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新冠疫情之中,農村應加大稻穀種植防糧食危機嗎?

沉石正來


大家好!我個人覺得應從國家成面考慮這個問題,服從國家調劑,自己不能盲目去做,因地制宜,我們國家的糧食一部分是自給自足,一部分靠進口,各個省,市和縣都有每年的計劃安排,所以嚴格執行本區域的農業政策看完全可以了。謝謝!


張家口沽源


受疫情和蝗災、草地貪夜蛾蟲害等的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的整體趨勢會有所緊張,特別是對於那些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受到的影響較大。

但我國情況特殊,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涉及國計民生,國家非常注重糧食安全,口糧國家儲備充分,價格也一直受到國家宏觀調控和保護。

我國近幾年每年糧食進口在1億噸左右,但其中進口量最大、且對外依賴比較強(依存度超過80%)的主要是大豆,2019年總共8851萬噸,佔到了我國糧食總進口量8成以上。我國大豆進口主要來自南北美洲,據悉那邊大豆種植業受疫情影響有限,目前其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也是很穩定。而當前令國內豆粕市場擔憂、造成大豆漲價的原因,主要是因疫情影響與海外發運的大豆船能否如期到港、以及後期是否因疫情導致間歇性供應不及時關係較大。

加上我國每年糧食產能完全可以滿足人們對口糧的基本需求,進口糧食主要是為了或用於滿足民眾食物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我們生活水平提高後對肉品類的消費比越來越大的需求變化,還有就是這些年來,國家在大豆種植、蛋白飼料替代品等方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大豆、油菜種植補貼和蛋白桑(構樹)、苜蓿等高蛋白飼草料種植以及發酵飼料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和推廣等等,都能有效替代一部分大豆的進口,降低對其的依存度。退一萬步,若國際上糧食緊缺嚴重或漲價太厲害,我認為影響我國民眾的,至多就是少喝兩杯酒、少吃兩塊肉的事。

綜上所述,糧食固然重要,危機意識也應該有。但請相信我國政府處置糧食危機的措施和宏觀調控的能力,我認為我國糧食方面受疫情影響非常有限,想種糧沒問題,但若是本著受疫情影響糧食會大漲的投機想法而去盲目投資糧食種植,我想肯定會打錯算盤的。


湖南碧野科技老羅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說,疫情並不會導致我國出現糧荒,大家大可放心。我們國家本身就是農業大國,糧食儲備很充足,足夠應對一個小小的疫情!尤其在新疆東北河南等產糧食大省,甚至很多農民家裡儲備的糧食足夠吃一兩年的!另外,疫情的出現是在去年年底,到了三月份基本上很多地方疫情就已經控制的很好了,基本上不會影響農村進行春耕,只要按時春耕了,就不會影響秋收!任何市場都是受供需影響的,農業也是!除非供不應求了,老天不作美,出現旱災,蝗蟲災害,大大影響了糧食的產量!才有可能導致糧荒,疫情是不會影響的是。另外一個問題是,其實稻穀種植成本是要比普通作物比如小麥玉米成本高的,儘管市場單價要相對比小麥和玉米貴,但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收了,能不能銷出去,在我們老家農村,好多老百姓家裡都存了好多穀子,沒辦法,因為處於山溝裡,各方面信息都不是特別通達,所以導致穀子積壓,賣不出去!如果能解決這一問題,我相信大多數農民還是願意加大稻穀的種植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老頑童的鄉村生活


加大稻穀種植,加大各種糧食種植面積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

中國人口14億多,人多嘴多,消耗糧食更多。還要用糧食餵養各種牲畜及野生動物。

中國南部地域以種植水稻為主,從而成就了魚米之鄉美名。

不管新冠病毒疫情先或疫情後,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大稻穀以及各種糧食種植,而且要求優質種植,高豐產。

關於加大種植稻穀就講到這了。


鄉村廖姐


農業的增產兩大影響因素,一是栽培技術、二是良種;當前要做的是加強技術推廣,防蟲防疫,使用良種,確保穩產穩收。而不是盲目的擴大栽培面積,在不適宜的地區種植稻穀,其結果必然是產量低質量差,勞動轉化率低下。


農業故事


很高興為您回答

個人認為沒必要,因為前幾年的大米有滯銷的屯貨,足以供應疫情期間的糧食問題,本地不夠可以從外地調拔,所以想多種點稻穀以備用,只是能解訣自家的問題,如果想利用這個風口賺錢,個人認為沒多大市場。





三家村裡的落弟秀才


稻穀是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物之一。我認為新冠疫情之中應該加大稻穀的種植力度,增加糧食的儲備量,防止糧食危機,為生活厚植基礎。


ZS文繪


應該大力發展種植。糧食安全是國之戰略,是戰略制高點,必須把我們的口糧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我們中國人的手上!


南山農夫945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農村正在加大力度擴大糧食生產,我親眼目睹並陪同執行著。以水稻來講,水利灌溉條件允許的地方,前兩年種的一季稻現在開始壓制,要求種雙季稻。以前為了土壤安全政府補貼休耕的田塊,現在全部補貼還耕,今年糧食生產管控力度非常強。
原因:1.新冠疫情其實不是主要因素,因為新冠疫情期間口糧的供應是不存在問題的,存在的問題的交通,如何把糧食轉移到居民手上的問題,所以疫情對口糧影響沒有想象中的大。
2.重要的原因是蝗災,我們國家每年有大量的進口以滿足居民和市場的需求,但因為蝗災的影響,進口糧食難以得到保障,越南已經關停了大米出口,泰國糧食預計減產41.6%,幾大糧食出口大國的糧食出了問題,我們只能看擴大生產以確保自身需求了。國儲糧是不算的,還沒到動用國家的糧食的時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ff2b83045254969a1a82d5b892e241c\

三農生產者


倉裡有糧,心理不慌,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應該未雨綢繆。只是現在種糧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走機械化,集約化種糧,減少生產成本才能更好的激勵糧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