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漢爆發,並迅速向全國各地蔓延。由於傳播快、感染能力強,一時間,全國各地的醫療防護物資迅速告罄,陷入極度短缺的狀態。彼時,歐洲各國紛紛向我國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各種途徑表達關心和支持,並捐贈醫療防護物資,可謂是"雪中送炭"。兩個多月後,在我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疫情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呈現井噴式的爆發,而歐洲也成為了世界疫情的"震中"。要問2020年什麼是最強"硬通貨",恐怕黃金在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面前也要敬讓三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恩之心,在歐洲各國飽受疫情之苦的時候,我國也盡己之力,紛紛向曾經援助過我們的歐洲各國捐贈醫療防護物資,甚至還向一些歐洲國家派出了我們的醫療隊,幫助其抗擊疫情。那麼,在這次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疫情下的人們

(1)歐洲國家中的"敵對派"和"友好派"

根據公開報道,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先後向意大利、西班牙、法國、波蘭、英國、德國、捷克、塞爾維亞、歐盟等歐洲國家和組織捐贈了醫療防護物資,並向意大利、英國、塞爾維亞、西班牙等國派出了醫療專家組。在這些國家中,西班牙、法國、波蘭、英國、德國、捷克等由於歷史的原因,對中國都屬於"敵對派",而意大利、塞爾維亞等都屬於對華"友好派"。對於對華"敵對派"的歐洲國家,具有敵對、偏見的"土壤",要想使其改變對中國的態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於對華"友好派"的歐洲國家,由於具有歷史傳承因素,會更加深化雙方的友誼。

(2)人道主義援助和傾囊相助

對於歐洲各國的援助,我們也是分情況的。對以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為代表的"敵對派"歐洲國家,我們對其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其之前對我們援助的一種報答以及國際社會的人道主義援助,而這種回報式和人道主義式的援助在程度上都是非常有限的。目前,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疫情持續發酵,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情況已經比曾經的湖北武漢還要嚴重了,加之這些國家自身的工業製造能力又相對有限,如果僅僅依靠援助,簡直可以說得上是"杯水車薪"。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無論是我們國家援助的醫療物資,還是派出的醫療專家組,都很難在實質上幫助他們解決當前的困境,我們的援助對於其目前的困難局面也是相當的有限,也難以惠及大部分的普通民眾。

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中國向法國捐贈的抗疫物資

而以意大利、塞爾維亞等為代表的"友好派"歐洲國家,由於曾經共患過難,且在我們國家疫情初期對我們傾囊相助。因此,我們國家,無論是從政府層面,還是從民間方面,都給予他們物資、人員等各方面最大的幫助。塞爾維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塞爾維亞的總統向我國發出援助申請後,我國的政府層面立即響應,提供醫療物資,並且迅速派出醫療專家組,分享抗疫經驗,提供醫療建議,幫助他們抗擊疫情。同時,在民間層面,各方也是積極做出回應,網絡上甚至還出現了"逼迫"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開通官微,然後一大波網友在官微下面吵吵著要給他們打錢、捐贈物資的情況。對於對華"友好派"的歐洲國家,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可謂是傾囊相助。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普通民眾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從中受益。

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中國向意大利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

(3)信息的不對稱以及固有的偏見和高規格的接待及尊重

雖然國內媒體都對我國對歐洲各國的疫情援助進行了大量、詳細的全方位報道,但是,歐洲各國對此作出的反應卻各不相同。以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為代表的歐洲各國,其主流媒體對我國給予的疫情援助往往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甚至有些國家還心存偏見,大肆宣揚這場疫情是由於中國人造成的,而中國對歐洲各國的援助不過是想彌補自己的過錯,修復其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對意大利接受中國援助表達擔憂,提醒意大利保持警惕。並且,法國的歐洲事務部長就公開表示中國對意大利在疫情方面的援助是在"作秀"。在這種情況下,極易造成歐洲各國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信息不對稱,加深各方對中國的偏見,不利於改變對中國的看法。

而以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友好派"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國家的主流媒體都進行了大量積極的報道,特別是塞爾維亞,其總統親自到機場迎接我們的醫療專家,將中塞兩國的國旗系在一起,並親吻我們的五星紅旗,表現出最高規格的接待以及最大的尊重。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向民眾傳遞出積極、對稱的信息,能夠讓民眾瞭解到我們對其提供的巨大幫助,這都是積極增強兩國人民友誼、增進相互瞭解的重要舉措。

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塞爾維亞收到的第一批國際社會物資援助來自中國

疫情之後,歐洲國家會改變其對中國的看法嗎?

塞爾維亞總統親自到機場迎接中方抗疫醫療專家組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對於以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為代表的傳統對華"敵對派"歐洲國家,我們國家對其提供的援助難以使其改變對中國的看法,他們只會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是在為我們的過錯贖罪;而對於以意大利、塞爾維亞等為代表的對華"友好派"歐洲國家,我們國家在其疫情困難時期提供的幫助無疑會深化雙方的瞭解、增加雙方的友誼。比如說,塞爾維亞總理日前就在媒體上表示,在疫情結束後,塞爾維亞政府打算為兩國鋼鐵般的友誼豎立一座紀念碑,以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