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思錄15條:勇氣是逆境綻放的光芒,真誠與本心也是

  • 1、茨威格說,勇氣是逆境中綻放的光芒。
  • 其實,真誠、善良、人性、本心,哪一個不是逆境中的光芒?

碎思錄15條:勇氣是逆境綻放的光芒,真誠與本心也是

  • 2、馬家輝跟梁文道對談:你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比你大。
  • 或許,讓做的事情比你大,還是比你小,這玩意就叫格局吧。
  • 3、在互聯網上,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做到正直、有影響力、不觸碰瘋子這三件事。
  • 所以,越來越沒興趣在網上講理了。
  • 4、熵,是任何管理者乃至人生管理者都應重視的概念。
  • 熵在生活裡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對於任何一件事,如果你不在上面投入時間和精力,它一定會越來越混亂。
碎思錄15條:勇氣是逆境綻放的光芒,真誠與本心也是

  • 5、鮑曼說,知識是粗糙的,而生活是微妙的。
  • 所以,鮑曼從不追究建立宏大的理論體系,他關注的是普通大眾的生活境況,是現實生活的闡釋者。
  • 6、公司的本質,是一群人做一件事,而不是一個臃腫的體系
  • 這好像是傅盛說的吧。很多事兒,最難的是回到本質,敬畏最基礎的規矩、規則、規律。
  • 7、羅胖說,體制內不是僵化的概念,凡是束縛了你的創新、活力的舒適區,都算是“體制內”。
  • 所以,有些沒有體制內的外形,卻有了體制內的內核;有些有著體制內的外形,卻有著體制外的內核。不能一概而論,欺騙自己。
  • 8、比大數據更可靠的是價值觀。
  • 可惜,我們往往只看到了數據,或者十萬加,而忽略了價值意義。
  • 9、99%的人是一種活法,1%的人是無數種活法。
  • 悲哀的是,我們多數人在99%當中掙扎,還自以為是那1%。
  • 10、劉恆最近有個很讚的演講,關於電影力量的三個維度(《文藝報》),概括出電影藝術形而上(道)、形而下(器)、形而中(心)的十五個正反詞,很到位:生與死、愛與恨、善與惡、福與禍、新與舊;悲與喜、信與疑、雅與俗、深與淺、虛與實;先與後、主與次、加與減、緩與急、強與弱。
  • 劉恆講的是電影創作,同樣適用於虛構與非虛構寫作。


碎思錄15條:勇氣是逆境綻放的光芒,真誠與本心也是


  • 11、王凡森說,建構知識樹,在上面去掛不同的東西,形成關心領域的主幹和枝葉。
  • 這,何嘗不是海量信息面前努力讓自己不迷惘的辦法。
  • 12、一個在武漢給醫務工作者送飯的騎手說:這次也輪到我們高尚一回了。
  • 這句話令我念茲在茲:高尚絕不是一種世俗的排序,他是隱藏於個體內心深處的光芒。
  • 13、生活敬畏常識、理性、規律;寫作敬畏感性、非常識、個體感受。
  • 女作家馬蒂森在《寫作課》中的告誡,有助於我們處理生活與文學。
  • 14、男人和女人們企圖生存下去,並通過消耗他們偶然獲得的個人資源,去創造意義。
  • 鮑曼像個毒舌一樣,審視著主導世界邏輯的消費與慾望,我們這一生,不就是這麼回事兒?
  • 15、英劇《國家機密》,塑造了一名副首相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抉擇:對公共利益的堅守、遵從內心的聲音、不懼外界壓力與利益集團的攻擊……
  • 物以稀為貴。丘吉爾一樣的紳士形象,在當下公共場域裡,太稀少了。正因為現實中難尋,被電視劇忽悠一下,明知是編的,竟然也小感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