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近期

神政橋鄉在貧困戶中

開展“清潔家庭”評選活動

從清潔家庭衛生環境這件小事入手

改善貧困戶的生活質量

3月25日,神政橋鄉湖田村的貧困戶伍軍生在家打掃衛生。伍軍生的家面積不過幾十平米,卻被收拾得整潔有序:一塊紅豔豔的“出入平安”地墊在鋪在門口,一塵不染的地面乾淨清爽。大廳裡傢俱不多,裝修簡單卻不失雅緻。伍軍生是湖田村清潔家庭的“樣板戶”,他告訴記者,家裡乾淨衛生讓人神清氣爽,有益於身心健康。

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伍軍生家乾淨整潔

持之以恆,脫貧不返貧

2016年,伍軍生的小兒子出生,快50歲的他老來得子,喜上眉梢。想想幾年前,大兒子肝硬化,妻子移植了一半的肝給大兒子,也做不了苦力活,大兒子每個月還要上千元的醫藥費,他心中愁苦不已。

“自到湖田村以來,我把貧困戶作為兄弟一樣看待,介紹他們就近務工。特別是我幫扶的對象伍軍生,他條件一般,孩子也比較小,沒有辦法去外面去打工,然後我就介紹他到村上的板材廠打工,一個月工資大概有3000多元。現在他的家庭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湖田村第一書記劉慶安告訴記者。

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伍軍生在家門口的板材廠工作

伍軍生目前在離家100米遠的板材加工廠務工,“我來這裡打打零工,像我在板材廠、還種田,我老婆做村裡的保潔員,掃掃地除除草這些事都可以做,一年下來,我們一起也能有好幾萬的收入。”

至今讓伍軍生記憶猶深的是,從2016年開始,他親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清潔家庭”衛生運動。“你看我們村現在家家戶戶這麼幹淨,原來可不是這樣。這都是鄉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幹部帶著我們持之以恆清掃的結果。”伍軍生說道。

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伍軍生家榮獲環境衛生最清潔戶

長效機制,被動變主動

為提升貧困戶生活質量,神政橋鄉從家庭環境衛生整治入手,開展 “四清”(清垃圾、清汙水、清汙泥、清雜物)和“四改”(改水、改廁、改廚、改圈)工作,積極開展除“四害”活動,逐步引導農戶清潔家庭衛生。同時,由鄉扶貧辦、鄉清潔工程領導小組、各村第一書記、村扶貧專幹組成鄉貧困戶“清潔家庭”評選活動小組,負責開展評選活動。

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這次評比活動,從貧困戶中評選出了最清潔戶,並授予“環境衛生最清潔戶”稱號。神政橋鄉還將評選的結果與每季度貧困戶美德積分掛鉤,被評為不清潔戶的貧困戶本季度美德積分不得評為優秀等次。

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扶貧工作隊走訪貧困戶

神政橋還組建了黨員連心貧困戶清潔隊、兩委幹部衛生巡查隊,整合多方力量,全力打好清潔家庭衛生的“游擊戰、突擊戰、持久戰”,從根本上扭轉了貧困戶根深蒂固的輕家庭衛生思想,有效提升貧困戶家庭場景,逐步樹立了自我清潔、自我監督的意識,全鄉清潔家庭陸續走入長效保潔機制的軌道。

這位“最愛衛生”貧困戶的脫貧路走得很勵志


據瞭解,神政橋鄉實施“清潔家庭“與”“美德積分”掛鉤評比行動,在貧困戶中產生了較大反響,採用正反激勵的手段,也進一步讓崇尚清潔、美德和脫貧攻堅做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也真正讓“美德積分“這一好制度,樹立起良好的脫貧導向,最大化地惠澤困難群眾,儘可能將文明理念在鄉村得到最大外延。

通訊員:皮樹軍

獲取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新幹電視臺、新幹人民廣播電臺、手機APP新淦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