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首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首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司法工作是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2019年,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心任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听取三个司法方面的工作报告,促进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019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进行监督。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大创举。从2014年党中央作出部署,到2015年授权试点先行,从2017年写入法律在全国推广,到2018年全国基层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实现全覆盖,公益诉讼检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报告较为全面系统地报告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以来取得的成效,客观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整体质效,开创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局面。”2019年10月24日,参加分组会议的与会人员普遍认为。

张军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健康发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受到广泛关注。”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把公益诉讼检察作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并列为“四大检察”统筹推进。


首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2019年6月17日,河北省阜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向小区居民讲解公益诉讼案例。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立足办案发挥公益保护职能作用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的一大亮点。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14740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87565件,提起诉讼6353件,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取得积极实效。

“万事开头难。”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各级检察机关牢记使命重托,坚决依法履行职责,勇于担责、敢闯敢干,齐心合力、开辟新路,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探索走向成熟,非常值得肯定。”乃依木·亚森委员说。

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案件结构不合理、办案质效有待提高、素质能力不适应等问题。参加分组审议的与会人员表示,检察机关要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英雄烈士保护等领域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履职办案,不断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保护公益的职能作用。

“目前,社会组织在公益诉讼中的作用还比较薄弱。”张春贤副委员长建议,一要研究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过程中,如何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二要研究建立检察机关支持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机制,特别是在社会组织开展调查、取证等薄弱环节,检察机关如何给予支持和帮助。

徐绍史委员建议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他说,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作了原则规定,“两高”虽然出台了司法解释,但也是比较原则的。在实践中有一些理解和适用上的分歧,下一步要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研究,出台完善相应的规则。

公益诉讼检察涉及工作面宽、复杂程度高,对检察人员的业务素养要求更高。徐绍史委员建议不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应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复合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需要。”徐绍史说。

转自:"全国人大 "微信公众号 ID:npc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