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稱:疫情可能引發糧食危機,糟糕情況將在4月和5月出現!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官方網站說:“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

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看著不斷上竄的數字,讓人揪心不已。

疫情引發的擔憂,其實遠不止確診人數的增加。專家認為,如果疫情不能有效控制,或將引發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

絕非危言聳聽

疫情若得不到控制

全球糧食危機是大概率事件

近日,疫情蔓延全球,引發各國恐慌性囤積食品。

為了保障糧食供應充足,各國也是拼了——

不少國家啟動國家庫存計劃,增加糧食儲備;

一些糧食出口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

部分糧食進口國,將擴大進口規模……

疫情當前,不少國家意識到,糧食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問題是,這些操作,會不會引發全球糧食危機呢?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認為,如果後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將是大概率事件。

為什麼這麼說呢?

程國強認為,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

因此,疫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許將釀成嚴重的世界糧食危機,也將直接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我們怎麼辦

我國有能力應對糧食危機嗎?

相對於各國的保糧“神操作”,網友們表示更關心國內情況。我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糧食危機嗎?

首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

看到這,網友們總算鬆了一口氣。其實,我國糧食保障的底氣主要源自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糧食自給率高。

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這是因為,我國曆來有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傳統,糧食生產能力強,依賴進口程度較低。

第二,糧食儲備充足。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截至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餘糧相當充足。

第三,對外依存度低。

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

專家認為,如果全球糧食危機出現,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勢必異常波動,也會對中國糧食價格產生連帶的影響。

說白了就是,如果國外疫情控制不好,長時間惡化,糧食危機就會大概率爆發 ,雖然我國糧食儲備較好,但也會受影響價格攀升,漲價幅度誰也無法猜測。只能盼疫情早點結束,讓人們的生活都安穩下來。

看完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風險提示,大家有沒有一種屯點糧食的衝動?你覺得有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