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被父母打一頓還是願意忍受不停的嘮叨?哪種會讓你記恨?

農在天涯


三字經中說到,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在我們大中華傳承5000年文化裡,自古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志願。在我們從只有6-8斤30-40釐米成長到可以為家頭頂一片天腳踩一塊地,在這過程是從最初的懵懂,到後來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事事圓滑。都是不斷的成長,難免衝動惹怒父母,最初的孩童時期做錯事被父母責罵,年少不知事一股衝勁,只有捱打的份,到了青春叛逆期,被父母責罵那是又大又罵,任然不知錯。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漸體會到人生的不易,也就理解了父母的難處。這時即使作對了卻任被父母錯怪,要打要罵也不躲了。想想他們還能這樣對待自己幾年呢?甚至於想到即使每天這樣被他們責罵,也不願看到他們慢慢的老去,白了頭坨了背。



吉吉啊穆


個人感想:都不願意,哈哈。小時候被打會記恨,長大了也就不會了。

以前小的時候,不知為何,被父親打了好幾次,而且用很粗的棍子打的,我那時候真的很恨我的父親,甚至寫日記咒罵他。長大了,他也不打我了,甚至對我有點好。我出來社會工作,一個月回家一次,在家時,他總會買我最愛吃的燒鵝,家裡那時還燒柴煲水沖涼,我不善於燒柴,他主動幫我燒水給我沖涼,看著他日漸發白的頭髮,認真燒柴的樣子,我很感動,記憶中小時候他對我的不好,早已飛灰湮滅,早已不恨他了。

棍棒教育,其實有好也有不好,我是女孩子,我印象中,我小時候並不叛逆,也不知道為什麼父親打我,也沒有教育我做錯什麼。男孩子調皮搗蛋,說很多次都不聽不改,棍棒教育是好的,但是也要有度,不要動不動就打,事後還要給予道歉和教育。

至於嘮叨,只是討厭,不會記恨。因為很多時候的嘮叨其實是他們關心我們,只不過用錯了方法,嘮叨過度了,讓我們反感。這時我們需要跟她們坦誠相待,告訴她們我們自己心裡是怎麼想的,以後自己會怎麼做,希望她們不用擔心。像我媽嘮叨我快點嫁人,嘮叨了幾年,後來我也嫁了,不在家,她也嘮叨不了我了,哈哈😄


你的知音者



青春的影子109755456


感謝提問,問這個問題的朋友還是太年輕,如果因為被父母打或者嘮叨就記父母的仇,那普天之下你的仇人就太多了。

來說說我的經歷,我的父母都是老師,農行小鎮上的初中老師。從小我父親對我非常嚴格,嚴格到什麼程度?吃飯不能看電視,不能說話,坐要坐的端正,走路要快等等一些很小的細節他都會要求你,這還不是最慘的,我上高中的時候是寄宿學校的,其實學校的壓力還是蠻大的,週末回到家,還要受他挑剔苛責的目光,那時候的我是崩潰的,好多次都捂著被子在哭,在我大學畢業之前,我很少看到父親對我笑,就這樣我讀過了漫長的學生生涯,上了大學之後,父親對我放開了,漸漸的讓我參與家裡的一些決策,我自己的問題他都讓我直接處理。有一次過年去我外婆家拜年,晚上我們都沒有回家,我和父親睡在我二舅家的意見臥室裡,我就問他為什麼之前那麼對我,父親笑著回答我當了幾十年的老師習慣性把我像對待他的學生一樣對待了,我現在30了,回頭來看,曾經的那些父母的抱怨煙消雲散了,他們是你堅實的後盾,對此你在社會上收到的挫折,他們的打罵和嘮叨是那麼的親切。

我們要相信絕大多數的夫妻的偶爾的打罵和嘮叨是為我們好,我們在青春叛逆期的時候,是有那麼幾年的光景不理解甚至記恨,當你走出校門,捱了社會的毒打以後,你就明白真正無私的對你好只有你的父母。

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有時看著他們長出來的白髮聽心酸的。他們窮其一生撫養我們長大,30歲的大老爺們在他們眼裡還是個孩子一樣,在外漂泊時間長了,父母的嘮叨是那麼的親切和遙不可及。



秦洋步履


只要是正常的一個人,誰都不喜歡被嘮叨。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如果家長嘮叨多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能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嘮叨是一種關心,也是父母"愛之切,恨之深"的表現,如果沒有愛的關係,絕少出現嘮叨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許多喜歡嘮叨的人,很少能主動發現自己是嘮叨的人!不僅如此,很可能還感覺自己說的不多。所以,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也就沒有改變的可能。想驗證自己是否是一個嘮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簡單,去買一個錄音筆或攝像機,讓孩子或其他家人偷錄,自己找時間聽聽或看看,立馬就能得到答案。

既然嘮叨那麼招人反感,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嘮叨?

第一,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

第二,過度關愛,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父母對孩子事無鉅細的照顧,哪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是"小不點"了,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必然不願意聽。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千萬別嘮叨。

第三,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讚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參見《當你遇到喜愛炫耀自己孩子的父母》。

第四,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

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第五,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第六,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

每當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總是按照成人的處事原則來判斷孩子的對錯,完全忽視孩子的發展特點。所以,只看結果的做法,不僅會用自己的話打斷孩子的話,還認為孩子是"狡辯"。這直接導致父母失去信任,並使孩子自尊心遭到傷害,嚴重的會自我封閉,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情!

第七,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太強

不能否認,很多父母也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時間、金錢和精力上。但父母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聽自己的"話",如果孩子幼小沒有反抗力量而不啃聲,父母就感覺自己沒有威望,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當面對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時,孩子的對立就讓家長不停"訴苦",變成了一個"怨婦"!

第八,父母的嘮叨,往往是家長有過高的期望

不少家長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期望考入名校,並作為教育"成功"標誌。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驟去做,父母就忽視孩子豐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過督促來促進孩子。其實,這種無情和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

第九,父母的嘮叨,往往出於家長對孩子什麼都想了解

現在許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於是事無鉅細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願說,父母就會不停的嘮叨追問。可問題是,幼小的孩子難於記住當天所發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後的孩子,假設沒有良好親子關係,他們甚至連露臉的事都不願說。

第十,嘮叨的出現,是交談雙方的興趣點不一致

不少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說,比如關注孩子的成績、人品、健康等,而這些對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結果而忽視過程,就使親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語言。所以,家長經常會插孩子的話,孩子由於思維被打斷很難恢復,交談直接變成了父母的嘮叨。

上面囉嗦了這麼多,其實,父母的嘮叨都是一種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從理論上說,適度的焦慮是比較好的現象,促使人們改變。只是當父母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變得嘮叨時,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們是否能承受你的負面情緒宣洩?所以,父母要儘可能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負面情緒已經累積時,就不要再絮叨了,因為此時你說的話,孩子已經聽不進去了。


李利偉7655770384525


你好,我叫志義,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說,願父母打一頓,還是願父母天天嘮叨,我的回答很簡單,孩子你不管年齡有多大,那怕有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只要父母在,你永遠是他的兒子,年紀大了天天嘮叨也很正常,俗話說嗎,人到上了年紀,就與三歲的孩子一樣,老小孩老小孩嗎,也許每一位都有老的那一天,假如你天天嘮叨,下一代會對你怎樣,不管怎麼說咱給兒,孫們做出榜樣,不知回答是否對你有幫助,謝謝。



農村志義


要是在小時候我願意被打一頓,(嘮叨的話我也聽不懂)[呲牙] 上小學後我也願意被打一頓,上初中高中大學的時候如果像你提的這個問題非要選一個的話我選擇被嘮叨。大部分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關愛有加,時不時的叮囑你。小的時候到上小學結束父母對我們不管是打一頓,還是不停的嘮叨,在當時肯定是會記恨的。 但是等你長大了以後你能記得住小時候父母打過你幾次,罵過你幾次,你想起來都會欣然一笑!也有可能會感概一句:唉,我小時候怎麼這麼不聽話[大笑]


皮小木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能夠忍受得了父母的嘮叨呢,他們寧願讓自己的父母打自己一頓處處氣,也不願意聽父母嘮叨囉嗦。

從我們出生開始,父母的嘮叨,叮嚀就開始伴隨著我們,有的時候情緒上來,被打一頓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年少的我們幾乎都意識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嘮叨,打罵其實是對自己的關愛,他們怕我們遇到危險,怕我們犯下什麼大錯誤,怕我們走向歧途。

年少的我們只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打罵和嘮叨是他們發洩心中怒火的一種方式,他們只是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怒火才對我們打罵嘮叨。有幾個父母願意責罰自己的孩子呢,又有幾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他們的良苦用心很難被我們理解。正是孩子們不理解,所以寧願被打一頓,也不願忍受父母無休止的嘮叨。

殊不知,父母的嘮叨其實蘊含著生活中的大道理。這些道理是父母們一路走來,歷經艱辛,走了不少彎路,錯路才得出來的經驗感悟,而我們只是把這些嘮叨當做是耳旁風,一點也聽不進去,而且對比很厭煩。

只有等我們到了中年時期,當我們做了父母的時候,我們才會懂得當年父母對我們的嘮叨對我們來說都是至理名言。但是等我們理解了這點的時候,父母也都老了,甚至有些父母已經不在了。事情就是這樣,當你擁有的時候絲毫不在意,等你失去了卻倍加珍惜。

門後空留訓兒棍,再無塘前喚兒生!珍惜吧,各位,不要等一切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黃豆甲方


首先一點,不記恨!

從小到大,就看著父母的不容易長大,那是用生命出苦力換來我們的成長,一口飯,一杯茶,都是來之不易的見證。

所以,小時候我不願意被父母打,也不願意被嘮叨,因為那個時候的叛逆,只想著自己趕緊翅膀硬了飛出去,更不懂那就是濃濃的愛。

長大了,離開父母,偶爾會懷念母親做的飯,父親給的禮物。

後來,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才發現,連嘮叨都是連著心的,生怕孩子長不好,那種操碎心的愛,對我們反倒是一種渴望。

如今,多想再讓父母打一頓,但他們打不動了,或者他們已經不再嘮叨了,因為見一面都是那麼的不容易。

這種難得,一定不會記恨的。

父母是我們存在這個世界的意義,是擋在我們與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牆沒了,我們就該退出青春的舞臺了。

所以,我想說,我渴望父母嘮叨,因為只有他們嘮叨,我們才記得,自己依舊是個孩子!

不是被生活所迫,誰不願做個孩子呢?[大笑]





夜月奇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根本談不上記恨自己的父母!如果因為父母打了一頓或愛嘮叨就去記恨父母,那也是做子女的失敗!

首先,愛打孩子的父母,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急切表現,我小時候也被父親打了一頓,是因為學習成績直線下滑,那次父親真的急了,狠狠地打了我一個耳光,後來自己的學習態度雖然有了改變,但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做為父母,揍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應該多和孩子溝通,更多的是能給予學習或工作的方法和思路,讓孩子自己真真正正地愛上學習或在工作中找到正確的生存之道!做為孩子,如果有這樣的父母,其實也是一種幸福,那是因為你的父母太愛你了,只是父母性格和表達方式不太對的問題!

其次,愛嘮叨的父母更是一種愛孩子的表現,大多數中國母親都是這樣,有時候嘮叨的多了,孩子煩,父母更煩,但父母還是不辭辛苦地天天嘮叨,永遠不感覺累,這就是母愛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如果我們想逃避捱揍或愛嘮叨,只能用成績或業績來平衡這種關係!

所以人和人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感情距離,彼此之間留出思念的空間和時間,感情往往會越來越好,天天在一起感情有時候反而會疏遠,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