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這個品牌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曾嘟嘟


之前對雷克薩斯並沒有多麼深入瞭解,只是聽說xXx、聽說......

但說實話最近參加了一個雷克薩斯設計活動,有點被“洗腦”到“路轉粉”(但本文, 真不是軟文) ...


在此只簡單和大家分享下雷克薩斯的設興悟。有人說設計過度、有人說醜爆了、有人說顏值爆卸....

一、在我的認知雷克薩斯帶有一些特殊標籤,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比如品質、省心、服務、匠心....

但見到眼前的兩款新車LS/LC,我覺得雷克薩斯有點不一樣了:外觀設計是如此激進、年輕、大膽、鋒芒畢露、不可一.世..而內飾卻完全是另一種境界....


這和我心中對“豪華品牌”的印象標籤有點反差。雷克薩斯之所以敢這麼整,這麼“任性”,都歸咎於他是個30年的年輕品牌。和歐洲三強豪華品牌相比,他更有勇氣挑戰“世俗的權威”,獨闢自己的套路,使勁折騰。其實,這也是他叫板歐系豪華品牌,並從中脫穎而出的一道砝碼。

為了給砝碼加重,雷克薩斯還會更強調感性層面的情感,打造“帶著感性與溫度的豪華”,向豪華生活方式品牌轉型。 (洗腦狀)

也正如大BOSS一雷 克薩斯CBO (首席品牌官)豐田章男社長所說:“雷克薩斯必須開始進化之路,而情感,將是全新品牌最強調的元素。

與雷克薩斯品牌同時誕生的第一代LS,確立了雷克薩斯在豪華汽車市場的位置。當時還赤果果羞辱了強大的對手一奔馳S。


LS430在1989年發佈後,直接影響到梅賽德斯-奔馳品牌推遲了S級的發佈(代號W126的S級被迫從1979年一直賣到1992年),以此來重新提升性能指標,奔馳還為此解聘了他們的總工程師WolfgangPeter。

可如今市場變化萬千,消費者的選擇大大增加,LS的光芒黯淡。

第四代車型從2006年堅守到2017年曆經三次改款,9年才迎來眼前的第五代。

這背後,設計工程師團隊肩負著重任,因為大BOSS再次立了flag:


“就算是LS,我也不能只因為時機到了就批准開發。作為雷克薩斯全新旗艦車型,你們想要製造怎樣的汽車?你們有哪些創意來做好它?你們需要將這些展示給我。

他們只能對LS做出突破性變革(亞歷山大的

趕腳)

這代LS改變了之前的開發流程,由設計師主導,確立開發理念進行整體方案策劃。

紡錘形格柵的全新設計理

視覺吸引力極強的紡錘形格柵,由5000份CAD建模一點點調整形狀而成,每一面都做了保護行人的圓滑處理。


如果仔細看,其實自下而上、由疏而密、不斷變化,有觀賞性很強的質感。

得益於新平臺可以“做得更低”的優勢,車頭有更豐富的曲面,實現發動機罩和翼子板錯落有致的立體感。

從側面看,設計師更多考慮將座艙向後拉伸,並採用了“6窗設計”(即C柱. 上有三角窗),來保持延伸到車尾的車窗線條,同時也能確保後排應有的寬敞舒適感。





和奔馳寶馬對比下






在2012年底特律車展,雷克薩斯LF-LC概念車首次亮相。前衛、驚豔到沒有人認為這款概念車可以被量產,但LC做到了,並且被西方媒體稱為“汽車製造歷史上罕見的、完美超越概念車的量產車型”。

“2012年12月,LC的首次概念提案會,上,我們基於當時的平臺,做了1:1的樹脂模型。因為要囊括概念車所有的設計要件,造型臃腫得讓人遺憾。最後只好開發一個全新平臺!”設計師須賀厚一說


金陵說車


作為一個雷粉,讓我來揭開你心中的惑。


1989年1月開幕的底特律車展,豐田正式發佈了旗下的高端豪華品牌。1989年9月,雷克薩斯的LS和ES在北美全球首發。當時LS400和ES300一經亮相就震撼了全世界,尤其說道LS,LS在當時只有400的型號,所以人們都叫她凌志400。在二十世紀末中國凌志400是身份甚至是權威的象徵。在那時桑塔納和今天的BBA一樣,而凌志則比今天的勞斯萊斯,賓利,邁巴赫的地位還要高。



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凌志那麼經典的一個名字會改成雷克薩斯一個這麼殺馬特的名字?坊間傳說,雷克薩斯在2005註冊商標的時候發現凌志這個名稱一經已經被廣東一家拖拉機廠在1998搶先註冊,所可以只好按照LEXUS的音譯起了這麼一過名字。不過雷克薩斯這個名字對於現在的凌志而言意義非常特殊。因為雷克薩斯的造車理念發生了轉變。

在長輩心中,凌志是舒適,豪華的象徵,但是在年輕人心裡,雷克薩斯更多的成分是個性。這從全新GS就能看出。

我發現,雷克薩斯的車主都是和雷克薩斯一樣的人。他們不會在意別人的非議,也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思想與言論。正因如此,他們在選購雷克薩斯的時候肯定是為了自己享受而不是裝逼和讓別人議論。

雷克薩斯也不會在意別人的非議,也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思想與言論。正因如此,雷克薩斯才能在在世界豪華品牌的競爭中獲得優異成績。雷克薩斯始終相信,世界因我而不同,我為世界添光彩。


楊藝品車


我的回答,沒有雷車的歷史講習,沒有雷車的品牌闡述,沒有雷車的參數說明,沒有雷車的技術分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個人的真實感受分享如下:

一,之前因為選車。分別比較過漢蘭達和雷克薩斯RX。從外觀到內飾,都看了個遍,畢竟有明顯的價格差異,所以心裡自然覺得RX要好,是應該的。真正的品質區別是在試駕那一刻,兩車過減速槓時,地盤傳來的振動,給人的感受,是任何一個不懂車的人都能區分的。雷車緊湊,紮實,瞬間覺得其實真正的差異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二,雷車人性化的設計,經常給駕駛者帶來意外之喜。舉個栗子。本人不太喜歡認真閱讀說明書,反正稀裡糊塗開,慢慢摸索。一次倒車,突然發現,掛上倒檔,後視鏡角度自動往下傾斜,讓駕駛者通過後視鏡非常方便的看到車位線以及後輪走向。倒車完畢,歸擋。後視鏡角度自動回到原位置。小設計,大用處。

三,都知道,雷車的高配車型基本都是依靠其獨步天下的油電混動技術。其實有意者不妨關注一下雷車的低配車型,雖然發動機有所區別,但在安全配置上基本都不縮水。從安全氣囊的個數,到胎壓檢測,從各項主動安全配置,甚至到前後雷達,倒車影像都不缺失。雷車這點比較厚道。起碼不會因為差錢,就會讓你拿降低行車安全係數做代價。

四,雷車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都還行。有時候讓人覺得好得有點假了,過了。但是,好得假,總比花錢看臉色要好。上次去保養結束,客服還我鑰匙時,對我說,我們在對您愛車做全面檢查時,發現雨刮器膠條有些老化磨損,沒來及通知您,我就做主通知維修人員免費替您更換了,希望您滿意。這個就是我所說的,好得有點假的意思。我時常去的4S店,客戶餐是用漆器方盒子裝好的,葷素搭配,配點小水果,看起來乾淨衛生,味道還不錯。一頓便餐,不會讓人感覺特別將就。各位看官不要覺得這個點很LOW。其實,買車是一錘子的事情,後期養護才是長期往來。給你好心情很重要。

上述,僅個人感受,吸引了我,不見得吸引了你。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當然,雷車也不是鐵板一塊,更非神車,雷車的缺點我也可以寫出個一二三來。今天暫不論,否則文不對題。

弱弱的說倒數第二句,咱說車就說車,別牽涉其它,好嗎?

振臂高呼最後一句,我覺得吉利,長安,奇瑞,BYD也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唱歌的蒲公英


吸引每個人的地方不一樣吧,就我個人而言,吸引我的主要是內飾。談不上多麼多麼豪華,單就內飾的設計感而言我認為已經是同級翹楚,30萬級的ES直到百萬級的LS,都有著獨具魅力的設計,那種精緻感起碼同級部分國產BBA車型是比不了的。


德華與車


今年剛換了一輛凌志,到現在3000公里,不吹不黑的說下用車感受吧。先從選車說起,之前開的10款2.4A6,去年不知道怎麼就拉缸了,沒捨得去4S,在一個朋友開的維修站花了2萬多收拾好了,不過也開始心裡不舒服了,怕德系車時間再久了後會出別的問題就考慮換車。預算是60萬以內的吉普車,考慮日系為主,畢竟這個級別的車安全性基本上不差哪去,想圖個省心。最後鎖定了霸道和凌志RX,身邊朋友年紀大點的推薦霸道3.5,年輕點的推薦RX,兩個車都看了,畢竟我也是80後,所以霸道對我來說眼緣一般,可能審美疲勞了吧,而且太大了家裡老人孩子上下車不方便,所以選了RX2.0的那個四驅低配,上道58萬。先說優點吧,4S的小妹妹小姐姐們都很漂亮,哈哈哈,然後外形就不說好壞了,每人審美不同,內飾方面比霸道高了一個檔次,手腿碰到的地方都是軟的,連門手扣裡都是軟的,沙發也軟軟的,跟硬邦邦的德系完全不同,還有自動加熱和風吹屁屁涼,我老婆喜歡前者我喜歡後者,另外空間是真不錯,我178 160斤,前排調到我正常行駛位置後後排也很大,沒覺得比A6差很多,還有熄火後方向盤和沙發自己就動了挺有意思。再說說缺點,動力差點意思,急加速會有反應遲一下的感覺,不過也絕對不能說肉,如果你以前開大排量自吸的話……那它很肉。別的缺點暫時沒注意,反正買凌志就是為了傳說中九州白金工廠的品控,對我來說,車子省心比品牌更重要。而且還滿足一下低調有內涵的小虛榮,哈哈哈。總體說說,我使用時間還不長,所以沒有很強大的說服力,用用看吧,希望凌志普通江湖傳說那般吧!


大笨鳥998


雷克薩斯這個品牌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為什麼雷克薩斯的產品質量永遠位居首位?”、“為什麼雷克薩斯評價這麼高?”


以下本人從各個方面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雷克薩斯吸引人,主要靠品質

我們先來看看Lexus(雷克薩斯)在2015年得到的專業認可。

1. J.D. POWER, (第三方市場諮詢研究機構, 在全球和中國市場汽車、金融行業的調查和研究實力首屈一指)


2, Consumer Reports (消費者報告)

雷克薩斯(Lexus)繼2014年奪得第一後,在2015年蟬聯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其母品牌豐田(TOYOTA)位列第三。

《J.D. Power》 與《 消費者報告》 的結果都結合了終端消費用戶的反饋數據,這兩個報告的認可足以證明消費者對雷克薩斯的喜愛。


下面說說為什麼雷克薩斯會如此受歡迎。


要聊雷克薩斯,那必須提豐田。作為豐田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與豐田共享著設計流程以及整車項目流程。 在豐田工程師的眼裡,雷克薩斯與豐田是一家企業。如果一個工程師參與開發了雷克薩斯項目,他並不會覺得他是在為“子公司”設計,他會覺得是參與開發了某豐田高端車型。豐田研發中心裡的不少工程師們是戴著棒球帽上班的,這也許與日本人喜愛棒球,從小愛戴棒球帽有關。走在研發大樓裡,看到工程師們帶著各種式樣的帶有TOYOTA和Lexus LOGO的棒球帽,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在我與他們一起工作的經歷中,有一位豐田的零部件專家,每次他參與雷克薩斯會議時,會帶著一頂印有Lexus Logo的帽子,而當我看到他帶著印有TOYOTA Logo的帽子時,就可以知道他正忙著處理某豐田項目。

雷克薩斯就像豐田的掌上明珠,在相同設計開發流程下,有著更苛刻的控制標準。 在豐田向零部件供應商發放的設計標準中,會有專門針對雷克薩斯車型的評判條件,這些評判條件往往要比豐田原評判條件更嚴苛50%。


雷克薩斯誕生於1989年,作為一個汽車行業裡的準“90後”,她並不具備深厚的歷史底蘊,也沒有顛覆行業競爭對手的技術,她甚至算不上漂亮(見仁見智)。然後就是在這些不利的前提條件下,雷克薩斯這隻“醜小鴨”依舊能夠脫穎而出,在25年後的今天得到了業內業外人士的廣泛認可,享有著業內最好的用戶口碑,我認為靠的就是其無與倫比的能夠超越豐田製造的品質。



超越行業競爭對手的品質來源於對細節的把控


初到日本工作的那些年與公司裡來自各國的同事交流,無論是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墨西哥同事,都一致認為豐田/雷克薩斯對於細節的把控世界第一。(除了一個韓國姑娘對於雷克薩斯的評價是: “Lexus is so gay..”意思為雷克薩斯太娘炮。)

如今回頭再看看項目開發中遇到的事情,碰到的人,發現確實如此。

舉幾個例子:


1. 用聽診器聽噪音


雷克薩斯對於噪音異乎尋常的在意。 每一臺發動機在裝配前都會被放到測試臺架上,由一名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檢測噪音。 一般零部件供應商對於自身產品的噪音控制方式是將零部件在降噪實驗室啟動,然後通過安置在一定距離以外的感應器去檢測噪音數值。 而對於發動機這樣比較龐大、複雜的汽車零部件,用感應器檢測出來的噪音不夠客觀,因為震動噪音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點不佳就都不佳,無法直觀檢測出噪音來源。 雷克薩斯的專業噪音檢測人員,就像醫生檢查病人的病情一樣,用聽診器去聽發動機聲音,從而判斷髮動機每個機構是否都正常工作,正確配合;只有在他們用聽診器確定後,發動機才會上線裝配。

2. 變態手指下的外觀評價


在這裡我不得不用“變態”這兩個字去形容他們的外觀評價工程師。 對於外飾件的外觀評價,雷克薩斯有一批經過“特殊培訓”(MPS)的技術人員。 試問如果現在給您一張普通的A4紙,你能分辨出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嗎? 而雷克薩斯的技術人員則可以,這個是他們的基本技能之一。 他們可以在帶著手套的情況下摸出1mm的誤差,這些在控制一些圖紙無法標註的尺寸中尤為重要;只要摸過標準樣件,就能去判斷新件的尺寸是否有重大偏差。在認可外飾件的皮紋等級以及噴塗質量的時候,雷克薩斯的技術人員總是各大零部件項目經理最怕遇到的人。而正是他們這一批“變態”的存在,才保證了雷克薩斯在外觀上的和諧以及整車外飾件數一數二的防鏽品質。


3. 為了極端工況的設計


雷克薩斯有著許多黑科技是針對極端工況而設計的。


1)這些極端工況包括在時速200~250km/h的情況下,外加各種不利的外界因素,去檢查某些零部件的耐久情況以及震動情況;

2)在零下30攝氏度的溫度下,需要某一外飾件克服積雪/泥/結冰的惡劣因素繼續工作;

3)在極大的灌水速度下,在某電子器件已經是高溫的情況下,需保證其在水下5分鐘的正常工作;

4)在極低的電壓輸入下,需要某電子系統正常工作且輸出相當的扭矩;

5)為了保護行人,需要模擬在車子撞擊行人的時候,行人匍匐在車子上的情況,對於零部件局部區域做極端弱化設計,去保護被撞行人的關鍵部位;

……

這些功能可以說大多數車主直到把車子開報廢了,都不曾激活過。雷克薩斯也不曾在廣告中宣傳過這些極端工況的設計;但作為了解這些功能且一同為這些極端工況的開發而努力過的我來說,我深知為了這些工況,我們和雷克薩斯一起付出了多少努力與艱辛,有相當多的功能都是所謂的設計安全關鍵項,在某一時刻,是可以救駕駛員或者行人的性命的。


當然雷克薩斯如此追求細節的態度有些時候會讓合作開發的企業感到他們有些抓小放大,沒有重點,但不管怎樣,苦的是OEM(主機廠)和Supplier(供應商),受益的終究是終端客戶們。


在這邊再說一句題外話,如今日產在英菲尼迪的國產化上已經嚐到了甜頭,而雷克薩斯卻依舊在觀望。我並不覺得這是豐田的保守或者對於Lexus - Made in Japan的傲嬌。而是以國內目前的技術工人的能力水平,遠遠達不到雷克薩斯的要求;這些難點不是靠幾個機械手,自動加料取料架可以解決的。 品質的把控最終還是要靠人,而目前雷克薩斯國產化的最大障礙恰恰就是,從第一線技術工人到管理層,沒有足夠多符合雷克薩斯標準的合格的“人”。


要買車



1.雷車是BBA(奔馳寶馬奧迪)以外,在美洲、亞洲、歐洲接受度較好的二線豪華品牌。


2.雷車核心技術依託於豐田,但又要高於豐田,早期創立的時候,感覺雷車沒有真正吃透“豪華”品牌的概念,而是真的造了一些個性平庸,但是配置豪華、品質可靠的車,不過縱觀世界,豪華品牌,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哪怕是品質再一般的陸虎捷豹。


3.產品線豐富,從對標寶馬3系走運動風格的IS,到對標奔馳S奧迪A8寶馬7系豪華行政的LS,到能和陸虎正面搶佔豪華SUV市場的LX570,都是產品力過硬保值率高的車型,甚至有些車成為二手車市場上一車難求的經典,比如LS千禧版,且還在不停進化中。


4.全壽命使用費用低。雷車的設計標準是可以無故障使用100萬公里的,如果沒有強制報廢政策,用兩代人是完全沒有問題,且豐田強大的混動技術和保養優惠政策,都使雷克薩斯在全壽命的使用過程中凸顯很高的性價比。


5.雷車全系產品可以說都是能夠體現出,能兌現自己豪華品牌的體驗的,那怕最便宜的CT200H,從內飾做工到配置使用中,都可以讓你體會到自己消費的是豪華品牌,一句話,能感覺到雷克薩斯造車的精髓和理念,而其他豪華品牌,比如BBA,購買了他產品線下游一些車型是體會不到他品牌的精華的,比如買一輛奔馳A180,寶馬15年出的316之類的。能體現出這些品牌氣質的車,基本也集中在50左右的價格區間了。


西安習得小書童


最吸引人的,無非就是窮人的關注點——耐用。所以雷克薩斯又有“窮人的豪華車之稱”!

雷車的誕生:

在上世紀80年代,豐田終於憑藉著省油、廉價的特點,依靠歐美品牌不屑的低端市場取得成功,銷量做到了全球前列。

但這也把豐田跟廉價、低端、不上檔次畫上了等號,而且,豐田在低端市場已做到極致,要想進一步發展,只能往中高端市場發展。於是,雷克薩斯孕育而生。

對此,豐田可謂煞費苦心,不僅啟用全新的雷克薩斯品牌,並且最早在美國註冊,在美國設計、生產,對外宣稱是美國品牌。以便和低端廉價的豐田品牌切割開來。

對低端市場的消費者來說,車只要能代步就行,節油、省能、耐用是關鍵。對此,技術落後的豐田,可以使用老舊、甚至淘汰,但是質量穩定的技術實現。

而高端市場更注重激情澎湃的操控感、令人炫目的科技感,保護乘客的安全性、深厚的歷史底蘊……可惜這些雷克薩斯都不具備。

所以,雷克薩斯雖宣稱是豪華品牌,賣點卻和低端車一樣——便宜但質量好,性價比高。雷車在美國的售價只有同檔次奔馳的一半,被稱作“窮人的豪華車”,“大號凱美瑞”。

正如,管飽的話,魚子醬不如窩窩頭,解渴的話,拉菲不如自來水,當一個豪華品牌不拼逼格,改拼性價比了,本身就說明其算不上真正的豪華。

所以,雷克薩斯的豪車地位並不被廣泛被認可。在BBA全球銷量超二百萬輛時,雷車只有區區六十多萬,也幾乎沒有那個國家的領導人用他當座駕。

而且,與BBA在各國的豪華車市場都名列前茅不同,雷車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非常大——超過一半的銷量是在把它稱作“窮人的豪華車”的美國實現的。如果再把日車粉口中“不懂車”、“人傻錢多”的中國市場除去,雷車的年銷量僅相當於BBA的月銷量。

所以,偽豪車的雷車,最吸引人的無非就是質量穩定,性價比高等低端車的關注點。


雁去無痕ty



所以我選擇了雷克薩斯rx的運動版!哈哈哈


kimory


10年前的L S460買回來,你可以正常使用而不用擔心他會壞,但是10年前的奔馳S寶馬7奧迪A8,買回來你得供起來,修不好。

為什麼那麼多人,花150多萬買570,為什麼他們放棄了奔馳寶馬奧迪,路虎,而去買一臺雷克薩斯,甚至是加價也要買,原因和豐田埃爾法一樣,在這個價位它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除了品牌影響力弱一些,雷克薩斯擁有豪華車的所有要素,所以它是注重內在的車子,是誰用誰知道的車子,因為品牌影響力,所以很多企業或者老闆都不會選他,雷克薩斯的車主基本上都是個人用車,幾乎沒有公務用車。

作為豐田的高端品牌,它擁有整個豐田最優秀的設計團隊,擁有豐田最先進的技術,擁有豐田最精湛的內裝工藝......而豐田,是世界第一

矢志不渝,追求完美,能把這句話當作品牌口號,足見其是真正的匠心營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