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朝有關的記述中沒有提到過青花瓷器,直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波普博士根據英國人大維德收藏的一對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雲龍象耳瓶,對照伊朗阿德比爾宮博物館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物館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進行了對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國際上產生了研究中國元青花瓷器的熱潮。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代青花瓷器的創制,是陶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從此以後,以青花為主體的彩瓷成為瓷器的主流品種,以往一貫佔主流地位的顏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學上從以素雅為美的中古時代進入了五彩繽紛的近古時代。因此元青花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學術界認識之後,就立即引起了藝術品收藏界的關注。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關於元青花瓷器,並不是品級是一樣的,實際上分有不同等級。造型、紋樣都十分精美的屬於一級珍品;器型較小、使用國產青花料、紋飾略簡單的可列為二級和三級。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代青花瓷器的胎體,有些潔白,釉面純淨透明;有些胎色泛灰,釉面白中帶青或是較為乳濁。器面上的青花呈色更會因為鈷料來源不同而產生相異的色澤。

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鈷料有國產青料和進口的蘇麻離青料,前者偏向藍灰色或藍黑色,後者則濃豔如藍寶石,並且會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點,是精品青花瓷器的標準色澤。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代青花紋飾的施繪方法很多,有的是先勾勒邊框再填上顏色,有的則以毛筆蘸鈷料直接描繪而成。筆法是依據各種紋飾的需要,分別採用粗毛筆或細毛筆來畫,筆觸率真明快,常在花卉或龍紋等紋樣上產生獨特的風格。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變化極為豐富,製作工藝具元代瓷匠特有的風格。其青花紋飾的題材內容亦包羅萬象,其遍施全器的鋪排方法,更在視覺上菅造出層次豐富、花紋縟麗的美感。

元代青花還以消費地區的需求為導向,運用國內和國外的原料來製作,造形具有傳統中國瓷器的特色,紋飾則融合了中西方各種不同的題材,以濃豔的色調和飽滿豐富的形紋之美,成就了無法複製、無可取代的獨特風格。

由於元青花瓷器的胎土、進口鈷料現在沒有了,用毛筆繪畫紋飾的技法也不同了,加上年代久遠,元代青花瓷器釉下氣泡有其鮮明的規侓性特點,特別是在肉眼不能辯別的極細微處,釉下青花呈現的暈散樣,再則器底的時代環境遺留的合乎情理的使用痕跡,這些都是人工作偽無法做到的。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瓷器的特點

元代瓷器造型上總的特點是渾厚凝重、氣魄雄偉,特別是高級的細瓷,包括至正型青花,這個特點尤為明顯。這與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關,同時也與它是出口品有關。至正型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大盤,傳世品也是以大盤為最多,而且這些傳世的元青花大盤大部分保存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國家博物館,是昔日王宮的遺留。這說明元青花在當時主要是返銷盛產米納依彩繪陶器的伊朗。當然也有龍泉窯的大盤。這種大盤是我國以前沒有的新型式樣,系按照伊斯蘭國家人的飲食習慣,置於地毯上盛放食物。盤子的直徑達三尺,卻極為平整,毫不翹稜變形。盤的樣式為折沿,而且板沿很寬,有二寸多,適於手持搬動,分菱花和圓形兩種。菱花式的有十瓣、十二瓣和十六瓣。十瓣和十六瓣的是花口圓身;十二瓣的是花口、花身、花足的通體菱花式,每瓣大小相同,製作十分講究,尤為精緻。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的裝飾

至正型青花在紋樣上的特點是既帶有一些西亞美術的裝飾形式,又有濃厚的我國傳統民間圖案的面貌,佈局繁密,風格華麗熱烈,與當時織金錦的圖案和效果又極為相似。從陶瓷藝術發展史上看,元青花的紋飾不但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宋代磁州窯黑彩的圖樣,表現技法也十分熟練高超,畫面精美生動。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西亞的特產花卉—大麗花,又稱西番蓮的纏枝花紋是元青花的最常見的紋樣,也是我國瓷器的主要紋飾。元青花的紋飾分很多層,少則兩三層,多達七八層,但均分主紋與輔紋兩類,瓶罐的腹部和盤子的中心為主紋,常見的有海水龍、雲龍、鳳凰、麒麟、孔雀、天馬、獅子、魚藻、草蟲、牡丹、山茶、松竹梅、鴛鴦荷花、牽牛花、庭院竹石芭蕉以及十字寶杵等,輔紋有如意雲肩、纏枝花、蕉葉、海浪、魚鱗、龜貝、金錢、回紋、鎖子連環、雜寶變形蓮瓣等,極為豐富。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至正型青花髮色青翠濃豔,青花紋飾筆畫有些暈散,濃淡相互映襯,變化自然,最濃處成為黑色並深入胎骨,併發出黑色閃銀光的鐵斑。用手撫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處感覺凹陷。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無論大小盤、碗、杯、盞之屬,均裡外畫花,有白底藍花,也有藍底白花,還有白底藍花與藍底白花分不同層次交織在一起。有的白花凸起,呈淺浮雕狀,為預先在胚體上雕刻而成,可見元青花製作之精。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的胎釉特點

元朝開始採用高嶺山的優質瓷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法配置瓷胎,胎質已經比宋代影青玻璃化程度高多了,堅實細膩,但仍然含有金屬雜質,所以燒出後在砂底處多有砂眼、刷痕和鐵質斑點,有的還在底足、口邊與縮釉處呈現紅色斑,俗稱“火石紅”。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一般器型碩大,顯得笨拙,胎體比其他時代的瓷器厚而沉重。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類,接口鏇削不細緻,用手撫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燒造不易,所以難免會出現翹稜、夾扁、凹心、塌底等缺陷。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的釉面顏色總體為青白色,早期偏青,並且釉子較厚,常有垂流淚痕,淚痕處顏色更加青灰。晚期的特別是至正型精品,釉子濃淡適宜,釉色透亮接近潔白。器裡施釉少而薄,接痕更加明顯。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元青花的辨偽

隨著元青花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的日益提高,仿品也越來越多,辨偽也遇到很大挑戰。鑑別元青花仿品的方法,首先需熟悉珍品的各方面特點。至正型青花不但數量屈指可數,品種和式樣也不多,只有大盤、大蓋罐、梅瓶、玉壺春瓶等幾種,只要牢記這些式樣,任何生編硬造之器都不會迷惑人了。對於高度模仿器,則需要從造型、胎質、釉質、青花的髮色、畫面和畫法等方面入手,仔細比較。一些細小的特徵尤其要注意,比如元青花無論把杯、把碗或是一般圈足的碗、碟,底心凡露胎者多有一臍狀凸起;帶蓋的大罐、梅瓶等,蓋內又有一層子口,恰好將瓶、罐的口部套住;紋飾上纏枝花的花朵十分豐滿碩大,葉子呈葫蘆狀,有一到五個尖瓣;龍鳳都是極細的頸部,顯得頭很靈活。龍多為三爪,鋒利似鋼鉤;鳳雞頭鷹嘴,多條尾羽飄飄如綵帶。

喜歡元青花:就看看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