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某種程度上而言,家暴比出軌更可怕,家暴可怕的地方不是身體上的傷害,而是對女性自尊和獨立性的損害,可以讓女性完全喪失自尊,依附於施暴者,出現“受虐婦女綜合症”,沒有了自己的人格。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所以女性在結婚之前,真的很有必要分析一下你的男朋友是不是具有“家暴傾向”,這也是防患於未然,可能很多人有疑問,覺得我對象結婚前沒打過我,他打我都是結婚後動手的,我怎麼可能在結婚前就判斷出他有沒有家暴傾向呢?

那是因為在沒有得到你之前,他一直在掩飾自己的家暴傾向,既然是掩飾,就一定能露出破綻,你只需要看到這些破綻就可以自行判斷。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家暴的產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對應著家暴三要素,那就是“強控制慾群體”,“控制失敗”,“暴力加碼”,從避開家暴的角度,需要針對性避開,“強控制慾群體”,“控制失敗”,“暴力加碼”,有家暴傾向的人,我們可以將他們稱之為“潛在傷害者”,我們先了解這些專業名詞,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解釋。

家暴的目的在於控制,家暴的出現是其他手段控制力不足,輔加暴力威懾,加大恐嚇力度的手段。所以潛在傷害者”都屬於“強控制慾群體”中的失敗者,他們沒有其他有效手段去控制對方,所以“控制失敗”然後“暴力加碼”。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有本事的控制方,往往是使用非暴力的形式,完全控制另一方,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領導能夠命令你,讓你臣服,是因為他掌握了你的經濟命脈,僅這這一點就能控制你,根本不屑於使用暴力,暴力是人人害怕的東西,也是為了控制,最後才使用的終極手段。

所以很多家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控制失敗後,產生暴力加碼,而這個暴力加碼也有可能是不斷地試探中決定是否加碼,在你們爭吵過程中,他會暴怒,他會對你拉扯,可能會砸物品,也許他會自己扇自己,用頭撞牆,做一些和他平時“完美”的樣子大相徑庭的行為,這已經很危險了,下一步就是暴力升級了,如果女生髮現你的男友有這種行為,不要激怒他,找一個適當的時機,有多遠跑多遠。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我們明白了以上這些信息,就不難判斷出,一位“潛在傷害者”所擁有的一些特性,都有哪些呢?

一、強控制慾

家暴實施者無一例外都是強控制慾者,他們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通常自以為是、固執己見,從不認為錯在自己身上,將對方看成自己的附屬品,敏感多疑,試圖控制你的社交、性格、工作等一切行為,他不會理解你也是一個人,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他所要的一切只是要你“聽他話”。

二、弱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會不會在意對方的感受,所以弱共情能力的人根本不懂得尊重對方的想法和情緒,他們極度自我,只關注自己的情感和需要,缺乏對他人情緒的敏感,你問他你打我的時候你難道不愧疚嗎?他會說是你氣我的,你要是不怎麼怎麼樣,我就不會動手等之類的強行為自己辯解

三、情緒不穩定

喜怒無常,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不知道哪一句說錯了,就開始大發雷霆,根本讓人看不透他的脾氣,這其實也是控制慾強的表現,當他認為事情不按預期發展或脫離可控範圍的時候,容易失去理智,不分時機和地點地宣洩自己情緒。情緒發洩會偏向極端化,例如大吵大鬧,摔東西,甚至動手打人,脾氣好的時候也算是正常人,但是跟這種人相處很累的,每時每刻你都戰戰兢兢,就怕激怒他。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四、高度自戀

高度自戀也是極端自我的一種體現,他們自視甚高,但是內心體驗其實是非常的自卑,無法接受真實自我與想象的落差,抗擊挫折能力很差,一旦受到對自我的打擊,很可能會作出極端的傷害行為,也就是說面對你的批評,往往暴力解決,讓你閉嘴,迴避現實。

五、缺少精神支持

一般潛在傷害者人際關係很一般,朋友不多,家人疏離,個人能力又不強,所以在外面極少獲得尊重,也很難利用身邊的支持資源幫助自己渡過難關,所以控制手段缺乏,就只能實施暴力手段。

六、童年傷害

潛在傷害者或多或少都有著童年傷害的經歷,所以在婚前詳細瞭解其原生家庭是很有必要的,很有可能他曾經就是那個被家人虐待的人,因為自己當時弱小,在暴力面前無法抵抗,同時也發現,暴力會讓自己屈服,所以他的無意識中會有這樣一種觀念,暴力的對象會屈服,同時施暴的一方象徵著強大。所以,習慣於家暴的人,可能就是小時候被家暴的對象,或者家暴的見證者。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那麼,如果你的男朋友是一個潛在傷害者,你還是抽個機會及時逃離的好,因為有家暴傾向的人,家暴現象其實會越來越嚴重,因為只要受害者第一次遭受家暴後原諒了施暴者,就等於接受了他造成家暴的扭曲人格,就等於默許縱容了施暴者重複此種行為,就等於包庇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變本加厲,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的具體體現。

如果不幸你已經進入婚姻,家暴已經產生,那麼面對家暴,你已經怎麼做呢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一、不要認錯

面對這類人,不要說“都是我的錯”試圖安撫對方

,不要因為害怕就試圖把對方的痛苦轉移到自己身上,他們只會變本加厲的。

二、暴力反抗

這個暴力反抗不是讓你跟他對打,事實上你也很難打得過,家暴的目的是控制,而暴力是所有人都害怕的東西,一旦發現自己沒有暴力優勢,家暴者就會果斷的放棄暴力控制,選擇其他非暴力控制方式,例如你年幼的時候,爸媽通過打罵可以控制你,但是你成人後,他們打不贏你,往往會選擇新的控制辦法,例如打感情牌,哭訴子女不孝,借用輿論壓力等,你想讓他停止暴力行為,就是想辦法跟他形成力量均勢甚至碾壓,你可以找親戚朋友,找父母,找警察,借用社會的暴力,壯大自己的能力。

三、打消對方控制慾

提高獨立處事能力,針對性的打壓其控制慾,不要怕激怒他,激怒他你就發揮你的“社會暴力”,藉助警察、婦聯等力量,讓對方意識到,無論如何都不能完全控制你,經濟上不能,暴力上更不能,對你的控制慾自然開始下降,而且反而會被你控制。


有家暴傾向的人會有哪些潛在特徵?明白這些才能避免悲劇


對於強控制慾群體,控制是絕對的,平等是不存在的,要不控制對方,要不就被對方控制。

我是南音,多年情感諮詢工作與心理學研究,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