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我國廣西凌雲縣有8個鄉鎮種植油茶,但由於種種原因,各地油茶產量多年不佳,呈現低產發展態勢始終未曾改善。為此,必須結合現實,探明該縣油茶低產的主要原因。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1廣西凌雲縣油茶種植發展現狀

在廣西,油茶種植擁有悠久歷史,其中許多縣鄉鎮以種植普通的中果油茶為主。目前,廣西凌雲縣的8個鄉鎮種植油茶麵積超過1.7萬hm²,其中還有超過500個村民小組專門種植油茶林。雖然當前油茶種植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但其實際發展現狀堪憂,整體表現為種植狀況不良,油茶產量相對低下,這也導致了該縣在油茶種植發展方面陷入尷尬局面。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2廣西凌雲縣油茶種植低產原因

凌雲縣在油茶種植方面持續低產,這嚴重影響了地方油茶種植經濟收益,導致其低產的原因可從油茶經營管理與油茶品種技術把控兩方面來展開分析。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2.1經營管理層面問題

雖然凌雲縣8個鄉鎮都種植油茶,但他們在經營管理方面多年走粗放型路線,對油茶生產的整體認識明顯不足,且缺乏大量資金投入。例如,某些油茶林存在長期失管問題,其長勢不旺導致產量嚴重下降,在大小年該狀況變化幅度更加明顯。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林相混亂的半荒蕪油茶林種植狀態。另外,某些油茶林在撫育管理方面嚴重缺乏有效對策,大量鋤草和順坡耕作都導致雨水直接沖刷地表,造成水土嚴重流失。這些都不利於當地油茶林種植過程中的保水保土以及保肥,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退化、板結等現象,無法保證油茶生長質量。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從林分與種植密度管理方面來看,目前該縣存在嚴重的油茶林林分衰老問題,這主要是由當地油茶林自然更新能力較差所致。有些油茶林林分樹齡相對偏大,其養分不足,易出現早衰現象。一旦油茶樹發育進入早衰階段,其生理機能就會大幅度減弱,代謝水平與自然更新能力下降,導致出現大量油茶樹冠禿、大枝枯死、開花不結實、落花落果等不利種植狀況。就廣西油茶種植發展狀況來看,許多地區的油茶種植都沿承老油茶園種植管理模式思路,所以在油茶樹種種植方面採用苗定種植與種植直播,總體來看其種植管理技術略顯落後,油茶整體成苗率並不高,而且存在嚴重的缺株問題,在常年粗放管理態勢下,老油茶園在植株老化方面死亡率不斷攀升,整體油茶林相狀況也令人擔憂。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在油茶林的種植密度方面,凌雲縣鄉鎮地方存在嚴重的林分結構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為油茶林密度不均,某些地區林分密度在4000株/hm²甚至以上,有些區域卻只有700株/hm²,而且某些油茶樹處於半野生狀態,這就導致區域內油茶樹形成了荒蕪油茶混交林種植狀況,油茶產量得不到良好保證。按照統計表明,該縣的油茶林年平均每667m²產油量相當低,只能維持在0.3-2kg,產值不堪。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2.2品種技術把控層面問題

當前,該縣油茶林種植多以實生苗定植或種子直播種植為主,但由於種植經營水平與品種種植把控技術偏低,縣內油茶種植的成苗率嚴重不達標,出現缺株問題。考慮到油茶屬於異花授粉植物,但廣西當地在油茶林種植方面卻以天然雜交為主,油茶園內樹種過度豐富,這些樹種在花期、成熟期、果色與果形等方面差異偏大,所以就存在嚴重的品種混雜現象問題。經過調查研究也發現,該縣在油茶品種種植方面存在小面積的品種混雜植栽問題,其中包括了矮灌型、矮幹開張型、直立型與高幹散生型,品種混雜也導致該縣油茶產量僅能佔到全縣總產量的28%。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廣西凌雲縣油茶種植生產優化措施

為解決上述問題,某縣在油茶種植生產方面必須走優化路線,如強化經營管理對策,實現立體化經營管理模式,並做到有效把控良種技術。

3.1對油茶林種植的立體經營管理

考慮到油茶林的低產原因,該縣希望首先在油茶林種植經營管理方面展開工作,在油茶林田間種植綠豆、黃豆等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類植物或蕎麥,同時種植了西瓜、花生、芝麻等矮稈作物與油料作物。再配合種植林地墾複、施肥,為地方油茶林形成了多層次且豐富有效的立體化種植結構。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該結構強調耕撫結合,希望通過間種來改良土壤、強化土壤肥力、改變傳統油茶林低產窘境。在撫育管理方面,主要針對成林進行細緻管理,保證每年定期除草1~3次,一般選擇在秋冬季節墾複深挖(秋冬各一次),墾複深挖深度控制在15~25cm,並做到坡度為15°~20°的全墾種植,再根據生長狀況來選擇性施肥,最後在採果後立刻修剪油茶林,確保其樹冠投影內淺外深。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當地油茶林種植也採用了立體種植方式,一方面降低油茶林的近地層溫度,另一方面增加其林內溼度,希望以此來加大環境日較差,進而有效改善油茶林的小氣候狀況,間接提高油茶林經濟產量。在立體種植過程中還在油茶林的幼林部分間植了貓尾草。經過實踐表明,在種植了這種中藥植物後油茶幼林的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藉助貓尾草特有的根瘤固氮作用,加速了油茶本身生長,對增產增效產生極大促進作用。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2撫育改造

採取合理墾複、疏林補植、密林間伐和追肥撫育、修枝整形培育樹冠、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使之達到豐產穩產的效果。

3.2.1清理林地;每年11月清除林中的雜灌木和有害雜草等,有利於油茶林的墾複管理和果實採收。

3.2.2密度調整;在每年11—12月對過密林分進行疏伐,本著照顧均勻的原則,伐去老弱病株,伐根平地面高度。將保留生長正常的油茶樹按株行距2mx3m進行疏伐,過稀的適當補植,根據不同的坡度使油茶林保留1650株/hm²左右。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2.3整形修剪;每年11月對樹型過分鬱閉的油茶樹進行整形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剪去過密的交叉枝、重疊枝、過弱的營養枝、病蟲枝和直立的大枝,開好“天窗”,培養良好的樹冠結構,促進光合作用和花芽分化,提高內膛枝結果能力。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2.4 墾複深挖;“冬挖金、夏挖銀”是群眾對油茶墾複的總結。冬天深墾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清除雜草和消滅越冬病蟲害;夏天正是新梢、果實生長的關鍵時期,結合除草淺墾培蔸可增強抗旱能力,促進油茶樹的良性生長,有利於保花保果。墾復要因地、因時開挖,一般冬春深挖,夏季淺挖,冠外深挖,冠內淺挖。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墾複深挖,墾複的次數一般為3年一深挖、1年一淺鋤。根據地勢不同,主要採取“帶狀墾挖或穴墾”的方式,即在密度相對稀疏的林地先全面砍除雜草灌木,然後圍繞油茶植株的樹冠垂直投影處淺墾10~15cm,邊挖土、邊培根,並將雜草灌木埋入植株樹盤內,在密度相對合理的林地採取帶狀墾挖的方式進行墾複深挖。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2.5 合理施肥;在每年的10—12月全面除草、追肥,促進樹冠生長。方法:在樹冠滴水梯級裡側開一條深15cm左右、溝長等於水平(左右)樹冠幅的“一”字形施肥溝,鏟淨施肥溝周邊40cm範圍內的草根,將肥料均勻撒施於溝內,及時覆土蓋肥。每株每年施三元複合肥1.5g,通過合理修剪和追肥撫育,可使產量增長30%以上。結合冬墾時進行,春季適當施複合肥。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3病蟲防治、保花保果

油茶成林中為害最為嚴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軟腐病,不但造成當年損失,還會影響次年產量,衰弱樹勢,嚴重時造成整株死亡,而油茶屬果樹林,以產果為主,必經開花才結果,因此必須進行保花保果;油茶病蟲害多以綜合治理和預防為主、化學農藥防治為輔;結合樹冠管理,每年在1—7月定期噴灑波爾多液、赤黴素等殺菌劑和保花劑可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主要害蟲有油茶毒蛾、蛀莖蟲、茶梢蛾、天牛、象鼻蟲、尺蠖和金龜子等。油茶病蟲害防治可分為物理、生物、化學三種。堅實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營林技術為基礎,生物防治為重點,輔以藥物防治相接合,把握“治早、治小、治好”的原則。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3.4改良油茶林種植的品種特性

該縣擁有0.9萬hm²老油茶林,佔到了縣內整體油茶林種植面積的50%以上,所以對老油茶林的技術改造也成為關鍵。首先是選育良種,結合地方原有油茶品種並大規模引進新品系,通過高篩選來提高油茶產量,確保種植培育那些單株出油率較高的品種。為此,當地還建立了種苗繁育圃與種質圃,從廣東、湖南等地引進全新優良品種進行試驗,全面觀察分析新品種的營養生長狀態、開花動態、花朵形態與果實發育狀況。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結果表明,引進新品種的整體種植走勢較好,其營養生長率較高且具有高強抗性,有些新品種已經開花結果,使當地油茶林栽培種植大幅度增益。其次是預植更新,在立地條件較好的狀態下對某些林相不整齊的油茶單株進行改造,主要針對對象就是那些鬱閉度在0.5以下以及樹齡偏老的油茶林區域。按照1200~2000株/hm²的比例全面整地造林,並在整地造林後第二年逐漸伐除原有老植株,確保新植株的健康成長。

凌雲縣油茶低產原因分析,及生產措施,來這裡教你怎麼做!

4結語

精細化、有針對性的經營管理與油茶林良種改造才能解決地方油茶低產問題。為此本文也提出了一系列生產措施,強調深層次分類經營管理與技術改造,希望為廣西凌雲縣油茶未來高產種植帶來技術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