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東區: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助力鄉村發展振興

鄉風文明是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近年來,潁東區堅持運用教育、示範、引領、培育等措施,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事業不斷進步。

一是堅持思想引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一方面,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制度,實現村民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鄉村綜合治理能力。目前,潁東區12個鄉鎮(街道)117個村(居、社區)均建立了“一約四會”制度,實現了行政村的全覆蓋。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各鄉鎮、村(居)充分利用“一約四會”優勢,通過宣傳車、村村通廣播、微信、QQ群等線上線下形式宣傳防控知識,使婚宴不辦、喪事簡辦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不聚眾、不出門、戴口罩成為村民的“新公約”。另一方面,結合實際,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總體規劃,與鄉村治理、鄉村文化興盛工作同步推進。大力倡導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最美庭院”“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等創建評選活動,目前,全區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6526戶,區級文明村鎮27個,計劃2020年底區級文明村鎮數量達到50%以上,真正讓乾淨整潔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讓自然成為風景。

二是堅持示範帶動。以老廟鎮李土橋孝心村為示範,打造弘揚優秀傳統、助力鄉風文明的樣板。老廟鎮李土橋村以傳統孝善文化為切入點,組織開展了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倡導孝老愛親、淳樸鄉風民風的各類活動,發起人範成義是一名76歲老共產黨員的退休教師,範成義在當地政府和愛心企業、志願者的支持下,成立村級老年協會,利用愛心企業捐贈資金流轉土地40畝,種植蔬菜等作物,獲得的收益則用於平時志願活動開支,有效的解決了活動經費的開支問題。每年春節期間,範成義都會組織志願者為村裡老人送上炸丸子、麻葉等特色年貨;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村裡開辦“餃子宴”,邀請年滿65歲以上的老人聚在村老年協會廣場上,學文化、話家常、敘親情、吃餃子、看大戲,活動現場,志願者還為老人理髮、義診。此外,村裡依託老年協會,開辦國學講堂和孝道文化培訓大會,使村民的精神深受洗禮。有一名20多年的老上訪戶胡奪中在“孝心村”參加完活動後,思想上有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不僅徹底摒棄無理上訪、鬧訪的行為,還成了村裡鄉風文明建設宣傳的熱心人。人民網、搜狐網、澎湃新聞等媒體都對範成義和“孝心村”的事蹟進行了報道宣傳。2019年,範成義還動員成立了李土橋村老年志願服務隊,結合村情,定製特色志願服務項目,該志願服務隊在2020年疫情防疫期間,踴躍捐款捐物,每天為村裡5個執勤點上10多個值班人員送去飯菜,用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三是堅持淳化鄉風。注重培育良好家風,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議家風、立家訓、傳家禮、評家庭,深入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兒媳好公婆”等活動,共評選出“最美家庭”168戶、“好兒媳好公婆”3400餘人,得到村民的普遍認可。依託鄉村學校少年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豐富農村學生課外文化生活、提升農村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注重培育新型農民,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優勢,結合“三會一課”、“科技下鄉”、理論知識宣講等加強對農民的思想和技能培訓,在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提升農民文明素質。

四是堅持典型培樹。以“身邊好人”評選為抓手,紮實推進以村級好人評選、移風易俗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截止2019年底,潁東區累計榮獲“中國好人”11人、“安徽好人”及提名11人、“阜陽好人”87人、“潁東好人”153人,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2人、市級道德模範及提名11人、區級道德模範及提名55人。通過建立鄉賢文化館、家風家訓示範街、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文化長廊,充分發揮“身邊好人”的示範引領作用,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積極動員“身邊好人”參與村級志願服務活動,讓“身邊好人”融入村民生活,促成26位村級“好人”與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帶動185位村民與困難群眾結成“一對一”幫扶小組。(潁東區 餘璐璐 馬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