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林佳佳/文(微信公眾號:小數據研究中心)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1CM:這是最基礎的用戶研究工作,這一步需要完成用戶數據的蒐集和管理平臺的構建,搞清楚你的用戶在哪裡、人數多少等基本問題,以及用戶群體在性別、年齡、區域、行業等方面有什麼特質,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為你的精準營銷提供決策依據。

1CM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儘可能多地運用各種技術工具,獲取有效的用戶數據,進行用戶畫像。


隨著流量枯竭越發明顯,大多數企業已經感受到流量的珍貴。


去年火爆全網的私域流量更是嚇得大部分企業趕緊花時間學習社群營銷,但如果始終無法識別自己企業的小數據(用戶數據),在公域流量胡亂抓一把進來做私域,最終仍難逃流量困局。


提及小數據,企業常會反映自己知道用戶數據的重要性,也非常想知道自己的用戶到底在哪。《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6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8.54億,每個企業都希望能把這些網民囊入懷中,可現實卻如立於大海之際,只能望洋興嘆。


用戶數據收集一直是企業的頭道命題,很多人不知從何下手,有些企業利用補貼、返利等手段,以為這樣就可以讓用戶願意,從而拿到更多數據,只可惜最終收集下來很多都是無效數據,對於企業的幫助微乎其微。


但有這麼一家企業卻懂得將企業危機化險為夷,解決危機同時順道收集小數據,手法令人稱奇。



在歐洲和美國,紅牛的廣告語是“GIVE YOU WINGS紅牛給你一雙翅膀”,紐約一位名叫本傑明·卡瑞瑟斯的消費者依據這一廣告語把紅牛告到了法院。幾乎同時,美國加州也提出了兩起對紅牛企業的集體訴訟,這些訴訟者都聲稱飲用紅牛並沒有提高自己的體能、注意力和反應,這兩起訴訟由紐約法院統一審理,紅牛企業最終和消費者達成和解,同意賠款。


後來這件事在中國也鋪天蓋地報道,不僅中國人覺得匪夷所思,就連英國人也不能理解紅牛為何願意和解賠款。當時英國的《每日電報訊》就此發起了一項投票,讓讀者就“紅牛是否應該支付天價賠償”進行投票,結果顯示,在近兩萬名投票者中有高達88%的人都投反對票。但如果我們再好好細品紅牛的和解協議,就不難發現紅牛企業的精明。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5CM方法論,助力企業突破存量競爭


紅牛的和解協議是這樣寫的:紅牛企業同意向200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日期間在美國購買過紅牛功能飲料的人賠償共計1300萬美元的賠償金,每位消費者能得到的賠償金按申請賠償的總人數計算。申請賠償的消費者不必出具發票等證明,只需在紅牛官方網站下載申請表填寫即可。


不需要任何證明,只需要填寫申請表,就能得到紅牛支付的賠償,美國人聽聞紅牛的和解協議後立刻瘋狂行動。自和解協議消息放出5天,紅牛官網就被擠爆,據官網統計,在幾天內就有近5000萬次的訪問,最終有400多萬人填寫了申請表,分別留下了他們包括姓名、性別、銀行卡號、年齡、郵箱等各項詳細信息。


顯然,紅牛深知這些人並非真正購買過紅牛的人,因為紅牛明白他們就算是沒有買過紅牛的飲料,也會是對紅牛飲料感興趣的人,是紅牛飲料的潛在用戶。換言之,紅牛此舉只是向每個人支付3美元就得到了這些人的用戶信息,最為重要的是

這些用戶信息都是絕對真實可靠的,因為他們不會留下假信息導致自己無法收到賠償金。而這些用戶信息將幫助紅牛企業的數據分析師從中分析出紅牛用戶的特徵形態及消費傾向。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數據,再高明的數據分析師都無法開展工作

。有了這400萬用戶信息,數據分析師就可以直接分析出紅牛的潛在用戶中究竟有哪些類別的人,從而為後續的針對性廣告宣傳決策提供依據,這可比大量的市場調查來得準確而廉價。


當然除了可以指導紅牛企業的廣告投放策略以外,用戶數據同樣可以指導紅牛企業進一步改善產品。只要瞭解了潛在用戶的信息,紅牛企業就可以做出針對性的產品部署,從而實現與市面競爭對手的差異化佈局,比如對於中學生來說,紅牛就可以生產強化腦力的產品;對於白領來說,紅牛就可以生產提高免疫力的產品;而這一切離不開企業的用戶數據驅動。


小數據戰略1CM的目的就是希望企業要重視自身的小數據,懂得利用數據管理平臺收集到好的數據,只有好數據才能沒有過多的缺失值,也不需要太多的清洗工作就可以呈現清晰。這樣一來,對於企業的經營決策也會更有助力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本文內容素材參考自財經綜合報道、紅牛對外公佈數據進行整體彙總和編輯;視頻、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小數據戰略1CM說紅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