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俗:白沙古鎮鬧元宵之“打鐵水”


鄉村民俗:白沙古鎮鬧元宵之“打鐵水”

打鐵水

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鬧元宵活動,而素有"川東文化重鎮"的重慶市江津白沙古鎮也不例外。在元宵佳節這一天,江津白沙古鎮會舉行川劇變臉、打腰鼓、放河燈、舞龍舞鳳、踩高蹺、打鐵水等一系列表演活動。而在這一系列的表演活動中,"打鐵水"當屬整個鬧元宵活動的"重頭戲"。

夜幕降臨,最令人期待的"打鐵水"表演即將拉開序幕。按照慣例,在將生鐵高溫熔化後,由最年長的打鐵水老藝人一手拿著裝鐵水的瓢狀容器把鐵水倒出少許,一手拿一塊木板順勢將鐵水打向天空,打出第一朵鐵水"禮花",隨即,弟子們加入到打鐵水的表演活動中,一簇簇鐵花在空中綻放,表演區域瞬間火樹銀花,場面驚險刺激、美輪美奐,蔚為壯觀,將整個白沙古鎮的鬧元宵活動推向高潮。

鄉村民俗:白沙古鎮鬧元宵之“打鐵水”

“鐵樹銀花”

據悉,"打鐵水"這一民間絕技源於明末清初,盛於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初期,衰於文革期間,它始於農民請補鍋匠在自己的廳堂或坪院裡進行表演,以此祈福,後演繹成請補鍋匠集中表演,寓意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既鬧熱又辟邪去黴運。

重慶市江津區李市鎮的李有祥、李有倫兩兄弟,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但同時也是江津區遠近有名"打鐵水世家"的第四代。據李有倫介紹,其祖上是民間補鍋匠人,祖輩們有一項絕活,就是將燒燙的鐵水用木板擊打開,以前的農村到處都是很窄的巷子,"花兒"打在牆壁上還可以撞出幾朵"花兒"。從其祖輩(爺爺的爸爸)開始,每年從正月初七至元宵節,白沙鎮每家每戶都會請補鍋匠上門"打鐵水",一直延續至今,逐漸成為江津區鄉村民俗的一張重要"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