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3月30日晚,東海上發生了一件突發事件。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島風號導彈驅逐艦(DDG172),在東海公海上和一艘我國的漁船相撞,這艘服役32年的老艦被撞出1米大洞,所幸雙方均無人員傷亡,那麼問題來了,軍迷們對島風號驅逐艦肯定比較陌生,它究竟是啥水平?

據日媒援引防衛省消息,這件事發生在當晚8點30分,地點是鹿兒島縣屋久島以西650公里處。日方的說法十分狡猾,如果看一下地圖會發現,實際上是在舟山群島以東130公里,就在咱“家門口”,理論上說,12海里以內是領海,200海里內為經濟專屬區,事件發生在我國經濟專屬區內,日方也有消息稱,附近有我海軍的戰艦(056)監視。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涉事的島風號導彈驅逐艦,艦上公務員晚上還在加班加點,是為了什麼?

《朝日新聞》說得很明確是“執行監視任務”,近幾年,美國要求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盟國,在東海上執行對朝海上禁運的所謂“監視任務”,派出艦、機在我們家門口,對所謂的偷運燃油事件拍照取證,島風號之前已經執行過此類任務。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圖片:島風號,艦艏MK13發射架顯眼

母港佐世保、隸屬於第4護衛隊群的島風號,如今被用來執行這種“苦力活”,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服役時,它可是海上自衛隊響噹噹的最先進導彈驅逐艦,在那個年代,海上自衛隊組建了所謂“八八艦隊”,8艘驅逐艦、8架艦載直升機中,島風號和它的姐妹艦旗風號,以及之前的3艘較老的太刀風級導彈驅逐艦,是5艘核心的防空驅逐艦,太刀風號還曾擔任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隊的旗艦直到2007年退役。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圖片:太刀風級,煙囪、艦空導彈位置不同

1988年服役的島風號,是旗風級導彈驅逐艦的2號艦。

標準排水量4600噸、滿載近6000噸,和之前的3艘太刀風級,2艘旗風級最大的不同是採用了全燃動力佈局,這和同時期服役的12艘初雪級、8艘朝霧級通用(反潛)驅逐艦是一致的,而上世紀70-80年代服役的3艘太刀風級,還是和榛名級、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一樣採用蒸汽輪機,從初雪級、朝霧級和旗風級開始,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群基本實現了全燃動力化,比我國海軍早了近20年。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旗風級是海上自衛隊最後一代不是採用宙斯盾作戰系統的防空驅逐艦,它的雷達、防空導彈配置基本上和太刀風級類似。

它艦艏有一套美製MK13型單臂艦空導彈發射架,可以發射標準SM-1MR型中程艦空導彈,作戰斜距為45公里左右,比初雪級、朝霧級上射程18公里的海麻雀導彈要遠不少,這種導彈也被美國海軍的佩裡級等西方多種70-80年代的驅逐艦、護衛艦使用,主桅上還有美製SPS-52C三座標雷達,提供遠程精確海空情報,這也是同期的初雪級、朝霧級沒有的。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由於海上自衛隊的定位就是“第七艦隊反潛大隊”,即使是防空驅逐艦,旗風級和太刀風級都在艦橋前留有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架,具備一定的對潛作戰能力,不過該級艦艦尾只有直升機平臺而沒有機庫,而在平臺前還有一門127mm的美製MK42主炮,全艦共有2門,艦尾兩側還有2門美製“密集陣”近防系統,對海打擊武器是2組4聯裝美製“魚叉”反艦導彈。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以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來看,旗風級的作戰水平還是相當主流的,甚至要比較早出現的英國的42型驅逐艦,和更晚服役的法國卡薩爾級防空驅逐艦更好,或許只有意大利海軍上世紀90年代服役的德拉.彭尼級可以與之相比,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90年代又在美國盟國中率先引進了宙斯盾作戰系統,建造了4艘9000噸級的金剛級導彈驅逐艦。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同時期,我國海軍最新銳的051G型驅逐艦湛江艦、珠海艦還在建造中,由8單元“海響尾蛇”艦空導彈提供點防禦能力,在整體配置上終於和西方80年代水平看齊的052型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艦,要到1994年才服役,我國海軍首艘具備一定艦隊防空能力的驅逐艦,是2000年服役的首艘現代級驅逐艦——杭州艦,不過9M38型“施基利”艦空導彈作戰斜距只有25公里,實際上不如標準SM-1MR。

和我國漁船在東海相撞的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究竟是啥水平?

不過旗風級導彈驅逐艦造價相當昂貴,島風號造價高達692億日元(同樣在1988年服役的朝霧級首艦朝霧號為430億日元),這次被撞的島風號驅逐艦,看似是已經是人老珠黃的牛夫人,想當年還真是海上自衛隊的小甜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