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李紅梅是中鐵一局咸陽中心醫院婦產科主管護師,是陝西省第一批援助武漢的137名醫護人員中的一員。她於1月26日前往武漢,3月20日返回陝西,支援武漢戰“疫”54天。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即將返程的李紅梅寫下對武漢人民的寄語

李紅梅援助武漢期間,在武漢市第九醫院重症五組工作,負責危重症室的辦公及治療,經常性參加搶救危重患者等工作,一直戰鬥在治療重症患者的第一線——戰“疫”前線最危險的地方。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最果斷的時刻

“當我得知疫情消息的時候,潛意識裡就覺得我應該去。院領導讓我和家裡人商量一下,但是我覺得家裡人會支持我,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當談到家人對她援助武漢決定的態度時,李紅梅這樣說。

其實,作為醫護工作者,李紅梅也很清楚此行的風險。她在醫院報名後回到家中,並沒有直接告訴丈夫和兒子自己的決定,而是試探性地聊起了疫情,說到武漢疫情挺嚴重,可能需要各省派人支援,委婉地告訴丈夫自己報名的事。丈夫馬志強是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的一名員工,也是一名黨員,他常年在項目一線工作,與妻子聚少離多,春節難得一家人團聚。起初的他很猶豫,但想到武漢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後,他毅然支持妻子的決定。

正在上高三的兒子也是李紅梅最放心不下的。單獨和兒子在一起時她告訴了兒子自己的決定,懂事的孩子很支持媽媽的工作,還叮囑她要保護好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

因怕年邁的公婆和父母過於擔心自己,李紅梅出發前沒敢告訴他們。直到踏上飛往武漢的航班後,才讓丈夫告訴了他們。

家人的支持和關懷給了李紅梅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回憶起這段時光,她說:“在武漢我和丈夫、孩子每天都會視頻,尤其是那段最難熬最艱難的時候,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最艱難的時刻

李紅梅感到最艱難的時刻是剛到武漢參加治療的初期。首次穿著全密封防護服工作的不適應,新環境下操作流程的不習慣,配合搶救時物品擺放位置不熟悉,導致工作初期手忙腳亂,再加上疫情的嚴峻使整個治療氛圍十分緊張,她心裡也很恐懼。回憶起那段時間,她很感慨,“有一段時間非常恐懼,剛到武漢參加治療的時候死亡率比較高,覺得生命真的太脆弱了,覺得自己很無助,很無力,怎麼就沒辦法救過來呢?後來死亡率慢慢降低了,病人症狀越來越輕,還有人轉到普通病房,就看到希望了,心裡也就能接受了。”

李紅梅作為北方人,在溼度較大的南方,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工作,而且是上班後從來沒有過的高強度工作,對個人的精神和意志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隨著武漢氣溫的不斷升高,她和隊友的護目鏡經常滿是水霧。她說:“雖然覺得很熱,但看不到防護服下的自己模樣。有一天看到一名隊友的汗水順著眼角就往下流,自己想我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吧。”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正在護理危重症患者的李紅梅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最危險的時刻

在武漢救援期間,李紅梅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剪掉了長髮,人也瘦了四五斤。她每天穿戴最高級別的防護裝備(兩層口罩、護目鏡、面屏),奔波在崗位上,防護服下汗水溼了幹、幹了溼。

在危重症室工作,病人隨時有生命危險,醫護人員也隨時在實施搶救,工作高度緊張。李紅梅說,一切都是忙工作,什麼都顧不上想,工作時間經常超過8個小時,甚至達10個小時。

她工作中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協助醫生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這個操作過程需要非常近距離地貼近患者,打開口腔,打開聲門,找到氣道,含高濃度病毒的空氣就會撲面而來。2月中旬以後,危重症室有8張床,有時候8個人都需要插管,風險非常高。高風險的環境中,她們必須儘可能做好防護,進病室前,穿好防護服,管控老師首先檢查穿得合不合格,防護措施到不到位,其次隊友還要互相檢查,然後才能進病室。工作期間,又要隨時洗手,做完一項就要趕快洗手,所有人的手都發白了,輕輕一搓就掉皮。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最開心的時刻

李紅梅說:“我覺得最開心的事就是我們的病人在這裡的血壓、血氧飽和度、各項生命體徵逐漸平穩,然後轉到普通病室的時候。”“在我們剛過來的時候,醫療資源緊張,人員也緊張,死亡率很高,到後來慢慢看到重症室的病人轉到普通病室就非常開心,這種開心……無法形容,太開心了,真的感覺勝利了,看到希望了!”

讓她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是給了病人和病人家屬希望:“很多病人一家都在醫院,當有一個人轉到普通病房後,其他家裡人也放心了,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也增添了團聚的希望。醫者仁心,尤其是這次,更是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有時候我們不僅僅是治癒一個人,而是拯救一家人。”

致敬遠征巾幗 | 她在武漢戰疫的“最”時刻

最感動的時刻

武漢人民的熱情、友好給李紅梅留下深刻印象。她說:“武漢每一個人包括每一個服務人員對我們都非常熱情,我們也非常感謝武漢人民對我們的支持。”

當地政府瞭解到陝西醫療隊的醫護工作者不習慣當地飲食後,聯繫到了陝西省餐飲業商會。2月28日,陝西省餐飲業商會安排了三名廚師到到酒店專門給大家做家鄉飯。

李紅梅說:“人吃不好身體就吃不消,這點我們也很感謝武漢人民。”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家中,李紅梅是孝順的女兒,賢惠的妻子,慈祥的母親。在武漢,李紅梅是逆行的勇士,衝鋒的戰士,守護的天使。面對生死考驗,李紅梅的回答是:“這是我們醫務人員應該做的。”她勇敢地選擇了直面病毒,拯救生命,她的無悔抉擇,是千萬支援武漢醫護工作者的縮影。

風暴逐漸平息,英雄已然凱旋。歸來後的李紅梅說:“現在一切都過去了。經過這次疫情,我覺得我們國家真的是太偉大了,我會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