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衝擊低收入群體 專家呼籲直接發錢

疫情嚴重衝擊低收入群體 專家呼籲直接發錢

2月26日,北京西站的務工旅客。圖片來自新華社


不少低收入家庭經濟斷流,現有救助政策或有疏漏或力度不足,低收入家庭亟需現金


文 | 記者 汪蘇


新冠肺炎令不少低收入家庭收入中斷,陷入困境,甚至走到垮塌邊緣。多位專家建議,儘快出臺現金補貼方案。據財新記者採訪瞭解,受疫情衝擊最大的群體有幾類(詳見財新報道:救民生,救需求,刻不容緩):一類是新冠肺炎患者。很多新冠患者的健康碼,至今仍是紅色,這意味著許多低收入的患者,即便康復了也無法外出打工。第二類是湖北人,湖北既是農產品大省,又是勞務輸出大省。疫情期間,湖北經濟幾乎停擺,農產品滯銷,目前銷量雖有所恢復,但普遍面臨價格下跌問題,一些湖北蔬菜只能低價賣給出口加工企業做脫水蔬菜。多名受訪者表示,外省客戶對湖北農產品仍有顧慮,湖北人出去打工仍有困難。


此外,疫情令一些原本已處於困境的貧困家庭雪上加霜,喪失他們最後的經濟來源,如拾荒者、小商販等非正規就業人員。部分家庭存款消耗殆盡,開始通過借錢、花唄、透支信用卡等方式維持生活。不光是最困難群體,實際上,很多低收入者都處於艱難維持、節衣縮食的狀態。中央和民政部門已經發文,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對受疫情影響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低保。對受疫情影響致貧的其他人員和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要及時落實臨時救助等政策。


不過,由於行政執行效率等問題,從採訪情況來看,一些困難家庭並沒有及時得到政府的臨時救助。並且,在政府的貧困線和低保範圍之上,仍有大量脆弱人群,並未被納入政府的救助體系。而即便享受低保,對於部分困境家庭而言,也無力應對疫情這樣額外的嚴重衝擊。除了落實政策,對應納入低保者“應保盡保”。不少專家呼籲,應借鑑其他國家的做法,給予低收入群體直接的現金補助。“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大。我們這次沒有必要再那麼精細地去把最貧困的人找出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主任甘犁說。具體而言,可利用個稅改革後建立起來的居民收入和支出申報核實體系,對未能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紅利,且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的群體,對其教育、醫療、住房和贍養支出按一定比例給予一次性定向補貼。如將補貼額度按認定支出負擔額度的10%設定,人均補貼額度接近1620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