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漢武大帝確實給子孫皇兒們留下一個外交穩定的漢朝,從此大漢不再有大的邊疆危機,但如同道家說的此消彼長,外患沒了,蕭牆內憂就浮出水面了。繼承武帝大統的劉弗陵才八歲,最主要的輔政大臣是霍光。漢武帝生前曾賜霍光一副周公揹著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畫作,要霍光做大漢的周公,輔佐自己年幼的兒子,劉弗陵的皇后是霍光六歲的外孫女上官氏。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劉弗陵算是個好好的守成皇帝,可惜二十一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也沒有子嗣,霍光就直接從最親的皇族裡選了昌邑王劉賀為帝,這個劉賀就是著名的“皇帝不滿月,千古第一人”,前陣子其墳墓被考古人員刨出來的時候狠狠地火了一回。他在不到一個月的任期裡,做了一大堆荒唐錯事(被霍光等大臣斥責做了一千多件錯事,也是高產),最後以十九歲的上官太后的名義降旨罷黜。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劉賀這出身,霍光作為首選也沒錯)

霍光這回認認真真地挑選了新的繼承人,立武帝的戾太子(巫蠱之禍裡自殺的太子據)倖存的孫子劉病已(後更名劉詢)為帝,並將自己的小女兒立為皇后,而年輕的上官太后此時就成了太皇太后了,自己的姨母成了孫媳婦,古人還真不嫌亂。而劉病已在落難時達官貴人都避之不及,唯有許平君相伴不棄,他倆的愛情故事也是千古美談,“故劍情深”、“南園遺愛”成為一代佳話。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不過這次選擇霍光認真對頭了,劉詢成為西漢最後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劉弗陵為漢昭帝,劉詢為漢宣帝,二人統治時期被譽為“昭宣中興”,意思就是國家經濟在被漢武帝折騰得差不多後終於得到治理,觸底反彈了,所以劉詢得諡廟號為中宗,就是中興之君的意思。但霍光自己也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外戚,霍家勢力被安插在朝廷的重要位置,霍光死後,宣帝一舉剷除了霍家勢力,這是功高震主的法定下場。

劉詢是戾太子據的兒子史皇孫劉進在巫蠱事件中倖存的遺孤,從小吃過苦,長大了也遍遊三輔(京城外圍),瞭解民間疾苦。他任內也是文治武功,善於吏治,賢臣循吏輩出,著名的有“麒麟閣十一功臣”。匈奴在此時也更加虛弱,不僅打不過漢朝,連烏孫也能對他吊打,後來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表示臣服,漢匈戰爭終以匈奴臣服而結束。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昭帝元始六年(前81),時任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作為政府一方,與地方知識分子圍繞專賣制度展開激烈辯論。後來,宣帝時期的桓寬將這次爭論整理為《鹽鐵論》。政府方面自然肯定專賣,指出專賣制、均輸法的物質利益保證了對匈奴戰爭的費用,而地方知識分子則抨擊此舉與民爭利。我們現在從當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可以知道國營經濟和私營經濟各自的利與弊,全行業國營化,於國有利可圖,但利取之於民,容易富國而窮民;調控物價可以,但如果過度調控,則容易違背經濟規律,損傷交易人的利益,造成交易萎縮,工商不振。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掌控內朝的霍光懂得這個道理,他是支持地方知識分子的,有了霍光的背後支持,這些人才敢和政府論爭,這其實也是霍光掌權的內朝和田千秋、桑弘羊領頭的外朝之間的鬥爭。(內外朝制度參見漢篇之四 漢武大帝——文治)鬥爭的結果是,廢止了“榷酤”(酒的專賣),其他專賣制度不變。後來又設立“常平倉”,就像現在的中央儲備糧,糧價低就高價收購,糧價高就低價拋售,以平抑糧價,而這種低買高賣不僅能保證常平倉的自身運營,也能為賑災撫民提供額外資金。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自從漢王朝打贏了和匈奴的戰爭之後,跟西域的聯繫也就暢通無阻。當時的西域遍佈綠洲小國,大多人口在幾萬人,像《鬼吹燈》裡的精絕國,人口才三千多。而翻過帕米爾高原的西域就不同了,大宛、大月氏、烏孫等,人口都是幾十萬的。但這樣的人口基數決定了西域各國不可能有強大的軍事,當漢王朝獨家掌控了與西域的交往權限時,這些小國只能依附漢朝,派遣使者進貢,派遣王子為質子,從而取得漢廷授予的印綬和賞賜。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漢王朝為了維繫與西域諸國的外交往來,需要確保天山南北兩大通道的安全,要負責隸屬國使節的口糧,還要應對他們的出兵要求,給予軍事保護。漢朝自身也要在輪臺、渠犁實行軍屯,以保證駐軍的口糧;又因西域沒有通用語言,還要配備懂得多國語言的翻譯。因此,就漢朝來講經營西域無疑是一項負擔,但讓西域隸屬於己的政治意義十分重大(萬邦來朝是王朝正統性的一大象徵),而且還有一定的經濟利益。直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設置西域都護府,漢對西域的統治迎來重要轉折點,進入直接統治時代。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西漢帝陵旁邊都會營造陵邑,並將各地的豪紳搬遷過來給皇帝守靈。這些陵邑分佈在長安城北邊和東南邊,有高祖長陵邑、惠帝安陵邑、文帝霸陵邑、景帝陽陵邑、武帝茂陵邑、昭帝平陵邑、宣帝杜陵邑七座。元帝時,陵邑制才被廢止。因為陵邑本身的人口也很多,作為衛星城與長安一起組成首都圈的中心,如果每個皇帝都建一個陵邑,不但建設費用龐大,人口過多也不利於管理和經營,徒增首都圈的消費壓力。

昭宣中興:霍光掌權的內朝和外朝之間的鬥

其中的長、安、陽、茂、平五座陵邑位於渭河北岸的咸陽原,因為陵邑里居住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錢人,富二代也就很多,生活未免有奢靡之處,世人便用“五陵少年”一詞來稱呼那些紈絝子弟。

管見所及,不吝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