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最近熱播的《安家》有這麼一個情節,老嚴夫婦在上海經營一個小小的包子鋪,每天起早貪黑的,辛苦了十幾年,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三百多萬給兒子買套房。出租屋到期時,夫妻倆準備去新屋入住時卻被拒之門外。無處落腳,甚是可悲。

《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老嚴夫婦“一切為了兒子”的無私付出,最後卻養出了一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讓觀眾唏噓的同時,也引發眾人的沉思。而像老嚴這麼無私的父母,在我們的現實中不在少數,甚至沒有最無私,只有更無私。

為什麼這麼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呢?

一、愛要適度,教育才有適度

凡為父母者,莫不愛其子。中國父母尤為如此。但很多時候,父母用盡一生心血,換來的不是感恩,而是一個個心安理得的白眼狼。

沙拉曾經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寫道:“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很多父母的座佑銘。他們不忍心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難,更不會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2018年初,一位單親爸爸把自己辛苦攢下的320存在女兒的帳戶裡。女兒出國留學後並沒有到學校報道。而是把錢全部轉走,肆意揮霍,並把父親拉黑。這位父親無奈之下在微博上求助。

這位父親說,他最大的失敗,就是遵循了“富養女兒窮養子”的信條。女兒提的要求,即便不合理,最後他也會妥協。正是這一步步妥協,讓女兒變成了極度自私、不懂感恩的人。

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在父母等著孩子感恩的時候,孩子卻對父母心生怨恨!

父母們總是寧願自己默默負重前行,也要隱藏生活的艱辛和無助,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

可血淋淋的真相卻告訴我們:用力過猛的愛,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並狠狠懲罰在父母身上。

《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二、慣子,看似是愛,實際是害

“還是個孩子”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說的話。但就是這看似簡單的五個字,卻靠實力坑了不少娃,讓孩子在不懂感恩的路上健步如飛。

鄰居家有位比我小三歲的弟弟,自小,他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且每次他犯了錯,他媽媽都會說:“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

把鄰居家的窗打破了,他媽媽爽快賠錢,說:“他還是個孩子。”在外面把人打傷了,他媽媽賠醫藥費,說:“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他是三個孩子的爹了,沒穩定工作,偶爾在工地上打打零工,錢還都拿去賭了。

他住著父母買的房子,老婆也不工作,買菜的錢都還得父母出。三孩子的奶粉錢、學費什麼的全靠父母在工廠打工供著。

而且,前不欠他還借了高利貸,父母到處問人借錢幫他還債……

“還是個孩子”真的會害慘了孩子。

都說熊孩子可怕,其實真正可怕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孩子背後那些以“還是孩子”為藉口的溺愛孩子的熊父母。

《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感恩既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能力。能力是指一個人能勝任某項任務的條件、才能和力量。它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學而知之的。

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結草銜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典故,無一不在強調“感恩”教育。

但現在大部分家庭圍繞著孩子都像眾星捧月,生怕一不小心給予孩子的少了,讓他輸在了起跑線上。家長忙於付出,卻忘記了教會孩子“感恩”。那我們要如何教會孩子感恩呢?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

一、不能有求必應,更不能未求先應

很多時候,父母傾其所有去滿足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父母們自以為這就是疼愛,實際卻是禍害

幾年前的汪佳晶事件就是一個例子。自小,母親對他就是無限的寵溺,要什麼給什麼,沒條件給的也儘可能創造條件給他。他在日本留學五年,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支付。當母親實在拿不出錢時,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被捕後,他還憤憤不平地說,母親說沒錢是騙他的。

《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母親對他無限制的愛、無限制的縱容、讓他習慣了索取,內心沒有了感恩。

愛本身是沒有條件的,但對孩子的行為是有要求、有規則的。

“感恩之心”是被愛出來的,“受之無愧”卻是被溺出來的

如果說孩子是家庭命運之果,那麼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家庭命運之因。

父母的寵溺會剪斷孩子的羽翼,註定飛不出家庭的牢籠,靠反噬父母的血汗生存。為人父母者,需要有原則地衡量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並適當延遲滿足。讓孩子明白收穫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獲得是需要感恩的

我們的事事包辦會剝奪了孩子學會付出與感恩的機會

二、讓孩子參與家務,學會付出

中國有句俗語:“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孩子做家務時,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我的一個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做飯。現在是初中生,週末和假期都是他給家人準備早餐。每週末的大掃除也是他包了,他總說爸爸媽媽工作辛苦,他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

而哈佛大學根據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除了更懂得感恩外,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此外,做家務還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的處理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們因為心疼孩子,而不捨得用孩子,那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讓孩子學會感恩的機會和培養高情商孩子的機會。

《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三、父母身教言傳,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要想孩子做一個懂感恩的人,父母首先要做一個會感恩的人。

曾經看過一個公益短片《給媽媽洗腳》。在這個短視頻中,小男孩無意間看到了媽媽端一盆水給奶奶洗腳,於是便模仿媽媽端來一盆水給媽媽洗腳。

《安家》熱播:父母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如果父母做到家裡有好吃的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記得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常常帶孩子回家看看。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孩子自然會從我們的言行中汲取到感恩的養分。身教的力量遠大於言教。

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的感情,感恩是這個社會良知的底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愛蒙,長期對“感恩心理”進行研究中,他發現:常懷感恩心態能使神經系統趨向平靜,並使身心達到和諧狀態,還會大幅增加人體對抗外來細菌的免疫抗體。同時壓力荷爾蒙明顯降低,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說,會感恩的孩子更幸福。感恩之心,是心靈成長的營養劑,養出一個懂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福報。



*祖祖:兩個孩子的媽媽,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心理與教育工作者,一個歷經職場硝煙卻沉溺於生活煙火的溫暖女子,關注“熊孩子的窩”,一起做有溫度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