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少年時期,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隨著年齡的增進,應該多接觸真正第一流的世界文學作品了。


什麼樣的作品是適合青少年閱讀的?什麼樣的作品又是西方文學中最強悍、最文雅、最詭異、最耐讀的?許多好書,會讓青少年感覺到世界危機四伏,但從未對未來失去憧憬和期待,比如一些童話作品和經歷坎坷的藝術家的傳記,前者可以激發人的想象力,後者可以勉勵我們在遭遇挫折時有百折不回的前行的勇氣。


今天夜讀推薦的書單,來自兩位作家遲子建和劉緒源,或許如他們所言,有這樣的書“墊底”,再碰到什麼作品,心裡都不會發怵了。


文字的美像天庭的陽光

遲子建(作家)

(刊於文學報2005年7月21日)


少年時期,最好少讀恐怖小說。那樣你會覺得世界危機四伏,而對未來過早地喪失憧憬。少年時期,應多讀一些童話作品和經歷坎坷的藝術家的傳記,前者可以激發人的想象力,後者可以勉勵我們在遭遇挫折時有百折不回的前行的勇氣。


文字看上去是寂靜的,其實它是有色彩和韻律的。文字散發的氣息和它瀰漫出的奼紫嫣紅的色彩,只有通過朗誦才能獲得最完美的體現,所以我覺得少年時期應該養成朗誦的好習慣。當文字的美在朗誦聲中像天庭潑灑到人間的陽光一樣四處綻放的時候,爛漫與優雅的藝術氣質也就不知不覺地在我們身上生成!


童話類

我覺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以及王爾德的童話都是必讀的書,童話永遠都是春天的第一抹新綠,會給人帶來無邊的遐想。它們對人性美好的那種歌頌,會使我們在遭遇生活的挫折時,仍然滿懷憧憬和希望。這些書有多種譯本,因而不推薦具體的版本和出版社。


《堂吉訶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這是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女士翻譯的小說。她的譯文凝練而優美,讀起來輕鬆愉快、詼諧幽默。這本書也可以引發我們關於“英雄”這個話題的思考和討論。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著 楊絳/譯


《唐宋詞選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朗誦是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適宜朗誦的作品非唐詩宋詞莫屬。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清新、溫庭筠的華美、蘇軾的達觀、李清照的婉約、辛棄疾的樸素,都是最不該遺失的古風。閱讀和朗誦它們,沐浴那一縷縷遠逝的微風,會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唐宋詞選注》 唐圭璋/主編


《莫扎特》上海音樂出版社1990年版

莫扎特被譽為“音樂神童”,瞭解他的經歷,有助於我們理解他的音樂。他的音樂很適合孩子們欣賞,純淨自然,清新優美。


《梵高傳》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梵高是最傑出的畫家。他對繪畫的那種痴迷,他所經歷的生之痛苦,以及他去世後畫作所得到的世人廣泛的承認,都令人深思。從梵高身上,我們可以獲知什麼才是“激情”。少年正是激情萌生的年代,看這本書,可以提前讓那些熱愛藝術的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那就是:藝術不僅僅需要激情,也需要苦難。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梵高傳》歐文·斯通/著 常濤/譯


《紅樓夢》

這是四大名著中最具生活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作品。它是我們文學的驕傲,早讀早受益。建議讀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一是大開本,視覺效果好;二是有彩色插圖,註釋淺顯易懂。


《懺悔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這是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盧梭的一部傳世之作。作家在著述中所持有的平民立場和對社會的批判精神,值得我們尊敬。此外,從這部書中,我們可以獲知:惟有真實才具有震撼人的力量。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得道的真理者,但人人都可以做一個真實的人。


《獵人日記》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年版

屠格涅夫的作品很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它在描摹風景上是那麼的恬靜、自然,唯美,看他的作品猶如欣賞一幅幅絢麗的俄羅斯油畫。他的作品還散發著一縷淡淡的憂愁。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憂愁也是美好的。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獵人日記》 屠格涅夫/著 黃裳/譯


《孔子傳》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孔子被尊稱為“聖人”。讀聖人的作品,對孩子們來說可能過於艱澀了。先讀讀這本通俗的《孔子傳》,對他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樣再看白話註釋的他的作品時,就不會那麼吃力了。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應該有所瞭解。


《博物志》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都市中的孩子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而人的成長是離不開大自然的關懷的。這是法國古典作家,朱爾·勒納爾的作品,他在裡面寫了那麼多可愛的生靈,喚起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比如他用一句話就把蝴蝶寫絕了:對摺的情書,在尋找花兒的地址。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博物志》勒納爾/著 蔡惠廷/譯


掛一漏萬的書單

劉緒源(兒童文學評論家)

(刊於文學報2005年7月7日)


《小艾來了》

(少年兒童出版社)

[美]湯普森(文)、奈特(圖)


《小飛人三部曲》

(湖南人民出版社)

[瑞典]林格倫 任溶溶/譯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接力出版社)

[日]佐野洋子(文、圖)


《夏洛的網》

(上海譯文出版社)

[美]懷特 任溶溶/譯


《我的媽媽是精靈》

(春風文藝出版社)

[中國]陳丹燕


《水滸傳》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施耐庵


《西遊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吳承恩


《彷徨》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魯迅


《斯·茨威格小說選》

(外國文學出版社)

[奧地利]茨威格 張玉書等/譯


《梅里美小說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法]梅里美 鄭永慧/譯


小艾是充滿童趣的小女孩,她才6歲,長年住在紐約的大酒店裡。沒聽說過她有爸爸。她的媽媽很有錢或者很有背景,也可能很神秘吧,反正老在外面玩,卻從不來看她。她有一個保姆陪伴,要什麼她都會順口說一句“請記賬”。這套畫書(中國版共三本)主要是寫她的任性頑皮,她的一舉一動都能讓你笑個不停,而這一切肯定不是亂編的,無論是文字還是畫,都有著相當紮實的生活依據。在你被她的無拘無束的童心帶動著,彷彿回到童年的世界裡時,也請你體驗一下她內心的強烈的孤獨。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林格倫筆下的小飛人卡爾松與小艾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是上世紀50年代的作品。作家放肆地表現頑童的狂野的天性,給兒童文學創作帶來了全新的氣象,也使兒童們從此不必再認為只有規規矩矩才是他們惟一的生存方式。但其實這些高明的作家並沒有走向另一極端,他們還是在適當的地方暗示了家庭和社會秩序的重要。這位瑞典的小飛人和美國的小艾一樣,也有著普通孩子的隱秘渴望。


不要以為圖畫書只有小小孩才能看,有的畫書內涵很深,能從小讀到老。幾米的有些作品就屬此類。這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也是百讀不厭的,它的寓意十分複雜。我曾故作驚人之語,在一篇文章中一氣提出了書中所蘊含的七個人生難題,它們是:生與死,豢養與自由,愛與被愛,相愛與自戀,愛的代價,充滿幻覺的童年與平實真切的人生,喪失自我與把握主體性……故事我就不復述了,你們不妨看看書,看作者是否真有這樣多重的思考,而他又是怎樣在藝術創作中融會這一切的。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威伯是一隻豬,夏洛是一隻蜘蛛,這大家都知道了。為救威伯,夏洛永遠地消失了。懷特的不朽童話能讓人讀懂友誼和死亡。陳丹燕的作品同樣讓我們體驗到了美好的東西的消失——那是永遠的消失,什麼也帶不走。於是我們知道了珍惜。最近這十幾年裡,中國作家寫了很多“幻想小說”,我以為這本是最好的。


《水滸傳》是真正稱得上“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小說。雖然也有不少糟粕,但卻是愛好文學的中國讀者所不能不讀的。它那古代白話文的敘述和對話,簡白爽朗,表現力極強,語言功力遠在《三國演義》之上,更別說《說岳全傳》之類的書了。而《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惟一可被強稱為“兒童文學”的書,那故事、細節、人物中滿溢著的童趣,使它具有了永久的魅力。


雖然語文課本中也選魯迅的作品,但自己用心讀,作為純小說讀,感覺將完全不同。我在16歲前一點也讀不懂魯迅,看不出他的文章好在哪裡;一到了16歲,似乎一夜間開竅了,拿起他的書來,只覺得字裡行間,滿目燦爛,恨不得把所有的句子全背下來。能背了,還愛痴痴地捧著書念,“彷彿嘴裡含了個千斤重的大橄欖”。我最早入迷的是《記念劉和珍君》《憶韋素園君》《憶劉半農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還有就是這本《彷徨》。


給孩子的書單,文字之美可以抵達世界角落


隨著年齡的增進,應該多接觸真正第一流的世界文學作品了。《斯·茨威格小說選》是當之無愧的。至於《梅里美小說選》,則不僅是第一流的,而且是西方文學中最強悍、最文雅、最詭異、最耐讀的書。有這樣的書“墊底”,再碰到什麼作品,心裡都不會發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