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民國三年,即1914年,農曆甲寅虎年10月22日下午,秋風吹拂著金黃色的稻田,一陣清脆的嬰兒啼哭聲從老張家的一間土坯房傳來,打破了江西省永新縣當邊村的沉寂。

這對田間勞作了一天、身體疲憊的人們來說,無疑像是一劑興奮劑,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是誰家添丁了?”

“張青雲家的,他媳婦該在這兩天生。”

“這女人命苦,幾歲當了童養媳。前兩個孩子懷在肚裡就夭折了。但願這次老天保佑孩子健康。”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開國中將張國華

“吉人自有天相。這孩子長大一定會光耀門庭!”

此時,張青雲還不知道媳婦生產的消息,正在街上興致勃勃地玩擲骰子游戲。

“青雲,富蛾生了,還不快回去!”純吉氣喘吁吁地跑來通報。

“這回……”青雲欲言又止,兩眼直勾勾地看著純吉,流露出期待而又疑懼的表情。

青雲著實怕了,害怕10個月的等待又化為泡影,害怕夢想又一次破滅。哥哥的孩子九發都會上街打醋買鹽了,而自己25歲竟未有一男半女,這在農村是件讓人截脊樑骨的丟人事,特別是兒時的夥伴相繼當了爹,有的接二連三生了幾個崽兒,有意在他面前炫耀時,他又難堪又羞愧,只有借酒澆愁,無聊時就與一幫無賴玩耍。

孩子么折的陰影沒有抹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明知媳婦即將臨盆,他還是腳底板抹油一溜了。

“生了,還是一個帶把的(男孩)!”

“什麼?真的?我有兒子了?我有兒子了!”一時,青雲激動得不知所措,幾年來的憋屈,終於如釋重負。愣了一會兒,他急忙向家裡跑去。

張青雲興奮地一路飛奔,憧憬著未來,甚至想到要戒賭戒菸,斷絕與無賴的往來,擔負起父親的責任。

兒子的降臨,給毫無生氣、一潭死水的家庭注入了生機和希望。張青雲抱著兒子,無比喜悅。愛不釋手地仔細端詳,孩子皮膚紅紅的,眉眼像富蛾。老人曾說,兒子像母親,有福氣。兒子是“桂”字輩,正好與富貴的“貴”諧音,於是就給兒子取名“福桂”,意為富貴、有福。

這個剛出生的福桂就是張國華。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贛南蘇區農村現景

湯富蛾把自己渴望而從未擁有的自由和愛,全部給了福桂。兒子就是她的心肝寶貝和精神寄託,她小心翼翼地呵護著。看著福桂咿呀學語,搖搖晃晃學走路到滿地亂跑,她無比欣慰和滿足。

民國六年(1917年),福桂添了一個妹妹,名“六蓮”。六蓮的出生,使原本拮据的家更加入不敷出。

萬般無奈之下,湯富蛾拖著產後極度虛弱的身體,牽著福桂,揹著尚在襁褓中的六蓮,來到本村的大地主張伍家,請求張伍看在兩家父輩的交情上,給一份活兒幹。

張伍是本村首屈一指的大戶,他的父親與張家林交情甚篤,張家林英年早逝,家境敗落,兩家從此斷了往來。礙於情面,張伍不好拒絕,再說,他正需要一個精通家務的傭人。

“我家地多,只差種地的幫手,你一個婦道人家又拖著倆孩子,能幹力氣活嗎?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你就做輕鬆一點的活兒,做飯洗衣吧。倘若願意,明天就來。每月三文工錢,外加一斗糧食。但有一個條件,不能帶著孩子來。”張伍狡黠地說。

“老爺,他爹要出去做泥工,孩子小,離不開我啊,我少要一文工錢把一斗糧食換成兩鬥糠,我會加倍幹活兒的。”湯富蛾哀求道。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江西永新,張國華將軍的家鄉,軍民魚水情雕像

張伍斷定湯富蛾會乞求帶著孩子,本想以此作籌碼,壓低工錢,沒料到湯富蛾主動提了出來,這正中張伍的下懷,於是他故作仁慈地說:“看好孩子,別惹事。另外,不要讓孩子到處竄,就待在灶房裡。”

湯富蛾對張伍感恩戴德。

每天天剛矇矇亮,睡夢中的福桂就被搖醒。匆忙吃過早飯,湯富蛾就揹著六蓮牽著福桂,到張伍家燒火做飯、補衣漿裳,風雨無阻。

湯富蛾看似弱小,卻有著農婦的強壯體力,能背能挑,並且幹活兒勤快。分內事幹完之後,她常常被張伍老婆呼來喚去做別的事,辛苦異常,稍有差池,還得遭受責罵。

2009年3月27日,張國華的嫡親兄弟、當邊村86歲的張家修老人回憶說:“善良的嬸嬸從不計較,她認為,張伍家施捨的這份活兒,明顯含有同情和照顧的情分,沒有理由不好好做事。儘管生活艱辛日子清苦,她從不抱怨。”

一次,湯富蛾端來一碗米湯喂福桂,正好被張伍的兒子張正瞅見了,他一掌推向福桂,將碗打翻在地。福桂毫不示弱,掄起拳頭,向同齡的張正揮去。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江西永新,張國華將軍的家鄉,一處廢棄高架水渠上的紅軍西征剪影

張正嚎啕大哭,驚動了張伍:“竟敢打少爺,無法無天!從今天起,不許這個野小子跨進我家門檻。既然要在我家吃飯,理當從工錢中扣掉飯錢,今後只付一文錢和兩鬥糠。不樂意,馬上滾……”

地主刻薄狠毒的辱罵和姦詐狡猾、巧取豪奪的行徑,激起了福桂的憤怒,他憋紅了臉要衝上前理論,被湯富蛾死死擋住。福桂不希望母親在此忍受屈辱,伸手拉湯富蛾離開,湯富蛾卻像一根木樁似的,矗立著不動,福桂憤然扭頭,奪門而去。

此後,湯富蛾只得將福桂留在家中,央請鄰居照顧,幹活時時牽掛著福桂,生怕他到家門前的池塘邊玩水,不小心掉下去。

從小獨立生活的經歷,磨礪了福桂自立、自強的性格。他五六歲就跟一幫大孩子漫山遍野地轉悠,別的小孩不敢爬長滿青苔的樹,他敢爬;別的小孩不敢從高處往下跳,他敢跳;別的小孩不敢捅馬蜂窩,他敢捕……當邊村犄角旮旯什麼地方好玩,他都熟悉,孩子們因此很樂意跟他一起玩。

漸漸地,福桂以仗義、膽大、勇敢在孩子中聞名,憑實力成了“孩子王”,他對“弟兄們”講義氣,凡事愛打抱不平,即使與比自己個高、年長的孩子交手,他也不膽怯,因此時常“打架鬥毆”,並因此在當邊村赫赫有名。湯富蛾每天回家,福桂的臉上不是青一塊紫一塊,就是身上的衣服被撕破了。

“孩子不能再這樣野下去,應該送到私塾,學習做斯文人。”湯富蛾雖為一個婦道人家,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她深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小鐘粟”,發誓定要讓福桂讀書,長大後到張家林做官的那種大地方去,增長見識,創造前程,重振家業。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江西永新,張國華將軍的家鄉,建在橋樑上的“十送紅軍群雕”

民國十年(1921年)秋,張青雲家收成不錯,湯富蛾打算第二年春送些糧食給私墊的先生,算是交納福桂的學費。民國十一年,8歲的福桂進了私塾。

教書的是一位老先生,教著十幾個年齡參差不齊的孩子,在先生一字一句的領讀下,孩子們鸚鵡學舌般跟著念,“幼而學,壯而行”、“揚名聲,顯父母”……張正也在其中。

不久,福桂就給張正來了一個“下馬威”。

一天課後,九髮帶著妹妹三蓮,還有同村的張雲善、張振華來私塾找福桂玩。窮孩子們聚在一起,總能把簡單的賽跑遊戲搗鼓得有滋有味,誰跑輸了,就假扮成牛,讓勝利者騎一圈。

張正被賽跑吸引住了,這恰好是他的強項,便躍躍欲試。

“你來玩可以,我們跑你家這座山頭。”福桂拾起一根樹枝,在自己站立的位置畫了一條橫線,指了指前方不遠處的青山,接著說,“從這兒開始跑到你家山腳下,再回到這裡,誰先到達,誰就取勝。你勝了,我們每人都讓你騎三圈。你輸了,要麼讓我們每人騎你圈;要麼今後我們在這座山砍柴採果子什麼的,你不得干涉。”

“好!我答應。”

“誰願與張正比試?”福桂左瞧瞧,右看看,沒一個孩子敢站出來。

張正平時仗勢欺人,若贏了,別人不敢騎他這頭“牛”,若輸了,又不甘心被他騎,大家都避而遠之。小夥伴們既捨不得放棄教訓張正的機會,又不敢出頭,於是就你推我我推你的。

“那我來!”福桂說。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張國華將軍

“好呀,好呀!”小夥伴立即響應,紛紛自告奮勇當裁判。“準備——開跑!”九發一聲令下,福桂像一支離弦的利箭,飛奔向對面山腳。張正也不遜色,緊跟其後。突然,福桂感到腳底像被錐子錐了一下,有利物刺破草鞋,而且剛好紮在腳板心,每跑步都撕心般地疼。“一定要挺住,絕不能讓張正取勝!”他咬緊牙關,加快速度,鼓作氣衝向終點。

福桂一屁股坐在地上,迫不及待地脫下草鞋,原來是一顆尖尖的小石子作怪,他一把拔掉深陷腳板心的小石子。

戰勝了張正,小夥伴們異常興奮,簇擁著福桂,把他拋了起來。可張正不想兌現承諾,準備溜走。

“站住!”

“幹什麼?”

“你輸了,要讓我們每人騎一圈。”

“憑啥?有字據嗎?”張正狡辯,活脫脫一副作威作福的小地主樣兒。福桂一個鯉魚打挺,蹦到張正面前:“今天不兌現,你甭想跑!”

“就不,看你敢對我怎麼樣。”張正說完拔腿開溜。

福桂哪裡肯依,箭步衝上前,一把拽住張正,按翻在地,騎上身來。一旁觀戰的小夥伴,心裡癢癢的,但還是不敢上前。於是,福桂解開衣釦,脫下褂子,矇住張正的眼睛,揮手示意大夥兒上來騎。擔心張正報復的顧慮消除後,大夥兒一窩蜂地擁上來,把張正壓在底下不能動彈。

經過幾次較量,張正不敢再招惹福桂。《張國華個人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村裡的土豪劣紳張伍……其兒子與我年齡不相上下,平時仗勢欺人,無論在學校或平時,均是稱王稱霸,但對我家兄弟表面上還尚好……一方面,可能由於我祖父和父親的關係,另一方面,可能由於我個性倔強,亦不讓他。曾有過幾次與我打架,均取敗而逃。”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開國中將生母,給地主當傭人:每月三文錢,幹活不能帶孩子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請私信留言。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