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是不是我們搞外貿的都要失業了呢?

阿芳2517


外貿短期確實是利空,因為各個國家都封國了,只有口罩端的撿錢,但是其他方面雖然暫時不行了,也存在這巨大的潛力,容我細細說來。

一我們先覆盤世界格局的變化

之前什麼國際形勢,我國和美帝大打貿易戰,美國等西方老牌發達國際對我科技封鎖,賴於生活物資都大部分需要進口中國的,加之他國農業需要對接我國,談談打打的局面。現在疫情影響,格局發生變化了,我國作為首先受影響的國家,卻短時間打出了王炸,把傷害降到最低,同時向外輸出影響力,作為聯合國輪值主席,幫助世界各國抗疫,影響力正在看看顯現,美國和我們打貿易戰由於需要防疫物資也不得不暫時熄火,可以預想未來我國和外界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制定一部分貿易規則也不是沒有可能,那這裡就存在著大量的機會,需要外貿行業挖掘。

二人民幣國際化

美聯儲又開始薅羊毛了,開始降息撒錢加量化放水2.2萬億美元搞基建,之前好幾次拉著全球人民幫他們還債,現在還玩這套,已經有些國家反應過來了,作為全球第三大外匯儲備的人民幣,堅挺的我們,不薅羊毛的本幣未來將越來越受到青睞,第一目標在亞洲作為結算貨幣,亞洲佔全球人口的60%以上,有結算權就有話語權,不用細說,機會是巨大的。

簡單分析下,經濟層面的邏輯太多太複雜,大概就是如此,當疫情逐步褪去,那機會就是顯現的時候,各位加把勁,去賺全球的人民幣!




六線滾雪球


最近外貿行業很難!

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貢獻了將近30%的GDP,然而疫情爆發以來,出口行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貿易逆差425.9億元,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另據海關對2552家外貿樣本企業調查情況,80.6%的企業已經復工。

此外,上週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作出判斷,“外需訂單呈現萎縮態勢”,而從新聞媒體的報道看,多地外貿企業表示,由於海外新冠疫情快速蔓延,消費預期收縮,海外客戶紛紛取消或收縮外貿訂單規模,剛剛復工的外貿行業再次陷入冰點,下面這張圖最近在網上廣為流傳:

網上隨便搜索下,也是下面這樣的信息:

可以說,今年以來,有些外貿企業經營者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

停工,怕訂單沒法按期交貨;復工,怕員工不來;員工來了,怕訂單不來;訂單來了,怕原材料不來;貨生產好了,又擔心客戶收不了貨。

總之,相當一部分外貿企業因為海外訂單銳減或取消,已經再次進入停工狀態。

那麼,外貿企業從業人員會不會都失業呢?

答案當然是否。

一是有些需求會被延遲,但不會消失。疫情雖然影響了貿易,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進展,將來海外疫情解除之後,需求還會回來,所以即使有些人失業了,將來仍然會再就業。如同2月份國內一些餐飲企業一樣,目前已經在恢復之中,而1個多月之前,他們還是受災最重的行業。

二是有些新的需求會被激發。比如防疫類的物資,包括呼吸機、防護服、口罩等等,就拿呼吸機來說,1300多個零件,其中有1100多個只有中國可以生產,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疫情帶來的新需求,國內有些企業正在加班加點的生產。

三是因為疫情導致的航空、海運等物流方面的封閉問題,正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有關國家正在協商解決這些問題,以保證重要的物資能夠流動,所以問題,大家都意識到了,解決方案也已經在醞釀之中。困難是暫時的。

四是很多外貿企業自身也開始想辦法。我們看到浙江舟山、東莞、安徽等很多地方的領導都親自上陣,為當地企業和產品代言,為外貿企業打開內銷市場努力,這個其實是一條很多好的路子,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出口的產品質量普遍都很好,而努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也是近些年來大力發展的,所以有些外貿企業做內銷也是有機會的。


其實工業企業的問題還好了,總比餐飲旅遊類的企業日子好過,要知道,對他們來說,時間過去了, 補也補不回來,這方面製造業要好不少,所以不要過於焦慮,靜待疫情過去。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作為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肺炎疫情影響著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作為傳統外貿企業,延遲復工、租金照付、工人短缺、訂單違約等種種重壓之下,我們必須承認,面對當下嚴峻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和確診激增的海外疫情形式,靠傳統的方式做外貿遠遠不夠,必須加速推進外貿新業態和新模式。

我們必須看到,疫情之下,同樣會是很多外貿企業發展的拐點。做好自我隔離的同時,做好相關復工復產工作,把這次危機變成企業向前發展的一次機遇。個人覺得外貿類行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排查在手訂單,關注履約風險。

建議全面梳理和評估在手訂單,對於受到延期復工影響的可能延遲交付的訂單,及時與買家溝通,說明相關情況,爭取通過書面形式(郵件、補充協議、重籤合同等)與買家延長交貨期。對於受疫情影響確定無法履約的訂單,建議及時與買家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必要時取得中國貿促會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降低後期被買家反索賠風險。

2、提前安排運輸,關注物流風險。

目前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交通暫時受阻,因此應注意避免因物流原因導致的遲出運。特別是貿易中採用L/C支付方式下,應密切關注最遲裝船日期,必要時與買家協商修改最遲裝船日,預留好充足的裝船期,避免交單時產生不符點。同時,建議出口企業應積極關注國內港口、機場等重要交貨地點的運營情況,如果因疫情原因導致暫時封閉的,及時變更物流與倉儲。

3、梳理上游客戶,關注供應鏈風險。

建議出口企業積極與國內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評估供應商受疫情影響程度,確認復工時間、發貨安排等最新情況。對於上游供應較為緊張的情況,必要時制定國內供應商的備選方案或適當增加庫存,確保原材料供應安全。

4、敦促買方履約,關注收匯風險。

如遇海外買家詢問,建議出口企業積極與買家溝通,如實告知疫情現狀及最新進展,打消買家疑慮。如遇海外買家因疫情原因提出拒收貨物或者拖欠貨款,出口企業應向買家明確指出此次WHO公佈的臨時建議並不包含可能限制出口的貿易措施,據理力爭並妥善保存相關證據。若發生買家拖欠或拒收風險,請及時尋求中國信保的幫助,由中國信保代表中國企業向海外買家發起追討,維護出口企業合法權益。

另外,企業在自身層面應積極評判風險,盤整財務,優化產業結構等事項。

1. 覆盤去年的財務,開源節流,優化資源配置。

相信很多外貿老闆都很少去分析企業的財報。(甚至沒做財報)只知道自己口袋一年下來能存多少錢。如果你有時間靜下心來去分析你企業的財務情況,你就清楚的知道你的哪些業務線是賺錢的,哪些業務線是不賺錢的,還有資金的調配是否還有可優化的空間等等,很多不必要的開支在這次覆盤中就會充分優化,合理分配,如果這些開支用來拓展新的獲客渠道,企業或許能發展的更快一些。提前規劃今年企業的工作。比如制定目標銷售額,企業人才培養流程,營銷花費分配,人力成本分配,獎金制度等內容。

當你能把這些規劃的越細,你就會越清晰在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情。

2. 開展新的業務渠道,建立外貿獨立站。

目前很多外貿企業主也意識到了外貿獨立站的好處。有了獨立網站後,就有了自己網絡營銷的主陣地,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能形成自己的客戶數據庫,通過客戶對網站的訪問數據的分析,能更有效的配合你進行網站的營銷推廣在空窗期這段時間,工廠也沒辦法生產,那這段時間花時間去研究外貿獨立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少外貿傳統企業,就靠一個外貿獨立站撐起了整個工廠的業務,個人覺得大可在此方面大做文章。

3. 優化產品業務線,評定產業利益最大化。

傳統外貿企業最大的產業弊端,就是企業自身條件和外貿推廣環境都是鮮有變化的,企業應當經常分析產品組合中各個產品系列和產品項目的銷售、利潤和市場佔有率狀況,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總之,企業既不能把資源都集中在目前的主要產品上,忽視新產品開發,又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到未來的主要產品上,而是應該使各類產品處於一種合理的平衡狀態,在充分利用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實現最大利潤目標。


那年深冬...


女朋友在外貿公司,主要涉及酒店餐飲行業。目前的訂單量是嚴重下滑的。有朋友是做包裝禮盒,同樣受到嚴重影響。今年創匯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防護用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了。但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若國外疫情控制不住,在全球產業鏈當中,只有我們國家的產能最充足。這是一次機遇。危中有機。


股瑟股香


外貿總是要的,不論世界如何變化,疫情如何嚴重,國際間的貿易總不會徹底停滯。

顯然,因為疫情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爆發,各國之間都採取了閉關鎖國停學停工的防疫措施。從而導致國內外貿出口的公司工廠減少或取消了大部分訂單。相信,這是暫時的。世界需要中國這個製造工廠,中國製造工廠也需要世界。

只有在疫情不能短時間結束,且世界各國因為某些原因重新找到新的製造商的情況下,才不需要與中國貿易。不過現在看來,要將所有制造業完全轉移到國外,暫時看來也不太可能。

不過,可以看到疫情之下,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已很明顯。2020年世界經濟會有大的下滑,比08年更要嚴重得幾倍。不僅是外貿行業,國內的各行各業都會面臨新的考驗。缺少競爭力的企業將會倒閉淘汰。但只要能生存下去,必然有新的機遇。

俗話說,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度過寒冬便是春日。希望大家都能挺過去。


香幫主沉香


其實今年的疫情對於任何行業都是一場重大的洗禮,特別是中小企業,對於外貿行業來說剛結束完國內現在國外又大爆發,是致命的但是隻要公司還在,等疫情過去那麼訂單一定會大幅度的上漲,堅持總會有希望的


學歷提升彭


短期可能有這麼個情況存在,一旦疫情過啦了可能會有爆發的機會


極度魔境


不會!短期影響會有的,長期不會,因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靠喝西北風就能活下去,生活還要繼續,所以,必然還要消費!


與風雨同舟同行


目前,國外疫情暴發,持續的時間也不確定,外貿面對的困難確實很大。但困難是暫時的,沒有業務的人員,也可以先考慮別的行業,過了這個難關,業務就會多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