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產生詩人,你覺得這句話對嗎?

長安居者仁人恭友


對也不對,憂傷有時候是能激發潛能,能寫出很多名句,但也不是所有的憂傷都能寫出好東西,世上人類千千萬萬,能寫出好詩好詞好句的有幾個。

還有人的詩詞是以憂傷為主旋律,但這不代表作者就是一個憂傷的人,有的時候只是看到憂傷,有感而發而已。

其實很多高手在民間,只是高手低調,也就那麼一說,沒有記錄,沒有人在意,所以就沒有流傳下來,詩詞都來自生活,生活形形色色,詩詞亦然。





茶胖子


我認為這句是有道理,一個人如果生活過於安穩,那麼就不會有冒險精神,另外對於事物的看法,也可能會被矇蔽,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詩人,他們都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食不果腹,經常是處於悲痛之中,正是由於他們對於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自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更加的深刻。

舉一例子,以盛唐詩人杜甫來說,如果他一直過著很安穩的生活,一帆風順,我相信他不可能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也不可能寫出那些感人肺腑的優美名篇;生活有的時候是一面鏡子,它時刻會提醒我們。而杜甫正是一直過著悲痛的生活,始終是鬱郁不得志,生活也是沒有著落,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就更貼近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從他的作品中就能夠引起共鳴。

憂傷並不是一件壞事,偶爾傷感,一個人單獨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才能夠真正沉澱下來,對於生活也會有全新的認識,所以安穩的生活每個人都在追求,但是對於詩人來說,安穩的生活並不一定是好事,要是一直很平穩,沒有受過磨難,那即使是再華麗的詩句,也會顯得空洞無物。一個人還是要去受一些苦,只有吃過了苦之後,才會明白生活的真諦。

我少年時代家境很富有,但是後來父親的生意失敗了,我才慢慢地體會到了什麼是人情冷暖,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以前花著父親的錢,覺得那根本就不是錢,但是現在我要自己去掙錢,知道了錢來得不容易,也不願意去大手大腳地花錢,這也正是在生活中,我感受到了憂傷。當然我只是想要說明一個問題,一個人就是要去受苦,更何況是詩人,要是他沒有生活經歷,如果處於安穩的生活中,過著那種理想式的生活,這樣的詩人是不可能創作出來好的作品,自然也不可能成為詩人。

一個真正的詩人,他一定是受盡了無數的苦難,吃盡了苦頭,只有這樣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有直擊人心的力量。要是不願意吃苦,也沒有吃過苦,不懂得什麼是悲傷,也不會憂傷,這樣的詩人,只能說他是花架子,即使是寫出了再美的文字,那終究是曇花一現,無論是古代的詩人,還是當代的詩人,大部分都受盡的苦難,梅自苦寒來,一個人只有經歷了無數的苦難,真正處於悲痛之中,才能夠寫出真正感動人的作品。

詩人的憂傷其實是來自他對於生活的真切的感知,要是不懂憂傷,也沒有吃過苦,這樣的詩人是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寫出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所以我是比較贊成憂傷產生詩人,這一句話是有準確地概括了詩人的成長經歷,還有他對於世界的看法。


品詩讀詞


«虞書»曰:“詩言志,歌詠言。” 憂傷是一種情感,包含在“志”中,憂傷不能產生詩人,但詩人可能因憂傷而寫詩。

悠悠歲月,因憂傷而寫詩的詩人不勝枚舉。如,“詩聖”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中 “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再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上闋是寫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但他卻描寫自己的變化,妻子很難認出自己。蘇軾這是把現實中對亡妻的思念和自己遭遇的悲痛相結合,既寫出了千里孤墳的淒涼,也寫出了蘇軾生活的艱辛。這首詞字字讓人落淚,表達了蘇軾對亡妻的深深思念,也讓無數人為之動情。


劉敦傑


我覺得什麼事都沒有絕對,每個人性格,內心境界,閱歷不同,可能面對心中的愁苦就有不同的感覺。

憂愁可以產生詩人,像我喜歡的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他是豪放詞派的的代表人物,但同時也是一個內心充滿憂愁憤懣的戰士。他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金人之手,他祖父在金國任職,出生在金國的他,卻痛恨金國人對漢人的種種欺壓和剝削。他發誓與金國不共戴天,從小立志長大要報國收復失地。

後來參加了起義軍,以驚人的勇敢和智慧得到宋高宗的讚許。後來即位的宋孝宗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南宋朝廷始終不重用他。

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和一身才華卻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和地方,壯志難酬的他在憂愁中度過。寫下了著名的《永遇樂,登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書江西造口壁》《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懷古》《鷓鴣天》《賀新郎》《八聲甘州》等一系列名作。

另外像杜甫杜老夫子許多著名的詩,都是在發生安史之亂後寫得,國破山河,家破流亡之際,詩人心中滿懷愁苦,只能寄託於文字來抒發內心的苦悶。





得似浮雲也自由


詩人也是人啊,官場失意,情場失意,思鄉等等都是啊

1、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譯: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2、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譯: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鬱悶長懷愁。

4、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譯: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

5、

十里紅樓依綠水,當年多少風流。

高樓重上使人愁。

——秦觀《臨江仙·十里紅樓依綠水》

譯:十里的青樓依傍著綠水,當年在這裡有無數風流韻事,現在重新上這高樓卻讓人無限傷感。

6、

鄉國不知何處是,雲山漫漫使人愁。

——張祜《胡渭州》

譯:看不見家鄉在哪裡,山上雲霧迷漫遮住望眼,令人無限憂愁。

7、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譯: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秘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

8、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賀《開愁歌》

譯:我年當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頹喪如衰枯的秋蘭。


還咳咳咳天籟


«虞書»曰:“詩言志,歌詠言。” 憂傷是一種情感,包含在“志”中,憂傷不能產生詩人,但詩人可能因憂傷而寫詩。

悠悠歲月,因憂傷而寫詩的詩人不勝枚舉。如,“詩聖”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瀰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於物,藉助景物反託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中 “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再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上闋是寫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但他卻描寫自己的變化,妻子很難認出自己。蘇軾這是把現實中對亡妻的思念和自己遭遇的悲痛相結合,既寫出了千里孤墳的淒涼,也寫出了蘇軾生活的艱辛。這首詞字字讓人落淚,表達了蘇軾對亡妻的深深思念,也讓無數人為之動情。



靜心悟本2020


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酷拽]

縱觀古今,在個人的學術認知裡,憂鬱產生的詩篇要遠遠多餘高興產生的詩篇的。就拿唐朝如此繁盛的這個朝代來說,李白的詩,多數是浪漫的。因為他不必去憂國憂民,但是在浪漫的背後,是醉酒是麻痺。他他也依然的憂傷,他憂傷自己的仕途不得志,憂傷自己空有報國之心卻無用武之地,所以正如李白所說的"借酒消愁愁更愁",他藉著手中的酒,將他那更愁的心情,用筆墨來書寫出來。[思考][思考]

其次,再說被尊稱為"詩聖"的杜甫。范仲淹的"憂國憂民"可謂是在杜甫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杜甫由於出生在由盛轉衰的唐朝過渡期中,所以他並沒有了李白的那種浪漫感,他,是現實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就可以感受到他的胸襟是不僅限於小家的,而是大家。"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也體現出了杜甫內心對於人生得意,走上仕途報效國家的渴望。渴望的同時,就恰好提現出了,他的憂傷。再者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此時已經是自己都食不果腹了,但是他依舊渴望著自己可以為眾人做出貢獻。[做鬼臉]

所以,我想但凡這"詩仙"與"詩聖"有一絲絲的政治之地,便會拼盡全力的來造福百姓,也不會在心中有這麼多的惆悵和感慨啦!

憂傷產生詩人,這是一定的[大金牙]


素鹽包子


觸景生情,詩畫悠然而生


B呂A呂增平


其實我從少年時就寫詩,直到現在已是中年,但我尚有三分自知之明,自己寫的詩只是一個個人愛好,和眾多詩壇翹楚無法比擬。從我自身的寫作過程來看,憂傷與悲憤情緒的確對詩歌的創作與意境有很大的影響,這樣的情緒在詩歌裡也的確可以體現出來,內心平和安寧時創作的詩歌大多迥異於情緒低落或激揚時的創作。悲憤出詩人嘛,不論是唐詩宋詞還是近代詩現代詩,膾炙人口的名篇大多情緒相對極化,比如杜甫的詩,對時事與家國的悲憤之情讓人心生同感。當然,每個詩人的性格決定了自己的風格與語言特色。


三月季風


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贊同該觀點。

外國的不講,就我國千多年來,著名的詩人大抵是官場失意,情場失意,思鄉,憂國憂民等,才有留傳千古的詩文,讓人產生共鳴。官場: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思鄉: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情場:秦觀《臨江仙-十里紅樓依綠水》~十里紅樓依綠水,當年多少風流。高樓重上使人愁。憂國憂民: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還可列舉出不計其數,等等。均出自於詩人在憂國憂民、思鄉、官場不得意、情場失意的狀態下,寫出來的名詩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