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小麥、玉米效益低,農民不知該種啥賺錢多,你有啥好建議?

室靜蘭香


還是建議你種小麥、玉米,畢竟這種作物省心,投資小,易管理,經濟作物利潤高風險大,起碼小麥國家有最低保護價,大田作物投資小,最平穩,風險不大,主要就是收成,小麥、玉米也屬於最暢銷的農產品,容易出手,雖然小麥、玉米價格一般,但是收入穩定,只要好好種植都有利潤。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年尾才瞭解行情,今年行情好,明年肯定就會大面積種植,未來誰也不知道結果,大家都是一窩蜂,最後導致因面積大造成滯銷,這種情況最為突出,很多時候老百姓就是在這上面吃的虧。

雖然小麥、玉米利潤一般起碼有保障,不至於賠錢,種地一般都是賺一茬收成,碰到好年景一畝地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去掉承包費500元,利潤在500左右,所以種地賺的就是辛苦錢,只有自己親力親為才能賺錢,你僱人最後只有賠錢。

其他作物行情不好掌握,碰到好行情就是賺錢,碰到行情不好就是虧本,小麥、玉米就不同了,這種作物最有保障,價格浮動不大,特別穩定,小麥國家有保護價,這個不用怕,玉米基本在9毛左右,所以建議你種大田作物小麥、玉米。

現在大棚氾濫,全國扶貧全是大棚,這個不要在重建了,其他也沒有什麼可以種植的,中藥材你也不一定有技術,這玩意也是價格不穩定,目前最可靠的就是小麥、玉米風險不大,利潤穩定,但是自己必須親力親為,儘量不要僱人,明白嗎?


大海傳媒


一、農業種植大面積經營,要學會經營管理,光懂種植技術不行

種植業如果大面積種植,光有種植經驗技術不行,還要善於管理,內部挖潛,節能降耗,開源節流。要向企業管理學習,學會成本核算,要有管理制度,管理規範,不能象“小農經濟”那樣鬆散。比如,我們當地農民也是規模種植,每戶承包土地平均100畝以上,二十年前,發現棉花種植不掙錢了,改種水稻,後來人全部外出務工了,找人工種植比登天還難!一個人工每天支付200元工資,還是50多以上的老人,幹活效率低,一年下來,一分錢也沒掙到,沒辦法,購買農機,成立農機合作社,把耕種、收割包給農機合作社去幹,可這樣還是成本比較高,沒辦法,自己購買農機,國家有補貼,於是,農民每掙一分錢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購買和發展改造生產力。十年前,農民發現水稻種植採取直播技術比載插省工省力,能降低成本,又採取水稻直播種植。我們當地水稻種植畝產逐年提高,畝產去年突破歷史,也創造了歷史新高,畝產達1900斤,最高畝產2400斤,畝純利潤1000元左右,平均每戶農民純收入10萬元。

二、2020年農產品價格趨勢分析

2020年還是種植糧食,今年大豆、玉米行情不錯,其中東北、華北有大豆、玉米種植補貼。今年飼料玉米預計需求量達1.2億噸,工業總消費量2.8——2.9億噸以上,而國內庫存量基本上見底了,去年總產量2.522億噸,缺口較大。國際上,今年南美囯家對大豆、玉米出口加徵關稅了,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我國大豆年深加工需求量達1億噸以上。今年醫用酒精需求量大增,國內需求量達8.4萬噸,如果出口外國,加上外需,玉米需求量又會增長。因此,我認為,今年玉米、大豆收入可能高一點。水稻種植要開源節流,選擇高產優質品種種植效益也不錯,水稻向產量要效益,向規模要效益。今年玉米價格可能達到2016年價格水平,最高價格可能衝擊1.30元/斤,大豆價格也有可能達到2.00元/斤。

三、“民以食為天”,大眾化,大市場的農作物,還是糧食作物

溫飽,溫飽,這“飽”靠的就是糧食。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是糧食消費大國,糧食在我國有廣闊市場,也是最大市場,種植糧食作物肯定會有銷路,有利可圖。尤其是大面積種植,不種糧種什麼?今年我們這邊承包大戶這是決定種植水稻,因為去年水稻種植掙錢了,償到甜頭了,增加種植水稻的信心了。小麥在我們當地產量不高,只能保本,我們當地農民全年收入就指望一季水稻了。水稻是中國人第一主糧,市場需求量大,價格不會非理性波動,風險小。規模種植講究科學,要有長遠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壯大產業,要敢於投資,直面挑戰,迎難而上。農業不是暴利行業,不可能短期見到效益,效益低證明還有潛力可挖,還沒有到見效期,還需要不斷完善、提高。只有基礎設施改善了,生產力提高了,成本才能降下來,才能有高效農業。


長江三農


農村一般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土豆、紅薯、高粱等糧食作物,種植一般受天氣和價格影響較大,種植面積大,週期長,如果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或者乾旱、水撈等天災就只能人虧,真的就是忙活大半年卻賣不出好價錢。

我覺得可以種植一些反季節的作物或者週期性短的大棚水果、大棚蔬菜等,銷量也好,價格也高,是農村增加收入的好選擇。

接下來我先給大家介紹大棚草莓的種植

1.說到草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超市和水果店都有的賣,價格相對也不便宜,利潤相當可觀,口感也非常好,現在隨著大家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漸漸發生了變化,人們都喜歡出去果園基地進行採摘,圖的就是一個新鮮感和心情愉快,當然草莓基地的採摘價格一般會比超市的貴1-2倍,所以利潤還沒是非常大的,下面來好好分析下一畝草莓的利潤有多少?

一畝草莓的成本大致可以分解出以下的細項:幼苗+土地租金+肥料+大棚+人工成本+其他,一畝地可以種植8000株,市面價格是0.3-0.5元/株,苗的成本約2400-4000元,一般農村自家都有土地,土地租金可以忽略,一畝草莓的肥料成本約為3000-4000元,大棚費用約為5000-6000元,現在都是廠家直接配套建設,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材料建設,人工成本大概是2000元,其他類如運輸這些約為1000元,合計總成本:13400-17000/畝。

大棚草莓種植技術:相對於農村來說不是很難,學起來都很快,從選種開始然後開始育苗,土地的平整,然後種植幼苗接著澆水,合理的施肥,田間的管理這些,以上這些我就一一展開了,我就說兩點重要的,首先我們在種植草莓的大棚裡面一般都會養一箱蜜蜂,這是為了大棚裡面的草莓花期的時候更好的授粉,從而達到增產的效果。我們定植的時候要先施加一定的水量,然後再蓋上地膜,這樣可以保證草莓的水分供應,草莓一般在4、5月開花,6、7月份結果,只要選好品種的話,一般豐產還是很簡單的。

草莓的利潤:大家都知道利潤的算法就是銷量總額減去成本就是利潤,那麼一畝草莓的銷售總額是怎麼算呢,我們只要用產量和價格相乘就行了,一畝草莓產量平均約6000斤,高產約為8000斤,銷售價格是10-20元每斤,所以我們取最低值計算,銷售總額為:60000元,剛上面的最大成本是17000元,相當於利潤有33000元以上,利潤還是相當樂觀的,所以有條件的是可以去嘗試下種植草莓,但是不建議盲目的種植,需要進行調研和學習的,畢竟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建議可以往大棚類的蔬菜或者水果方向嘗試,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是個趨勢,剛是簡單的介紹了大棚草莓種植,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青山與柴火


農閒的時候,種植戶門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今年種地的利潤如何,今天,在群裡聊天時,不少朋友就說到了這個問題,其中,大部分朋友一畝地一年種植二季,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這2種是常見的作物,除去各種成本,一年下來,一畝地能掙多少呢?先來看看其中2位農戶算的賬:

1、不計人工,小麥麥種60元到80元,農藥30元,化肥150元,翻地播種70元,收麥50元,澆水另算。玉米種子50元至60元,播種20元,化肥150元,農藥30元,收割70元,滅茬30元,澆水另算,一畝地一年另加10塊脫玉米電費,收麥賣麥,收玉米賣玉米的煙錢。二季大約720元,小麥可以買1100元,玉米可以賣1000元,只對今年的產量,大約剩1400元,如果是包地只有1000元了,往年全年最多400到800收入,包地基本不剩什麼錢了。

第一位朋友成本賬算得很細,電費、煙錢都算上了,不過沒加澆水的費用,2季下來,成本大概是720元左右,今年的收成比較好,一畝地小麥和玉米總收益達到了2100元,除去成本,淨利潤1400元,是自己家的地,而往年的產量沒有今年的好,一畝地收入大概400-800元,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今年的產量來看,一畝地的收入相對還是不錯的。

2、我們這人工費也不算,一畝地玉米,種子50元,化肥130元,農藥30元,播種30元,收80元,粉碎秸稈40元,每畝收成好的情況下,畝產量1000斤,每斤8角;小麥種子90元,種麥60元,打藥30元,收割60元,粉碎麥茬40元,澆地30元,收成好的情況下900斤,價格最好的是一塊線一斤。

第二位朋友的成本賬算的沒有第一位詳細,種植玉米的畝成本是360元,收益是800元,一季玉米利潤440元,種植小麥的畝成本是310元,收益是900元,一季小麥的利潤是590元,二級合起來計算,一畝地一年的總利潤為1030元,看起來也還說得過去。

看完以上2位朋友的種植情況,有人心裡會有疑問,為什麼別人種地的成本這麼低,一季只需要300多元,而自己種地成本能達到5-6百元,這種情況也很正常,畢竟不同區域、不同地塊的情況有差異,比如有些區域風調雨順的年份多,水分充足,雜草以及病蟲害發生輕,好防治等等,種植的畝成本的確不高,相反,有些區域的種植戶,可能澆水這一項,都需要100多元。

另外,農戶們算賬,如果是自己的地,都不會把人工計算進去,畢竟自己的“工作”就是種地。

也有朋友說,如果是租地的話,大部分的利潤都被地租拿走了,自己掙的只是小部分,如果租地面積大,可能利潤會大一些,但是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幹啥都不容易。

綜上所述,一畝地種植玉米和小麥,一年下來純利潤高的能達到上千元,低的可能不到500元。種什麼好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談那些為了套補貼賺錢不好好種地的人,我們分析一下那些想好好種地,想通過種地賺錢的人!

>>>>第一,成本

因為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農民對土地的經濟效益很清楚,一畝地能賺500,那好地租只會比500多,不會比500少,能賺800,只會比800多,不會比800少。一碰到錢的事農民比誰都在乎眼前利益,農民哪會讓你多賺錢,而且這效益還是按小農戶的產量算的,大農戶哪有那樣的產量?當然大農戶的每畝地成本分攤下來會比小農戶少點,但是要是用好藥,用好肥,再加上人工呢?

要是在本地包地,賠錢的可能性非常大,除非你會種本地農民都不會種的作物,他們算不出來效益,或者有其他更絕妙的方法。所以有一個奇特的辦法就是異地包地,外來和尚會念經,去其他地方,本地人對外地人有時候還是相當寬容的,利用信息差,也許能賺到錢,提高點效益。

>>>>第二,農業風險

比起自然災害,價格對種植大戶賺錢的影響更大些!

價格這玩意,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你就觀察吧,中國目前什麼都不缺,所以只要一窩蜂都去種什麼,那麼肯定價格下跌,大家都沒種什麼,那下一年價格肯定上去。關鍵是看有沒有膽,敢跟別人不一樣。

中國農民自古以來就喜歡從眾,人家種啥咱種啥,這個最要命了。做生意,當種植大戶其實就是一場賭博,藝高人膽大。當然,種植大戶也要有應對自然災害的意識,最好種些穩產,受自然災害影響不大的農作物!

>>>>第三,管理

現在大農戶管理方式,一種自己是職業農民,自己管理,那不用想,要麼在管理上摳摳索索,不捨得花錢,要麼就是亂買機械設備亂花錢,裝闊佬,不科學,這種得把他的觀念扭轉過來,把大地主的思維轉變成企業家的思維;另外一種是自己在外邊賺到錢了,回來包地,讓自己的親戚管理,那就得把自己的親戚像職業經理人那方面培養。

萬變不離其宗,必須都得去學農業知識,去學管理經驗,要不然還是大地主思維,肯定賠錢,因為你沒有佃戶,現在不是佃戶時代!

>>>>第四,產量

這個也對也不對,看什麼作物,大田作物,尤其是國家有保護價的作物,那增產肯定棒棒噠。但是經濟作物什麼的,產量多是好事嗎?供過於求大家都歇菜了,所以比起產量,作物品質才是最重要的,大田作物也是,多賣幾分幾毛錢比提高產量更有意義。

所以作物全程解決方案很重要,不幸的是現在農資行業這一塊還在炒作概念,能落地的不多。所以還得關注專注農資行業,有沒有作物全程解決方案做得好的!

歸根結底,蠻幹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僅要懂技術,善管理,還要懂得分析市場。只有堅持自己的強項,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創新能力,走在別人的前面,才能做到比別人更好,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夢想!


周國賓1


種小麥,玉米效益低,不知種啥賺錢多,你有啥好建議?付題要求是,大眾化,大面積,大市場。

很難解答,就說說丠南農民多種植的情況,供你參考。

在我所在的縣,成三角型,有三個鄉,簡稱東鄉,西鄉,北鄉。北鄉是個回民鄉,這個鄉每個村,每家戶都是大面積種蒜,收蒜後,種玉米,三十多年了,到現在,仍然是這樣輪做。大蒜,蒜薹,有收購商,當地有冷庫,玉米在當地有買家。這種模式,是大面積,大眾化,大市場。

種蒜,種玉米,這種模式比小麥,玉米輪作,賺的錢多。

這種模式,行情好,種一年蒜能頂你種六,七年小麥收入。種蒜投資大,也有一定的風險。幾年下來,平均收益,高於小麥,玉米輪作。

東鄉,原黃河故道沖積,土地是沙質,這個鄉多少年都是種花生,種花生,收花生主要農活機械化,花生果,花生仁有多家收購商。可以說,種花生,大眾化,大面積,大市場,其效益也高於種小麥,玉米。

西鄉,以漳河為中心,粘土,土質肥,水質水源都好,這個鄉絕大部分土地是小麥,玉米輪作。小麥,玉米產量高,品質好。這個鄉沿省道,縣級公路邊,有多家,長年收購小麥,玉米的商戶。種植大戶的糧食都是直銷給外地客戶。

此上是我們這裡三個鄉不同的多年種植模式。回到先說的話,僅供參考,具體的答案,還得靠你自己琢磨,百慮總有一得。


曾憲英10


遠志別名小雞腿,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根,有去痰安神、益智增聰的功能。

安國市中藥材研究協會,趙喜進, 趙帥13032051180。

遠志是常規大宗藥材,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多年來暢銷並缺貨。近年來由於野生資源越挖越少,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家種遠志面積不大,致使各地市場紛紛漲價,敞開收購。目前市場價格同比上漲50%,一二級遠志筒達150-170元/公斤,三四級110-130元/公斤,遠志肉70-80元/公斤,全遠志35-40元/公斤,後市仍將看漲。

這給我們廣大藥農開了一條致富的路,發展遠志在今後幾年中沒有後顧之憂。這個品種全國各地都有分佈,以西北、華北、東北為多,它不怕嚴寒、乾旱,山區、平原、草原都可以種植,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遠志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在乾旱地區以雨季播種為好。如果在春季播種,一定要將種子處理好,待有芽出時播種,出苗率高且整齊,不要將幹種子直接播下去,這樣後果很不理想,希望引起注意。遠志生長2-3年採收,在實地操作中,密植比稀植產量高,人們常說“稀的強不如密的長多”,這句話用在這裡十分明顯。其畝用種子3公斤,畝產150-250公斤,畝效益高。

安國市中藥材研究協會趙喜進, 趙帥13032051180。

增產措施:多施圈肥和磷鉀肥,土地要耕勻耕細,科學管理,在生長期噴灑2-3次根莖生長素。

適應地區:全國。

二.遠志種植技術

遠志株高30-40釐米,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適應性很強,喜涼爽,耐高溫,在低窪積水的地生長不良,一般土壤都能生長。

整地:畝施100公斤磷肥、鉀肥10公斤,氮肥適量,耕後做畦,畦的大小自定,然後澆水洇地,待畦面適宜後摟出浮土以備播種。種前種子處理:用水泡12小時後,撈出用2倍體積溼沙子拌起來,冷涼處堆積,保持溼度,每天攪拌一次,不要悶掉,過幾天用指甲擠有芽出時再播種。

播種方法:按行距21-24釐米,溝深1-1.5釐米,撒下種子後輕踩一遍或蓋上麥糠以利保墒。生長2-3年採收,沒有病蟲害,注意除草就行。

 遠志十分潑辣,生長力很強,一般秋末採收,曬乾即為藥材。注:粗大的抽芯加工成筒,小個的不用加工。


四川張五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關於種植小麥,玉米效益低,您不知道種啥的問題,想談談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幫到您。種植普通的農作物可以肯定的是效益肯定不會太高,因為市場價格,畝產量都在那明擺著的!眾所周知,要想收益高,肯定是要種植經濟作物,比如中藥材,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區,我們那裡很多種植戶都種植一種中藥材:金銀花,這種經濟作物屬於大宗藥材,市場需求量大,你可以參考一下此類經濟作物的種植。金銀花又名 忍冬,非常容易栽植,屬於一年生可多年採摘的忍冬科草本植物,適合在任何環境任何土質下生長。每年只需要在秋後或者來年的春季進行剪枝施肥即可,採花期在每年的4月份一直持續到八月份,畝產量非常不錯!再一個就是市場行情,其實吧金銀花的市場需求是非常大的,包括王老吉,和其正這些涼茶企業都依賴金銀花做涼茶,國內的眾多藥企也都離不開金銀花入藥,所以金銀花的種植成為了很多種植戶的青睞對象!現在的金銀花市場價格均保持在200多每公斤,畝產量達50公斤左右,您覺得種植金銀花是不是比種植普通的農作物效益高呢?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謝謝!!





沂蒙周老歪


1,個人感覺種植中藥材吧,潛力巨大。經過這次的中醫藥對這次疫情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後的中藥材可能會發展推廣。

2,種植中藥材也要根據自己當地的土壤特性,選擇一些簡單容易的中藥材,不能盲目的種植,同時也要打開銷路。

3,最好是找些合作社,能夠提供技術支持。





小位在農村


種小麥、玉米的地方一般都是北方,北方適合大眾化、大面積種植的經濟作物也有很多種類。比如大蒜、辣椒、金銀花、花生、紅薯、西瓜等。玉米、小麥種植效益低,同時種植風險也低,沒有大起大落的價格。種植效益高的經濟作物同時種植風險也高。近兩年,種植金銀花、大蒜、辣椒效益較高,市場價格一直可以。金銀花一畝地收入在一萬元左右,大蒜一畝地收入四五千元,辣椒一畝地收入在五千元左右。金銀花種植需要的人工費用較大,要有一定量的勞動力人員採摘,但收益也大。大蒜、辣椒需要的人工費用較少,管理也好管理,比金銀花容易管理,但收益沒有金銀花高。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選擇種植哪一種經濟作物。


豫北農民之子


我覺得秋季種花生不錯,去年的花生行情很好,五塊多一斤,一畝地在我們這邊黑土地都合2000多,人家黃土地的一畝地都喝3000多,我估計今年種花生的要比較多,種花生現在都是機器化,也很省勁的,今年我家就要多種植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