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支援其他疫情國家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最近幾天,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馬雲在向全球捐贈各類型的防疫物資,捐贈對象遍佈全球,數量又多又少,捐贈物品類型各不相同。當然,我們國家也一樣對在疫情期間幫助過我們和我們關係友好的國家及國際組織進行了投桃報李的捐贈以及醫療指導。也就是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的“一省包一國”的說法。由於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多餘的防疫物資產能,全世界也齊刷刷看著中國,那麼中國為什麼會不留餘力的幫助他們呢?其實在政府和國民層面,不外乎就是關注兩個點,政治和經濟。

我們用最大力氣幫助的幾個國家分別是日韓,伊朗,泰國,俄羅斯,伊拉克,巴基斯坦,塞爾維亞,意大利等國以及歐盟非盟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日韓泰俄為我國睦鄰國家,所謂唇齒相依,周邊國家的疫情穩定與否將會影響到國內的防控形勢,同時在中國疫情最吃緊的時候,他們也對中國進行了幫助。在政治上,有助於增強國民和政府間的互信,為下一步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打開局面;經濟上,無論是東亞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還是中國-東盟自貿區以及中俄的能源貿易都可以進一步促成交流合作。伊朗,伊拉克是能源大國,可以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尤其是在當前石油價格戰環境下,可以保障中國獲得利益。同時美國的敵人即為我們的朋友,有助於我們打破美國在中東對我們的封鎖。至於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一直不錯,只要印度在,這個關係暫時不會變。而意大利,塞爾維亞等歐洲國家,是少數對中國抱有一定正面評價的西方國家,尤其塞爾維亞,對中國十分友好,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在歐洲的重要支點。

當前國際局勢複雜程度前所未有,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保持向下態勢,要扭轉中國經濟發展的困局,供給側改革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功與否十分重要。如果改革成功,“一帶一路”穩步推進,那麼中國經濟陣痛將是短期的,長期向好態勢將不會改變,所以在政治上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互信,經濟上加強合作將不容有失。因此,在國內疫情局勢尚未徹底控制的情況下,中國仍然不留餘力的幫助其他國家,既是輸出物資人員創匯提升國際形象,也是輸出中國文化和經濟建設的決心,為復興中國夢做鋪墊。

我國支援其他疫情國家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