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區”37載的拓荒英雄

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區”37載的拓荒英雄

這是唐召明(左)與時任西藏自治區雙湖特別區區委書記珠巨(中)在辦公樓前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09年7月29日攝)

2017年,我乘坐中石油援藏幹部的汽車前往藏北雙湖縣採訪。十分湊巧,開車司機益多是我老朋友珠巨的兒子。他阿爸珠巨曾在“生命禁區”工作過37載。在車上,我與出生在雙湖草原的益多,高興地聊起雙湖,聊起他的阿爸。

在西藏西北部,有一片大約2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無人區。

1976年,為了解決畜草矛盾,經西藏自治區和那曲地區批准,這片亙古荒原上相繼成立了雙湖和文部兩個縣級辦事處,並從申扎和班戈兩縣劃出部分鄉村挺進北部無人區。

當時,在那曲地區班戈縣色瓦區衛生所工作的醫生珠巨,因為色瓦區劃歸新成立的雙湖辦事處,成了開發藏北無人區的第一批拓荒者。從此,他成為在藏北無人區工作和生活時間最長的藏族幹部。

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区”37载的拓荒英雄

這是時任雙湖特別區區委書記珠巨(右)在向來視察工作的中石油領導幹部敬獻哈達。(唐召明2009年7月29日攝)

這位身材不高、清瘦黧黑的老人曾是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的“一把手”。這裡不僅有他青春的記憶和追求,更有他在惡劣環境中奮鬥的足跡和夢想。

1979年嚴冬,雙湖色瓦區買瑪鄉牧民多旦突發腸梗阻,生命垂危。時任區衛生所所長的珠巨聞訊後急忙騎馬趕往救治……

1998年,雙湖特別區發生特大雪災。正發著高燒的雙湖特別區副區長珠巨主動請纓,帶領工作組深入抗災一線。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一邊打點滴輸液,一邊在前線指揮搶險救災……

2001年,珠巨從鄉村醫生成長為雙湖特別區區委書記。這位從那曲地區衛生學校畢業的藏族領導幹部,先後擔任過雙湖鄉鎮衛生所所長和雙湖人民醫院副院長、衛生局局長,以及副區長等職務。

雙湖,因其海拔5000米的高度而被稱為人類的“生命禁區”。當地人用三個“特別”來概括它:特別高、特別遠、特別缺氧。然而,就在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土地上,珠巨帶領廣大牧民群眾艱苦創業,創造出了無數個人間奇蹟。

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区”37载的拓荒英雄

這是雙湖特別區群眾在湖裡捕撈滷蟲卵。(唐召明提供,2009年攝)

藏北無人區鹽湖眾多,鹽湖裡棲息著一種紅色“滷蟲”。它是養殖對蝦的高級水產飼料,且資源極為豐富。

2008年,珠巨在市場調查中發現,以往西藏自治區對滷蟲銷售價格合同定得偏低。他決定對滷蟲價格實行公開競標。此想法一經實施,就使雙湖滷蟲卵資源合同價由原來的每噸23000元一下子提高到37500元,僅此一項每年就為雙湖財政增加收入數百萬元。

近年來,雙湖和班戈邊界牧民群眾經常為草場放牧發生糾紛,珠巨根據藏北地廣人稀的特點,會同班戈縣有關領導,成立了由雙湖巴嶺鄉和班戈縣馬前鄉23戶牧民組成的“班戈雙湖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村”。這個村成立後,共同合理使用邊界草場,徹底解決了兩縣(區)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草場糾紛。

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区”37载的拓荒英雄

這是時任雙湖特別區副區長珠巨(左)與區委書記範科創(右)在研究牧業發展情況。(唐召明2001年6月20日攝)

1993年,開發藏北無人區時所設立的文部辦事處改設為世界上唯一以太陽命名的縣——尼瑪縣,將雙湖辦事處改為雙湖特別區。

雖然雙湖當時是獨立運作的正縣級行政區,但在名義上仍是那曲地區尼瑪縣的一個派駐機構,沒有人大、政協、檢察院、法院等機構。因為體制不順,對雙湖實現有效和高效的行政管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工作面臨許多困難和不便。

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区”37载的拓荒英雄

這是原那曲地區政協副主席、雙湖特別區區委書記珠巨(左)在雙湖與群眾交流。(唐召明2013年7月25日攝)

作為雙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見證者和指揮者,珠巨夢想著有一天雙湖也能與“孿生兄弟”文部辦事處一樣早日設縣。因為此時的雙湖,歷經十多年發展已成為一座初具規模的現代化新城,雙湖“撤區建縣”已有了一定的基礎。

1996年,時任雙湖特別區副區長、人大代表的珠巨在西藏兩會上提交首份關於雙湖“撤區建縣”的議案。

2002年,黨中央決定國有大型骨幹企業援藏,中石油對口支援雙湖特別區,這為雙湖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令珠巨沒想到的是,他關於雙湖“撤區建縣”的建議得到了那曲地區、西藏自治區、中央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與支持。

2012年11月15日,國務院正式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西藏自治區設立雙湖縣的批覆”。2013年盛夏,那曲地區雙湖撤區改縣,正式掛牌。剛從西藏那曲地區政協副主席、雙湖特別區區委書記任上退休的珠巨,在現場目睹此情,心潮起伏。

雙湖,這片地域遼闊的苦寒地、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成為了中國最年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縣。(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