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

合理情緒療法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教育心理學的重點內容,需要考生們熟練掌握。這方面的內容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在單選題和簡答題中均有考查,範圍廣內容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的重要知識點。

合理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為採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

在ABC理論中,A指的是激發事件,B指的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C指的是情緒和行為後果(錯誤/非理性),D指的是駁斥,E指的是新的情緒和行為後果(正確/理性)。

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認為,我們所產生的消極的情緒和行為後果C都是由於激發事件A直接引起的。但是艾里斯卻認為,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如果要產生正確的情緒和行為後果E,則需要通過駁斥D原有不正確的信念B。通過下面這個案例,來幫助大家理解一下。

案例: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襬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就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

在教基部分的考試中,對於這一部分知識點的考察一般都是單項選擇題,考察大家對於ABCDE5個內容的理解,下面通過一道題目來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1.美國學者艾里斯創立的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的情緒是由其觀念決定的,心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積極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消極的情緒。提出ABC理論來解釋人的行為,其中B是指( )。

A.誘發性事件 B.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C.修正後的新觀念 D.對事件的觀念

1.【答案】D。解析:ABC理論中,B指的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故選D。

今天有關合理情緒療法的知識點就介紹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