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失焦從第一天開始

新基建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正如我們當初關注新零售一樣。正是因為如此,我才看到有如此多的人對新基建的未來並不是特別看好。但是,在互聯網技術業已落幕,新技術尚未真正成熟的大背景下,通過新基建來築牢未來的發展根基,無論如何都不失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雖然很多人認為人們之所以關注新基建多半是衝著錢去的,但是,我們卻又不得不承認新基建的確是一個不得不必然要做的,不然,後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廈將會缺少牢固的根基。

直播帶貨:失焦從第一天開始


須知,在建立牢固的根基之前,活在當下才是最為實際的。在保證了我們的生存無憂之後,再去尋找遠方的“詩和田野”才是真正理智的選擇。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更多的人其實是在追捧能夠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銷量的電商直播。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加入其中,電商直播毫無疑問地將會從藍海進入到紅海。從平臺方來看,我們看到的是以淘寶、拼多多為代表的頭部電商平臺的加入;從網紅本身來看,我們看到的是以薇婭、李佳琦、羅永浩為代表的新老網紅們的參與。可以肯定的是,電商直播帶貨將會是電商到新零售過渡時期最熱門的領域之一。

儘管在當下的市場情勢下,直播帶貨的的確確可以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地銷售,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追求帶貨本身,忽略了商品與用戶之間的對等關係,所謂的直播帶貨或許僅僅只是對流量的新一輪收割而已。除此之外,並不存在太多其他的意義。一旦流量紅利不再,直播帶貨又會和之前的電商模式一樣退出歷史舞臺。因此,直播帶貨的關鍵並不在於你賣了多少產品,而是在於你賣出的產品究竟滿足了多少用戶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直播帶貨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便已失焦。

直播帶貨:失焦從第一天開始


直播帶貨並不是直播帶貨本身

無論是直播,還是帶貨,其本質都是一筆流量的買賣。我們在看待直播帶貨的問題上並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直播帶貨本身,而是需要從更加深遠的角度來思考有關直播帶貨的意義。在我看來,所謂的直播帶貨,重點既不在於直播,也不在於帶貨。只有真正跳出了直播和帶貨的牽絆,直播帶貨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直播帶貨僅僅只是開始,用戶收到貨之後的感受才是關鍵。當下,人們對於直播帶貨有一個很嚴重的誤解,那就是他們僅僅只是關注直播電商本身,關注可以帶貨多少,關注有多少流量。儘管這種現象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的全部都看成是帶貨本身的話,那麼,所謂的直播帶貨其實從本質上來看都只不過是一筆流量的買賣而已。實質上,直播帶貨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用戶收到貨之後的感受和體驗才是真正考驗直播帶貨的關鍵。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看成是一種新的產品展示的方式,忽略了直播帶貨與電商上下游的流程和環節之間的聯繫,那麼,我們幾乎可以斷定的是直播帶貨將會和之前的圖片和短視頻一樣成為一個匆匆過客。因此,我們並不能夠僅僅只是關注直播帶貨本身,而是應該更加關注直播帶貨上下游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的改變,只有這樣,直播帶貨才能變成一個串聯起整個產業鏈的橋樑和紐帶,而不再僅僅只是賣貨的渠道。

判斷直播帶貨的好與壞應該是從用戶收到貨之後的反應來判斷。如果用戶收到貨之後的反應是好的,那麼,直播帶貨才算是滿足了他的消費需求;如果用戶收到貨之後的反應是壞的,那麼,直播帶貨並未真正滿足他的消費需求。以用戶收到貨之後的反應作為上游生產環節的借鑑和參考,我們才能真正能夠把直播帶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直播帶貨也不再是直播帶貨本身。

直播帶貨的關鍵不是主播是誰,而是產品如何。談及直播帶貨,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主播本身有多少的流量、主播的氣質、主播的知名度等諸多和主播本身相關的元素。其實,直播帶貨的關鍵並不僅僅只是主播本身,而是主播背後的產品,因為用戶下單購買的不是主播,而是主播給他們推薦的產品。雖然直播帶貨可以帶來流量,但是,我們依然要把產品和服務看成是根本。只有這樣,直播帶貨才能真正找準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一個全能選手。

筆者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人抱怨,他們買到的商品並不像和主播在直播當中推薦的那樣神奇,很多商品和自身的需求相差甚遠。這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所謂的直播帶貨並不是以主播為核心的存在,而是一個以產品為核心的存在,只有真正用產品來贏得用戶,才能真正讓直播帶貨在主播和產品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這種平衡是主播本身的推薦和商品本身的特質對等,不能僅僅只是一味地關注主播的推薦,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的特質。因此,直播帶貨的關鍵其實並不是主播本身,而是主播推薦都產品本身。只有從產品出發來衡量和判斷直播帶貨的好壞,直播帶貨才能跳出對主播的依賴,真正迴歸到產品本身,直播帶貨才不是一個流量買賣,而是一個以產品為主導的存在。

直播帶貨應該更多地去影響和改變上游生產商,而不是用戶。當下,直播帶貨其實就是通過主播的推薦來說服用戶進行購買,真正改變的用戶。其實,這大大低估了直播帶貨的本質和意義。因為直播帶貨真正需要改變的並不僅僅只是用戶本身,而是應該去改變上游的商家,甚至是上游的生產商。主播真正要做的是把商品完整地展示給用戶即可,而不是要改變用戶對產品的原有認知,讓用戶下單購買。

這個時候,直播帶貨更多地承擔的是向上遊生產商反饋用戶需求,讓上游生產商減少商品的設計和生產成本,提升他們的生產效率的問題。把直播帶貨定位成為一種賦能B端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把它定位成為一種收割C端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這樣,直播帶貨才算是真正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它的發展也不再如此依賴流量,而是可以找到更多的新角色和新定位。

對於直播帶貨來講,這種發展才算是真正可以走得長遠的發展。如果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看成是賣貨本身,卻忽略了對上游生產和供應環節都改造,所謂的直播其實和圖片、短視頻一樣沒有任何區別。只有真正用改變上游生產和供應來定位直播帶貨,直播帶貨才能跳出流量的怪圈,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更加長遠的發展道路。

直播帶貨:失焦從第一天開始


鼓譟之下的沉思:直播帶貨如何長久?

有關直播帶貨的不斷加碼,開始讓整個市場對它產生了假象。這種假象的存在,最終把直播帶貨帶入到了一個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死衚衕。在流量紅利已然見頂的大背景下,直播帶貨依然以流量為終極追求,很難真正讓它有長久的發展。思考直播帶貨更加長遠的發展路徑,成為一個關鍵所在。

第一,以產品為核心。直播帶貨的關鍵在於“貨”,只有真正以產品為核心,它的發展才能真正跳出對流量的依賴,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所謂的以產品為核心並不僅僅只是要加強對選品的要求,而是更加應該去關注產品本身的設計、生產和供應。只有真正從本質上去改變產品本身,真正用產品來打動人,直播帶貨才不會是一個過時產品的打折促銷地,而是變成了一個新產品的展示中心。

這個時候,困擾行業的供給和需求不對等的問題和弊端才能得到本質解決。直播帶貨才不是一個流量的收割工具,而是一個真正可以用戶需求和產品供給的銜接器。即使有一天,流量紅利見頂,直播帶貨依然可以通過自身的新定位來獲得發展的動能。

第二,以用戶體驗為終極追求。現在,直播帶貨真正的關注點在於是不是把商品賣了出去,並不是去關注用戶的需求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滿足。這個時候,直播帶貨其實就是一個傾銷商品的工具和手段。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定位在這個層面,顯然是無法長久的。我們需要真正把用戶體驗定位成為終極目標,才能讓直播帶貨變成一個全新的存在。

真正把用戶體驗看成是直播帶貨的終極目標,才能讓直播帶貨跳出賣貨的怪圈,真正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這裡所講的用戶體驗不僅僅只是指直播的體驗,而是用戶通過直播購買商品之後的體驗。只有真正把用戶體驗看成是直播帶貨的終極目標和追求,直播帶貨才算是真正擺脫了賣貨的牽絆,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

第三,以新功能為自身定位。直播帶貨並不僅僅只是直播帶貨,而是應該有更多新的功能和定位。在我看來,直播帶貨其實更加應該是一種賦能上游生產環節的工具和手段。通過直播帶貨,我們可以近距離地瞭解用戶的真實需求,通過把這些需求反饋給上游生產廠商,我們可以找到減少商品的設計和生產成本,促成產業效能的提升。

所以,真正以新功能來定位直播帶貨,而不是僅僅把直播帶貨侷限在直播帶貨本身,所謂的直播帶貨才能獲得新的發展。而把直播帶貨的功能從收割用戶轉移到賦能上游產業上來,它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得到拓展,它的發展才能真正長久。

直播帶貨的真正問題在於我們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看成了直播帶貨本身,這是一種錯誤。只有真正把直播帶貨帶入到全新的層面,所謂的直播帶貨才能夠跳出人們對於它的固定印象,找到發展的新天地。這時,直播帶貨才能不是匆匆過客,而是變得長久不衰。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長期關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