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結果是直腸癌,活檢病理分析做什麼?

用戶5273830631152


腸鏡結果是直腸癌,指的是腸鏡下病人病灶的形態學上與真正的直腸癌形態上學基本一致的。這和超聲檢查、CT檢查、磁共振檢查後,影像醫生時作出的影像診斷,道理都是一樣的。但這些都 不是癌症診斷的金指標,只有活檢病理檢查找到了真正的癌細胞,才可能確診為直腸癌。

當然,能夠從腸鏡檢查的形態學,醫生就下診斷為直腸癌,說明病人的病灶的形態學方面的表現,已經是非常典型的直腸癌表現了,基本上也是問題不太了。但大家都知道,醫療上的任何事情,都涉及人的健康與生命,容不得半點差錯,所以,醫療追求的結果,向來都是100%準確,這是活檢病理分析的必要性。


普外科李家大夫


在胃腸肝膽外科工作多年,確實遇到這種帶著濃重疑慮的患者或家屬,我要做的不是去擠兌他們的醫學常識,而是細心為其講解其中道理。相信很多人聽後,都會表示理解。

腸鏡結果是直腸癌,那是醫生憑藉經驗和直腸腫瘤性質所下的診斷,有時候結果會有失偏頗。

我以前就遇到過一個直腸間質瘤的病人,術前做直腸指檢,高度懷疑是腸癌,但後來病檢結果是間質瘤。和直腸癌想比,間質瘤預後效果比癌症要好得多,而且不需要放化療。

腸鏡的結果,沒有哪個腸鏡醫生敢直接發“直腸癌”的報告,而是用“考慮”、“懷疑”、“可能性大”等字眼以示區別。

就算醫生說很大可能性是直腸癌,但也不能毛毛糙糙按照直腸癌的手術方法來進行。直腸癌手術切除範圍大,萬一術後病理檢查不是癌症,這樣不僅對病人不負責,醫學也不嚴謹。

病理檢查對大多數癌症而言,是診斷的金標準!

通過病理檢查明確腫瘤性質,才能指導最終的治療方案。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有經驗的內鏡檢查醫師雖然從肉眼直視下也可以診斷直腸癌,如菜花樣突起,表面潰瘍出血,組織脆易出血,受侵腸段僵硬等。但要確診必須以病變組織的病檢結果為準。這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病理檢查首先要從疑似或病變的組織中取活檢,然後送病理科檢查,經過組織脫水,蠟塊,染色,切片等再在顯微鏡下檢查就可以明確是否癌症或其它病變組織。有的病變從肉眼看大同小異,但病檢就會原形畢露。

此外,病檢還可以對惡性腫瘤進行分類分型,明確其惡性程度,除了指導手術切除的廣度和範圍,對術化療藥物選擇尤其重要。不同細胞類型的腫瘤對化療藥物的敏感度不一樣。

第三,現在還對腫瘤細胞進行免疫組化檢查分析,對腫瘤的後續治療和預後判斷有指導作用。

總之,腸鏡檢查,組織活檢,病理檢查是醫療常規,每個環節都不可少。


E路有我相伴


首先,癌症的診斷是以細胞診斷為確診!憑直腸鏡是醫生可視情況下的經驗診斷!可有偽象,所以要有病理診斷才是最終診斷!再說癌症細胞也因分化不同,其與後差異很大!治療原則也不相同。分化較好的,以手術切除為主!分化差的就以放化療為主!所以,所有惡變細胞都要有病理學診斷。


高小411


活檢病理是為了分清癌症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