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兩援伊專家 完成任務平安“回家”12天的援助經歷讓他們終身難忘

合肥兩援伊專家 完成任務平安“回家”12天的援助經歷讓他們終身難忘

3月26日,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朗志願專家團隊順利完成既定任務回國。作為志願專家團隊成員,在經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及國內路途後,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王東昇、李明兩人3月27日上午抵達合肥定點隔離點休整。記者瞭解到,在伊朗期間,他們與同行專家分享交流單克隆抗體藥物託珠單抗免疫治療的“科大方案”,指導伊朗醫院開展相關救治工作。談及赴伊朗協助疫情防控的感受,兩位“80後”專家均表示,12天的援助經歷終身難忘,是志願援助之旅,更是學習交流之旅,“疫情沒有國界,能為伊朗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深感榮幸,更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我援伊”:

疫情無情,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

3月14日凌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接到中國紅十字會緊急通知,要求增派人員參加援助伊朗志願專家團隊。隨後確定選派李明、王東昇兩人赴伊朗執行援助任務。李明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區(安徽省腫瘤醫院)檢驗科主任,副主任技師,博士,擅長腫瘤的個體化診斷和早期篩查。2009年、2011年他就參與了甲流和禽流感的相關檢測工作,在感染性疾病的核酸檢測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回顧起作為中國紅十字會專家團成員參加援助伊朗抗擊新冠肺炎工作的12天,他在日記中感慨地寫下這樣一句話:“新冠肺炎疫情給中伊兩國人民造成了暫時的困難,但切斷不了兩國堅韌的友好紐帶。疫情終將過去,經歷抗疫鬥爭的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中伊兩國人民的友情將更加堅固。伊朗,加油。”他告訴記者,從3月15日凌晨抵達到3月26日回國,在領隊的帶領下,他們先後到伊朗衛生部、德黑蘭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伊朗最大的醫院德黑蘭醫科大學附屬霍梅尼醫院、方艙醫院等介紹新冠肺炎防控和治療方案,分享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成功經驗。“在瞭解到伊朗在新冠肺炎檢測存在不足後,我們與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人員探討核酸檢測的適應人群、如何提高核酸檢測的敏感性、如何開展炎症風暴細胞因子IL-6檢測等等。”

李明介紹,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和伊朗衛生部門的不懈努力下,伊朗國內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核酸檢測的人數在逐漸增加,儘量做到應檢盡檢;建立方艙醫院,做到應收盡收;取消新年活動,商場街道人流量很少,所有出入城區高速出入口均設有檢測點……但考慮到伊朗國內經濟狀況、醫療設備不足、核酸檢測能力有待提高,新冠肺炎的疫情依然嚴峻。

中國援助伊朗醫療物資的驗收是另一項重要的任務,李明和其他專家一起經常穿梭於伊朗衛生部應急物資倉庫,及時核實捐贈物品是否到位。“在庫房裡,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國內廠家、公益組織、地方政府捐贈的物資。3月25日,我們有幸見證了中國政府援助伊朗醫療物資交接儀式,常華大使在致辭中說,中伊兩國是全面戰略伙伴,總是在彼此困難的時候相互支持幫助。當新冠肺炎在中國發生時,中方在世界上收到的第一份慰問就來自伊朗,伊朗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患難與共和同舟共濟的含義。”

3月26日,伊朗馬漢航空搭載中國援助伊朗專家團隊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李明說,從安檢入口到候機大廳,處處掛滿了“英雄回家”“疫情無情”“中伊友情”“守望相助”等中文感謝詞,廣播中響著“來自中國的醫生勇士們,感謝你們在伊朗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毅然奔赴戰場,伊朗的春天已經來了,今天馬漢帶你們回家,待疫情結束之日,歡迎再來伊朗體驗美麗春光和燦爛文化”……每一處細節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他們。

“共抗疫”:

當地醫院已開展50餘例託珠單抗相關臨床研究

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治醫師,王東昇目前主要從事感染、慢阻肺及呼吸危重症相關專業領域研究。作為科研骨幹,他參與了由魏海明教授和徐曉玲教授牽頭開展的採用單克隆抗體藥物免疫治療方案的相關臨床研究工作。早在2月25日起,王東昇就作為專家組成員跟隨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書記劉同柱在武漢14家定點醫院開展該方案的推廣和指導工作。

前期基礎研究和臨床探索性治療數據顯示,採用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免疫治療方案在阻止新冠肺炎從輕型到重型,從重型到危重型進展方面發揮了作用,該方案得到國家衛健委及中國紅十字會的高度重視,被納入第七版國家診療方案。

記者瞭解到,他們先後在多地就單克隆抗體藥物託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的相關臨床研究和在中國應用於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情況向伊朗專家、同行進行介紹,分享中國在阻斷炎症風暴治療方面的治療經驗,並表示該方案現已在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採用。伊朗專家對此表示贊同及認可,並向志願專家團隊介紹,伊朗已在霍梅尼醫院開展託珠單抗相關臨床研究,目前已開展50餘例,進展良好。

根據統一安排,兩人隨團還參與了中伊兩國專家遠程視頻連線會議、中國捐贈物資驗收、中國政府援助伊朗醫療物資交接儀式等工作,與伊朗巴斯德研究所工作人員溝通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情況。“3月16日召開的中伊兩國專家視頻連線會議上,在中方代表裡,我見到了老師、中國科大附一院的徐曉玲教授和中國科大的魏海明教授。”王東昇告訴記者,“科大方案”得到國際認可,走出國門,服務世界人民抗疫,作為研究團隊的一員,感到非常激動、自豪。

據悉,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與伊朗相關部門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合作,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支持伊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效果,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和讚賞。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唐萌 通訊員 方萍 夏韞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