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千方百計解決貧困群眾就業

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黃霞

受疫情影響,老東家還沒開工,不能坐吃山空。日前,徐明貴精心準備好自己的資料,趕到遵義市匯川區住建局應聘,這裡正面向社會招聘80名園林綠化工人。

這場招聘規定了應聘對象: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及貧困勞動力為主,年齡50歲以內。應聘成功者將派往匯川區住建局園林站上崗,表現優秀的還可以擔任隊長等職務,並享受相應補助。

優厚的條件吸引了包括徐明貴在內的250名搬遷群眾參與。

眼下,正是春茶採收季。餘慶縣20多萬畝茶山,成為吸納村民就業的“沃土”。

“往年這個時候,我都到東莞的工廠上班了。”積善社區的黎仕懷說,受疫情影響,暫時不打算出門,聽到招收採茶工的消息後,他早早就報了名,這段時間,他都在花山苗族鄉白茶種植基地採茶。

“近期,我們組織了60餘名搬遷群眾到茶葉基地採茶,往年,他們早就外出打工了。”積善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林森說。

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盡力保障滯留在家人員穩定增收,遵義市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推進情況,對各地勞動力情況進行摸排,重點對未就業人員,特別是建檔立卡和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進行跟蹤瞭解,建立信息臺賬,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服務。

在積極幫助農民工返崗就業外,對於有技術無外出就業意願的人員,遵義結合農村產業革命,以“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組織方式,吸引懂技術、善管理、有資金的人員進入農村產業,培育更多農村產業革命生力軍。

同時,主動協調發改、農業農村、商務、交通、住建等部門,動態掌握復工復產企業勞動力需求,及時發佈復工復產企業信息和崗位需求,幫助解決人員就近就地務工;對於“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建檔立卡和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適當開發保安、保潔員等就業援助專崗或公益性崗位,幫助符合條件的就業能力偏弱的人員實現就業;對於有創業意願的,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輻射效應,通過開展網上創業培訓、給予創業補貼、降低創業擔保門檻等方式,鼓勵有創業意願、創業能力、創業條件的返鄉人員留在家鄉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