那麼年輕,怎麼可能說走就走了呢?就像晴天霹靂,又像被捱了一個悶棍。我甚至有點憤怒,為什麼天妒英才!

而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幾個月,這一份對親人離世而不可置信的情緒,迅速的在武漢擴散,因為,太多的家庭也被新冠病毒的影響,而突如其來的失去了父親、母親、叔叔、嬸嬸.....甚至更多的親人。

正如我在微頭條所寫過的一樣,我媽以前在武漢的女同事跟她愛人過完年不久後就前後因為新冠病毒而去世了,剩下照顧她也染上了病毒,卻死裡逃生的兒子,在國外沒法回國奔喪的女兒。

生還者在志願者的陪伴下領了骨灰盒後,今年恐怕也無法拜祭雙親,那種瞬間天人永隔的刺骨之痛,將深深的,彷彿一枚冰錐般的刺進活著的人心中,需要用漫長的歲月去彌補。

今年的清明節,恐怕在武漢是一個很難過得日子。

那麼多的家庭都希望去祭奠,但同時又必須要尊重科學,為了更好的活下去,避免聚集。

這對當地政府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何在調節人民情緒的同時,又讓滿懷思親之痛的民眾,崇尚古代孝文化的楚民們可以合理的釋放這股情緒。

雲祭奠畢竟還是單薄了一些。

相信在這次災難過去後,武漢會被重點扶持起來,畢竟損失太慘重了,維穩是必要的。

但是,我想大家很難再回到從前,燦爛的走在櫻花樹下,沒心沒肺的合影。我們所能做的,是戴起口罩,儘量保護好自己,好好的,安康的活下去。我們要用我們的眼睛,代替那些去世的親人們再欣賞這一草一木,這藍天和大地。


清明節我想回武漢拜祭親人,可是現在這個局面讓我難以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