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暫緩”“加長版備考”喜憂參半

停課不停學1月有餘,復課時間各省不一,對於2020年高考時間推遲的猜測始終不絕於耳。今天,傳言終於止於教育部官宣——根據教育部消息,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研究提出本地區高考時間安排的意見,商教育部同意後及時向社會發布。

“實錘”落地,對於神經緊繃的家長、考生甚至畢業年級教師來說,卻並未鬆了一口氣。

學生+家長:備考延長喜憂參半

高考百日“雲衝刺”的視頻還在手機上回放,今天,李同學的高考倒計時又一下子從60多天變回到小100天。“如果時光真的能倒流就好了。”李同學打趣又不無無奈地對中國網記者說。對於平日學習成績平平的李同學來說,高考推遲,是一道懸而未解的必答題。

今年,北京正式進入新高考元年。不久前,一次被家長、考生稱為“0模”的適應性考試“雲開考”。考生根據“6選3”學科,宅家自主完成考試,家長擔任監考。對於北京市來說,這一次的“0模”意義非凡。“今年是學科選考的第一年,往年的高考排名和高校錄取分數線從某種意義來講不具備參考性,全市需要一份新的考生大數據。”此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網記者。根據北京市教委官方口徑,本次測試成績不具備參考意義,測試成績和排名與6月份高考成績和排名沒有關聯性。但對於來日經驗皆不可依的本屆考生來說,此次適應性考試的結果對於他們安排後續複習計劃、擬定報考目標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在這次考試中,小李的成績並不理想,略高2019年本科線30餘分,與目標院校之間還有不小差距。今天,剛得知高考時間推遲的消息,小李和父母都陷入了迷茫。“作為一名成績普通的考生家長,心情是喜憂參半的。一方面覺得孩子的時間又多了一點,也許能夠再做一些查漏補缺的工作,把一些還不紮實的學科和學習板塊再補一下;另一方面又覺得原本還有60幾天的衝刺一下子拉長了戰線,又變成百日了,那種緊繃的勁頭兒可能要鬆懈了。”小李的媽媽告訴中國網記者,沒有了在學校共同衝刺的那種學習氛圍,很擔心孩子“一鼓作氣”的士氣變成了“再而衰”。而小李則坦言:“為什麼要延期呢?考完得了。”

教師+學校:近期將重新部署高三教學任務

“之前都是按照(高考)不延期做的準備,現在消息來得突然,得根據北京市教委和區教委統一部署再安排下一步工作。”上午,教育部官宣一出,一名校長給出了這樣的答覆。另據一名校長透露,接到區裡通知,明天將召開全區高考預報名線上說明會,會後將召集高三教師進行統一部署。對於這次高考延期,多位中學校長告訴中國網記者,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學校的教學進度,將重新部署高三教學工作。

據海淀區一所中學校長透露,目前,高三複習已經進入二輪,適應性考試過後,近2周高三的重點工作都是針對適應性考試的試卷分析以及後續複習重心的調整。按照往年計劃,4月中旬,全區將迎來第一次區模擬考試。“之前猜測一模可能會如期進行,現在看來也許也將改為線上。”這名校長分析。但一模之外,對於高三學生來說,眼前2個難題亟待解決——2018年,北京高考英語聽力首次實施“社會性考試”,採取一年兩考的方式。2019年12月14日,高考英語聽力第一次考試結束,按照原定計劃,聽力第二次考試將於2020年3月中旬舉辦,但眼見4月將至,英語聽力遲遲未公佈開考時間。此外,體育加試尚未提上日程。居家“不停學”期間,雖然各校都針對不同學生開出了居家體育鍛煉的“配方”,但是學生的體能難以監測,不免有下降的風險。高考體育遙遙無期,體育成績成為焦點。“體育測試直接造成的影響是學生拿不到畢業證,那麼對於需要國內高中畢業證書才能出國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問題。”這名校長透露。

而讓平日裡接觸學生、家長最多的畢業年級一線教師擔憂的,是考生、家長的心態調整。“如果延遲,部分學生的學習節奏會亂,認為還有時間應對高考複習,難免一時放鬆要求。家長還會繼續嚴加管教,這就是一種新的高三家庭矛盾,管與放的尺度如何把握?”一名高三教師直言。因此,下一步,他將從自己班著手,針對不同學生、家長開展線上一對一輔導和答疑,並分期開展線上家長課堂,為學生、家長居家備考創設積極的氛圍。

高校招辦:將根據地方政策積極配合

“拉長了招生的週期,其他影響不大,按部就班即可。”在此次高考延期的通知中,特別提到“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研究提出本地區高考時間安排的意見,商教育部同意後及時向社會發布。”對此,部屬高校、北京市屬高校呈現了兩種不同聲音。

一名部署高校招辦負責人告訴中國網記者,高考延期對高校的招生工作影響不大。每年招辦也會針對不同省份做分省計劃,今年高考延期,只是會將招生戰線拉長,佔用暑假,但其他工作依照往年不變。但以北京市生源為主的市屬高校則表示,將會重點調整工作節奏,根據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政策進行部署。就此,中國網記者聯繫了北京教育考試院相關工作人員,該名工作人員表示:“需要經過討論後再對外公佈。”

專家:高考延期符合教育公平

對於高考延期1個月,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根本上體現了公平導向,符合公平原則。

高考公平不只是結果公平,還涉及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近年來國家推進高考改革,完善高考政策,都更重視從關注結果公平,到關注過程公平、起點公平。這讓所有學生獲得公平的求學環境和升學機會,也促進各地教育部門、學校,重視學生的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給學生更好的教育。

他分析,如果保持高考時間不變,這是很便捷的操作,貌似對所有學生都公平。可是,這是表面上一樣,或者說是“結果公平”——所有同省考生,在同一時間參加同樣的考試——而實質並不一樣,從過程公平角度看,延期開學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時間,但升學考試時間卻不變,這對農村家庭、貧困家庭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因為他們沒有和城市家庭學生一樣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開學延期的居家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輿論都強調學生自身要克服困難,努力學習,但客觀而言,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在線教育過程差異是不可忽視的。必須注意的是,我國學生還普遍適應集體學習環境。在線教育是難以在短時期中替代學校教育、傳統教育的。今年3月8日,山西省教育廳就發佈了當地“中考原則上延遲一個月”的通知,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這某種程度也折射出地方對高考延期的期待。

他提到,也會有人把這次高考推遲,和2003年SARS肆虐時,高考時間反而提前對比。而其實,當前的環境和2003年並不同。2003年時,學生們已經開學,只有少數省份的學生在學期中途短暫停課,整個高三下學期的學習過程是基本完整的。而且,那時也沒有在線教育。從這一角度說,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做出將高考延期一個月的決策,也是推進教育過程公平的一次重要實踐。

教育部:兩大因素確定高考延期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舉辦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對“高考為何延期一個月”給予了回應,他表示,高考延期主要考慮到2大因素。

一是堅持“健康第一”。當前,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爆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衛生防疫專家認為,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疫情防控風險相對更小。高考是涉及千萬考生的大規模選拔性考試,必須堅持健康第一,採取最穩妥、風險最小的方案,切實保障廣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二是堅持“公平第一”。切實把疫情對廣大考生,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複習備考的影響降到最低。疫情發生後,各地延期開學並安排高三學生居家學習,學生複習備考普遍受到影響,特別是由於城鄉網絡學習條件等差異,部分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複習備考受到影響更大。高考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確保公平公正,延期一個月舉行,可以使考生有更多一點的時間按教學計劃在校集中學習,從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對於高考延期後的組織工作,王輝也進行了重點介紹,教育部將指導各地重點加強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防疫措施;二是加強考試組織管理;三是加強應急準備。王輝表示,教育部將指導各地教育部門優化相關措施和流程,為考生提供規範化、人性化的考試服務,同時也請廣大考生理解和配合,按照所在地區考點的統一要求參加考試。

中國網記者 徐虹 劉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