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甚至全國很多企業今年的目標只是“活下去”,是過於悲觀還是自己存在問題?

阿峰雜談


深圳最優秀的房地產企業之一,萬科在去年為自己定下來的基調就是“活下去”,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深圳企業面臨的生存問題更加嚴峻。

深圳是國家經濟示範區,如果深圳企業面臨的形勢都是如此,全國其他地方的企業更不容樂觀。企業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客戶,企業生存的根本也是為了客戶,如果客戶都沒有了,企業還談何生存,就像豬和毛一樣,豬都沒有了,還哪有毛。深圳有很多以出口型為導向的企業,這些企業如果以歐美企業為主要客戶,那麼是這些企業的冬天,這些企業今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度過冬天。一個沒有穩定客戶資源的企業,就有隨時倒閉的危險,深圳的企業又是以一個產業鏈的形態存在的,一個類型的企業倒閉了,就會連累到上下游企業,從而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連鎖型倒閉。

疫情給餐飲、外貿、旅遊、會展、培訓、娛樂等大量服務業企業造成半停擺狀態,加速了這些企業裁員,直接造成減少了消費,這確實是包括深圳在內很多企業面臨的嚴重問題。

今年是確是企業存在危機的一年,過冬是這些企業的生存狀態。但任何時候都是危機同時存在的,這積極方面也會促進企業內部優化,發展轉型,相信經過一番痛定思痛後,大部分深圳企業能渡過危機,發展會更好。


Aedena


很多企業今年的目標是“活下去”,這是很正確的態度,有多方面的原因,更多可以說是大環境的問題。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以人體為例說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在這裡簡單複述一下。


人生存是需要氧氣和營養的,血液就是運輸工具,只有不斷流動才能維持人體所需。一旦因病或者外界因素導致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超過15分鐘就有可能徹底死亡。


企業跟人體差不多,要生存,就需要資金流動。


疫情突如其來,就像是人體突然陷入心臟驟停的情況。居民一下子都宅在了家裡,消費集中在食品上,其他方面的需求一下子降到最低。商場顧客寥寥,企業停產停工。


解決90%新增就業的是民營企業,起碼90%以上的國民都在體制外工作。民營經濟的特點很直觀,貸款困難,經營的都是競爭激烈,缺乏定價權的行業,利潤微薄。


融資難,融資貴,現金流少,還經常遭遇拖欠貨款,這是民營經濟普遍存在的問題。當疫情來臨時,訂單減少,虧損增大,現金流中斷,這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國有企業貸款容易,把控最賺錢的生意和項目,享受各種福利和扶持,自然有更強的風險應對能力,但是這些顯然並不適合於民企。


活下去,一個看起來很低,但是對很多企業來說實際並不容易實現的目標。


疫情只不過讓之前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顯露在我們面前,企業高喊活下去時,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真的希望能活下去。


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減稅降費,讓民營企業活下去,才能穩定就業,穩定消費。新基建可以慢一點少一些,讓中小企業活下去才更重要。


財智成功


這是一個對於全國一二線城市來講都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城市的寫字樓租賃情況好與壞是跟其產業增長怎樣密切相關的,尤其是高端寫字樓,受產業的市場影響特別大。對於深圳這樣的城市都面臨這樣的情況更何況其他城市。但是深圳目前寫字樓供應量還在持續增加,陸續還有很多在建寫字樓在交付。

這種問題可能存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供求的失衡,供給增長過快而需求在下降,供大於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經營的舉步維艱,很多企業要麼倒閉,要麼盈利困難,高昂的租金卻難以承受,大家這都知道這幾年由於國家的政策導向“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帶動了創業浪潮,那創業的成功率有多小每個人也都清楚,一批一批的創業者死在了路上。這樣必然導致辦公寫字樓退租從而增加寫字樓的空置,背後揭示的是實體企業的蕭條現狀。

相比於北京和上海,深圳的寫字樓整體空置率處在高位。今年上半年,北京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達到11.5%,上海優質寫字樓市場空置率為18.0%,均低於同期深圳甲級寫字樓23.3%的空置率。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金融的退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深圳的寫字樓市場,互聯網金融創業浪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雨後春筍般誕生,又晴天霹靂般消失。他們幾乎都出現在高檔寫字間,5A甲級寫字樓,有的公司甚至一棟樓全是辦公區。一二線城市太普遍了這種情況。由於政策原因,忽然收口了,這就導致這些原有的寫字間全部要空置起來,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三水投資


深圳甚至全國很多企業今年的目標就是活下去,是否是太悲觀還是自己存在問題?這個問題要從大局出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要有眼光,還要從自身的企業和店鋪出發,以開飯店為例,假如你的店是二十年的老店,沒有盲目的擴張,負債率沒有超過百分之三十,那今年對你沒有什麼影響,假如你的店是開了一兩年的店,又是借錢開的店,那麼一個月沒有正收益,你都是非常難熬的,為啥今年很多老闆扛不住,主要一點是,現在的新聞傳播的太快,以有什麼賺錢的項目,都是幹什麼項目,競爭的多了,自然失敗的就多,再有一點,扛不住的老闆主要是負債率太高的老闆,只要負債率沒有超過總資產的百分之三十,今年對他的影響不會太大……


Wl新華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曾經提到過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求生存,也就是說企業經濟學的原則不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潤,而是避免虧損。所以這些企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未來前景不可控的情況下,以追求活下去作為目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有活下去才能有發展的可能。不是因為他們過於悲觀或者自身有問題,而是企業家一個現實的選擇。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快速傳播,中共中央果斷決定1月23日武漢封城,隨後各省先後防控等級提升為最高等級,除了與疫情防控相關行業及民生保障行業外,經濟活動陷入了停滯的局面,各企業經營出現不同程度地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事情,能否活下去絕對是企業家們心頭縈繞的問題。

在國內疫情情況好轉,且一步步趨於穩定的情況下,國外疫情呈現了爆發式增長,且烈度和廣度遠遠超過了國內當時的情形,國內外人員貨物貿易等的交流和融通均會受到巨大沖擊,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服務業經營困難,航空業、公共交通業瀕臨崩潰邊緣,進出口企業業務受到極大衝擊,國內雖然採取了進一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一步對沖由此導致的問題,但現目前企業家無法就具體前景做出判斷,活下去也是最現實的目標。

海外疫情的不斷向深度廣度蔓延,對全球經濟構成了現實的壓力,這一個月以來全球股市暴跌,紛紛開啟熊市模式,這反應了投資人對於未知的恐懼。股市暴跌、各類商品暴跌、美元流動性危機進一步加重了企業家對未來的悲觀預期。

這時候沙特與俄羅斯之間又因為對石油需求端受疫情影響導致需求萎縮,無法達成減產的統一意見,最後演變為石油價格大戰,國際原油腰斬式暴跌,無任何緩和跡象出現,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強化了企業家對未來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所導致的輸入性通縮的擔憂,活下去成為一種自然的需求。



一羽財經


綜合目前的形勢來看,多數企業都面臨著能否活下去的問題,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由於這些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就非常低,並且難以獲得融資,可謂靠天天不靈、靠己己不行。造成現在的局面,企業自身問題一直存在無可厚非,但是大環境的多次轉換無疑加劇了困難局面。

記得某大佬說過,2019年是最近十年來最壞的一年,但絕對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說明2019年的經濟形勢就面臨著極大的下行壓力,何況2020年突然爆發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也誤打誤撞的驗證了他的說法。

從大環境來看,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導致企業生存的空間進一步被擠壓。主要體現在,中美貿易戰,對外貿企業來說絕對是利空消息,尤其是和談狀況的上下起伏,更是一次又一次刺破這些企業抗壓能力。去槓桿,引發融資業地震,導致很多企業被抽貸壓貸甚至斷貸,企業融資難又一次被關注,與此同時還引發了互聯網金融的覆滅記,不止阻斷了企業一條融資通道,還導致數千萬家庭的財富積累就此消失。

目前流行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各國不得不封閉抗疫,經濟暫時陷入停滯狀態,各國往來更是雪上加霜。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國際往來的停滯,讓全球各國都不能倖免於難,都將遭受重創,對於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行業來說,這是致命的。

以上都是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陷入困境。對於企業自身來說,面對不利的經濟環境、消費需求,就需要根據形勢來調整自身的戰略,充分利用工具來拓展市場。


觀行者


個人認為,疫情之下很多企業活不下去也絕非危言聳聽!雖然國內疫情已得到控制,幾乎無內部新增人員,但海外疫情大爆發,且呈指數式增加,單美國就已超10萬之多,還不計美國軍隊人數(不對外公佈),可想而知疫情影響有多嚴重。特朗普的2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都難以換回民眾對疫情的擔憂,美國股市大跌,失業人數暴增,經濟發展停滯,哀鴻遍野!

很多國家都已施行封國停產停業,海外運輸停運。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外貿大國,外貿出口佔據中國經濟很大的比例,由於疫情影響造成國內很多行業原材料短缺,無法生產,很多企業外貿訂單大幅度下降或遭到臨時取消,貨物出現被迫囤積,成本迅速提升,尤其嚴重依賴國外訂單的企業,難以生存。

國內經濟也將面臨嚴重挑戰,中國股市雖然沒有像美國暴跌,但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只是中國股市畢竟已經在歷史低位,下跌空間本就有限,所以無法從股市跌幅去判斷經濟形勢。而且縱觀股市,也不難發現,指數能夠維持,更多的是藍籌股在支撐,科技股一直處在下行趨勢,汽車,家電,旅遊,餐飲,服務業等形勢不容樂觀,中小企業資金不足,危機重重。開工以來,環顧周圍企業,明顯感覺壓力很大,出現了很多輪流休息境況,緊張氛圍濃厚。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非同小可!世界是命運共同體,抗戰疫情絕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需要全世界聯合起來,不計得失,早日消滅疫情。

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度渲染悲觀情緒,要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政府,疫情期間已經彰顯了我們大中國能量,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讓世人為之震撼!相信針對經濟形勢,國家和政府有能力也有辦法去解決,我們只有不急不躁,做好自己工作,不久之後將會出現轉機。


勤思而進


這並不是過於悲觀。事實上,確實是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1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外人員貨物貿易等的交流和融通均會受到巨大沖擊,尤其是中小企業。旅遊餐飲服務等企業經營困難,航空公共交通業幾乎癱瘓,進出口企業業務受到極大衝擊,導致他們的資金鍊幾乎斷裂。國內雖然採取了進一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一步對沖由此導致的問題,但是一些中小型企業能否挺過難關還很不好說。我們也看到各個當地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復甦,做出了種種的措施,甚至帶頭消費。帶頭旅遊,帶頭住酒店等。這都是向人民輸送一個信息,提振經濟。

2海外疫情的不斷向深度廣度蔓延,對進出口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大家都知道我國是進出口貿易的最大國。由於各國都對港口進行了,管控措施。造成了我們的原材料進口和傷口商品出口。都無法進行。因此,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股市暴跌,各類商品暴跌、美元流動性危機進一步加重了企業家對未來的悲觀預期。造成了上市公司的融資困難。


投資小白


深圳和全國的其它地方企業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活下去不是悲觀,而是面對現實一種生存方法。當然企業自身也有不少問題。

第一:目前疫情兇猛,全球經濟嚴重受到影響。供應鏈和消費都出現了問題。對企業發展不利,很多企業面臨無客戶無訂單,沒有原料來生產,無法開展服務的情況。許多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

第二:資金面臨緊張局面,融資難依然沒有很好的得到解決。

第三:企業自身的技術,科研,銷售,服務跟不上,效率低,利潤低,導致一旦有疫情和不好的環境出現,很快就會出現經營困難局面。

第四:中國的GDP,增長率每年都在下降可見圖3。這表示經濟增長再放慢,有些企業會受到影響。

第五:中美貿易戰,給全球的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不少企業受到衝擊。

第六:目前用工成本,場地經營成本,原料,等等成本都在大幅度的增加,給許多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再加上電商互聯網衝擊,日子確實不好過。

第七:企業經營者自己經營不善,沒有很好的發展適應新時期,符合大眾的要求的好產品和服務,導致客戶流失,導致無生意可做。

第八:企業自身負債率過高,尤其房地產企業負債率高達80%~90%,相當不健康,目前壓力巨大。還有一些出現投資失誤。





金融小店兒


很多企業2020年的首要目標就是活下去,堅持到市場回暖,主要活著,就有希望。疫情導致的市場疲軟是可以慢慢恢復的,企業降低開支成本,增加存續時間,熬過市場疲軟期,進而實現收益增加,扭虧為盈。人工成本是企業最大的成本,裁員是最最直接大幅度減少支出的有效手段。降薪招聘甚至關閉招聘渠道,企業發展在危機來臨時應讓位於生存,蓄能過冬。有危機存在就會有機遇相伴,多發現新的需求點,市場需求是不會消失的,只是部分需求收到抑制,熬過抑制期,就會反彈,企業也會發展的更好。不過度悲觀,也不過度樂觀。找到屬於自己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