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上海的飛地:安徽省績溪縣

安徽績溪曾經是許多上海人的第二故鄉,說績溪當年是上海的一塊飛地真的是一點不過分。我想這個話題對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來說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畢竟上海和績溪從地域上來講毫不沾邊。上海經濟那麼發達,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上海在全世界都聲名鵲起,小小的績溪縣城連放在皖南這片山卡卡里都豪不起眼。

曾經上海的飛地:安徽省績溪縣

說起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當年上海人的小三線建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國家提出三線建設。皖南山區有利的地理位置成為國家小三線的一環,那個時候光在績溪一個縣就有二十幾家戰備的兵工企業(後來改成民用單位)。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上海人陸陸續續來到績溪修路架橋,架設電力線路,建造廠房搬運機器,後來又建起了醫院和學校,在績溪這個地方沒幾年就發展出了一個小上海。

曾經上海的飛地:安徽省績溪縣

當時上海人來到績溪,給小小的績溪帶來了一片生機,強大的經濟注入讓績溪發展遠超歙縣、旌德、涇縣。那個時候績溪總人口不過十六萬人,由於實行的是集體經濟,人民收入非常低。而三線廠的上海人在績溪有三萬人,他們人均收入在三百元左右。超出績溪當地人的水平不是一星半點,所以當時績溪農民很多都與上海人有過農產品的交易。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當時農村人經濟增長。

曾經上海的飛地:安徽省績溪縣

由於國家政策的問題,三線廠的建設前後只維持了十二年的時間。上海人回上海使三線廠逐步的走向衰敗和頹廢之中。其實當時上海方面提出:希望績溪交由上海市實行代管,上海人就可以繼續留在三線廠。畢竟幾萬人回上海,就業的壓力也是不小。只是當時安徽這邊不同意,其實這絕對是一個決策的失誤。如果績溪由上海代管,那績溪的發展絕對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三線廠就會持續發展,不會造成巨大的國有資產損失。安徽也有了一個近距離接觸上海的機會,當然這一切都成歷史。

曾經上海的飛地:安徽省績溪縣

現在,曾經在績溪的許多三線廠都只剩下殘垣斷壁,個別的三線廠都已經蕩然無存。或許再過多少年人們都只能在檔案中去找尋這段歷史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