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梅派藝術是最典型的中國古典傳統在舞臺上的歌舞表達,這正是梅蘭芳的藝術成就之高所在。因此,梅蘭芳的表演藝術體系是作為“國粹”的京劇藝術的代表。而不僅是因為梅蘭芳的梨園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什麼叫“國粹”?就是“本國固有文化精華的集中表現”(《辭海》),其中“固有”、“精華”、“集中”是標準,是不能忽略的詞彙。

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梅派藝術最“中庸”。現在有人誤解“中庸”,彷彿“中庸”就是保守,就是不革新不進步,可那些高喊革新進步的,卻又往往走的是過去嘗試過而失敗的老路。真正的革新、進步,就是梅蘭芳提出的“移步不換形”,表達新的內涵、新的文明、新的內容,這是創新。但要保留已經成熟的臻於完美的形式、程式和韻味。最好的東西讓它相對永恆,不能算是固步不前的行為吧。

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中庸”可以換一個詞來定義,就是“恰到好處”。古人形容美人說:“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就是“恰到好處”,這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最高境界。用梅派藝術特色來形容它,就叫“平和自然”。梅不如尚的高亢峭拔,不如程的纏綿悱惻,不如荀的嬌柔甜媚,不如張的華麗張揚。有人評價說:梅派的最大特點是“沒有”特點。就是說沒有可以令人印象突出,跳人耳目的藝術特徵。但這份“平和自然”卻是最為難能可貴,最接近傳統人文美學佳境的,所謂“太極”而進“無極”,這就是梅派藝術博大精深之所在。

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談及梅派藝術的文化特徵,就首先觸及其創始人梅蘭芳的文化性格。梅蘭芳一輩子做人做藝,所追求的就是兩個字:“分寸”。他的性格外柔內剛,他的處世外圓內方。一副溫婉優雅的外表,蘊藏著堅韌執著的內心。對“分寸”的拿捏,成為他成名後最嫻熟最自然的反應。這是他的天賦,更是他長年的錘鍊結果。“他決不把‘溫柔’表演成‘懦弱’,把‘剛烈’表演成‘暴躁’。”換言之,這最大的難度就在於控制,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屑於能,知雄而守雌,為的就是這“分寸”,這“恰到好處”,這“平和自然”。這就是大師所為。

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似無所為,其實是無所不為。中國傳統文化說到底就是方塊字文化,框一個方框,然後寫你的自由。把藝術程式、規範當枷鎖的人,只能顯露自身功力的淺薄和蒼白。沒有侷限的無所不為,其實反而才是真正的無所為。楊小樓之為“武生泰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悟到了“武戲文唱”的價值,滿臺比翻跟斗、摔錁子,那是“技”而不是“藝”,把人物演小了,把戲也演淺了。沒有深厚的“武”的根基,你也甭想來我這“文”的勁頭和張力。這時的楊小樓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奇人隱士那般,棄了鋒利的刀劍,拾起一根柳枝細條,對叫囂地武夫們笑著說:“過來試試?”

梅蘭芳大師“梅派”的“中庸”,算不算保守?

梅派藝術顯得大氣,但仍不失細膩,只是他的精緻雕琢是不留痕跡的,大巧若拙。梅蘭芳將身段、手法、步形、眼神及表情,與唸白、唱腔融為一體,化為一格。處處顯得自然順暢、層次分明、渾圓無暇。這種有機的結合,取決於梅派本身的包容和中和。梅蘭芳之所以成為梅蘭芳,便在於他對中國傳統美學原則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同他的朋友們共同對古典美的追求和探索。看似平淡,實則深沉,端莊典雅而又含蓄精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