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子‘外交’”拓展不了“空間”、穩不住“邦交”

評論員 村夫據島內媒體報道,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際,民進黨當局承諾向所謂的“友邦”巴拉圭捐贈100萬片口罩,但是有巴拉圭國會議員仍不滿足,公開放話要求民進黨當局加碼捐贈200臺人工呼吸器,並作出威脅。對此,島內有網民則諷刺民進黨當局,自己的疫情都沒搞定,就開始當“凱子”,無能當局才會被駕著脖子走。 “凱子‘外交’”是民進黨當局的一貫標籤,現在看來想撕都撕不掉。可就是即使當“凱子”,也難擋“友邦”離臺而去。在蔡英文第一個任期內竟然出現“7連斷”,臺外事部門一時間內被島內嘲笑為“斷交部”。此番連任,民進黨當局把拓展所謂“國際空間”和穩固“邦交”當作頭等大事。疫情發生後,臺灣完全可以通過參加WHO技術會議充分掌握所需疫情信息,卻妄想以金錢開道,企圖加入這一以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其用意又豈在真為臺灣民眾健康著想,而是想借機實現所謂“外交突破”。島內媒體爆料,蔡英文曾主動提出向WHO捐款100萬美元,被世衛組織拒絕,最後乾脆“一哭二鬧三上吊”,丟盡了顏面。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被誤了卿卿性命”。 近期,在美國一些“友臺”政客的推動下,推出“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民進黨當局從上到下歡喜鼓舞、彈冠相慶,自以為抱上大腿就有了“穩邦固鄰”的“尚方寶劍”。且不說這部“臺北法案”與此前多個“友臺法案”一樣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單從“進一步強化美國與臺灣的經濟貿易聯繫”附加條款來看,還是一部讓臺灣繼續當“凱子”的“法案”。3月27日,國民黨民意代表林德福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詢問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倘若美國要求臺灣進口美豬、牛肉,臺灣是否接受?蘇貞昌不願給予明確答案。這說明什麼?說明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與“臺北法案”這張廢紙相伴相生的是美國利益。 早在1900年,慈禧為討好列強,下“詔書”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從此之後,滿清政府一路跟列強妥協,成為列強侵犯和奴役中國人民的工具,目的只是跪求保清廷平安,保其尊位之歡心。但結果呢?既沒保住滿清的平安,也沒有保住慈禧的歡心。歷史和事實反覆證明,靠當“凱子”是沒有尊嚴的,也是死路一條。100多年過去了,這樣的荒誕劇還在上演。真不知道民進黨當局量全臺之物力,能否結美國“大腿”之歡心,從而保全其所謂“外交”臉面。我想可能性不大!此前的那些“邦交國”無不受到美國嚇阻,但他們依然頂著美國的壓力棄臺。為什麼?因為他們看清了當今世界的發展大勢和國際政治新的格局,只有順應國際發展的大勢,選擇與中國大陸交往合作,才更有前途,更有利於本國的發展。 其實,臺灣地區想在國際上開展相關活動,只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通過兩岸協商完全能夠解決。相反,民進黨當局卻頑固奉行“依美抗中”路線,緊抱美國大腿,把希望都寄託到美國身上,在“臺獨”黑道上越走越遠。即使繼續當“凱子”,對外奴顏卑膝,也穩不住“邦交”,“邦交國”“清零”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