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這次更新的焦德海支系圖譜不包含之前發過的張壽臣 和朱闊泉 。即便去了這兩大支系,這張圖譜還是很龐大的。原因是焦德海大概是,不是大概,就是“相聲八德”裡徒弟和傳承最好的,因為的大徒弟張壽臣領導相聲界將近四五十年,不但收徒眾多而且還給焦德海代拉了不少徒弟。焦德海徒弟裡比較有名的還有李壽增,於俊波、於堃江、白葆亭等。因此,焦德海的徒子徒孫幾乎佔據了中國相聲界的半壁江山,最關鍵原因是有兩位相聲史上的絕對牛人張壽臣和侯寶林的存在,因此焦德海的徒子徒孫們是相聲八德傳人裡最有出息的。下面簡單介紹幾位牛人: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這十個丫頭我可隨便挑倆啊!—《福壽全》


李壽增

1931年由張壽臣代拉師弟,成為相聲前輩焦德海的弟子,藝名李壽增。1943年7月,由他牽頭,在濟南大觀園開設晨光茶社會。同年,他毅然投身藝海表演相聲,並專職負責茶社的管理工作。1937年以前,他為趙佩茹捧哏,演出於北京、天津、濟南等地的相聲場子和電臺。1954年由濟南調入天津市曲藝團,又重新與趙結為搭檔。他們合作演出的相聲曲目計有一百餘段,傳統節目有八十多段。1962年至“文革”前,他為徐德魁捧哏,常演的曲目有《俏皮話》、《警民一家》等。他的捧哏以嚴實穩健著稱,還能因人而異,調整自己的表演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合作對象。即使是給青少年演員捧哏,依舊使人感覺捧逗一體,堪稱一絕。

馬三立《扒馬褂》中說的李德林就是他。

和趙佩茹說的這段《福壽全》中角色就是他的真實寫照,“我是專應堂會,一般的堂會都是由我來接洽”,可見其不光業務很強組織能力也十分突出。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這個驢啊和老虎不常見面

常連安說相聲活路較寬,捧逗皆能,尤其擅長說單口相聲和唱太平歌詞。他與二蘑菇合說的相聲及他唱的太平歌詞,曾長時間在北京的電臺播放,家喻戶曉。他和長子常寶堃、次子常寶霖、三子常寶霆、四子常寶華、五子常寶慶、六子常寶豐及其孫常貴田(常寶堃之子)、常貴德(常寶霆之子)、常貴升(常寶霖之子)等都說相聲,代有傳人,人稱“常氏相聲世家”。

他創辦的啟明茶社就是相聲界的黃埔軍校,一大批相聲名家在此起步。新中國成立後,天津市成立了民辦公助的曲藝演出團體—天津市曲藝工作團,首任團長就是常連安。常家相聲百年的歷史,是半部中國相聲發展史。

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常家在天津辦了兩場相聲專場。一家子就能辦一臺相聲晚會的,只此一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風吹水面層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郭君全寶

郭全寶(1920年11月30日-2004年7月12日),北京人,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演員。

8歲拜師王少雲學習唱京劇丑角。11歲起在天橋平民茶園裡與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裝滑稽二簧,期間拜於俊波為師學說相聲,並與侯寶林、白全福等同臺演出。14歲起輾轉於京、津、濟南一帶表演相聲。1951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先後與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郝愛民等合作表演相聲。單演單口和鬧活,如《捉放曹》、《黃鶴樓》、《耍猴》、《借火》等,其中1957年由其逗哏的相聲《好啊,好》曾流行全國。晚年與羅榮壽合作表演雙簧。

2004年7月12日17時50分,郭全寶因患癌症在北京垂楊柳醫院逝世,享年83歲。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掌櫃的別讓了,賠了

白全福(1919年一1993年),生於北京的一個藝人世家,相聲大師。他是天橋著名藝人“雲裡飛”之後,幼年隨父親“雲裡飛二世”學滑稽京劇。15歲說相聲,18歲正式拜於俊波為師。出師後,與羅榮壽、郭全寶等在濟南演出。1942年末回到北京,在啟明茶社與常寶霆合作,珠聯璧合,在相聲界頗負盛譽。解放後,先後加入天津紅風曲藝社,天津廣播說唱團,天津市曲藝團。他被攆出藝壇,到一個設備廠看大門,精神上的折磨,使白全福神經失調,成了半身不遂,嘴歪了,耳也聾了。“四人幫”垮臺後,白全福以驚人的毅力重返舞臺,表現出較高的藝術素養。1993年去世。白全福對相聲藝術刻意求新,另闢蹊徑,逐漸形成了自己“捧中有逗,以相助生,滑稽醒目,熱情豪放”的捧哏藝術風格。在單口相聲的表演上,他也有獨到之處。白全福為人正直善良,忠厚謙和,坦誠熱忱。白全福對相聲藝術事業極為關心,帶徒傳藝,積極培養相聲藝術人才。代表作有:《不同風格》《聽廣播》《養豬迷》《向他學習》《水車問題》 《一枝新花》《笑災樂禍》《諸葛亮遇險》《愛什麼》《身後大事》《道德法庭》等。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你長得跟那非洲耗子一個模樣,我能放心嘛!

王文玉,1957年拜相聲演員張振圻為師,學說相聲。後又拜張力川為師,學說評書。

1960年自河北大學肄業後,參加了天津市南開區曲藝團,開始評書表演。從藝幾十年來,他在中央電臺、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臺、天津電視臺,錄製了較多的音像節目。如:《三條石》、《陸文慶上任》、《封神義》、《血祭白狗墳》、《德子外傳》、《岳雲》、《童俠彪子頭》等,並在天津交通臺錄製了故事百餘段。特別還為天津文藝臺錄製了京韻大鼓《金陵十二釵》的解說詞。

“文革”後,他被調入天津市實驗曲藝團,與相聲名家劉文亨搭檔,表演相聲。他們共同創作、演出了相聲《追韓信》、《啼笑姻緣》、《老大難》、《請劇團》等。

90年代後期,他與田立禾、魏文亮合作、分別錄製了一些傳統相聲的音像資料。

1986年調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任長篇書專業主任。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楊志剛,是從白全福,曾任天津紅橋文化館館長。教授郭德綱相聲藝術,長達七年之久。2006年,楊志剛因郭德綱誹謗一事與其對簿公堂,自此師徒緣盡。

孫玉奎,師從於俊波,先後在中國曲協研究部資料室、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戲曲曲藝研究室工作,曾任北京相聲改進小組組長、北京市曲藝工作團副團長,是北京市文代會一、二次代表,全國青年文學創作者會議代表,全國曲代會代表,全國文代會二、三、四次代表,中國曲協會員。

張志寬,是從白全福,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現為天津曲協秘書長、全國快板書藝術委員會會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他從小喜愛快板書藝術,1960年經郭榮起先生舉薦步入專業,成為天津廣播曲藝團唯一的一名學員。快板書師承這一藝術形式的創造者李潤傑,同時拜師白全福學習相聲表演。入團第二年就嶄露頭角,以一段《夜襲金門島》獲得“天津市青少年基本功彙報演出”一等獎。

李立山,1949年10月生於天津,1969年入伍,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李立山自幼酷愛曲藝,12歲登臺演出。拜曲藝大師高元鈞為師,專攻相聲表演。曾與牛群、師勝傑、楊振華、李伯祥、郝愛民等相聲名家合作表演,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及其它大型晚會。颱風文雅大方,語言幽默含蓄。情真意真話語真是其表演的最大特色。在舞臺演出的同時,兼長創作且作品頗豐。 代表作有相聲《巧立名目》,快板書《哪吒鬧海》,數來寶《打撲克》,對口單絃《抓典型》,京韻大鼓《大漠情思》等。創作的作品除在軍內外刊物發表外,部分作品被收入曲藝專輯。先後獲得全國曲藝新曲(書)目比賽表演一等獎、全軍曲藝作品評獎創作一等獎、第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等20餘項大獎。在舞臺演出的同時,兼長創作且作品頗豐。代表作有相聲《巧立名目》,快板書《哪吒鬧海》,數來寶《打撲克》等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焦德海

焦德海幼年時學唱竹板書,後改行說相聲,拜徐有祿、魏昆志為師。與李德鍚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還與劉寶全、白雲鵬、德壽山等名家同臺獻藝。他善於吸取各家之長,在相聲內容及語言淨化等方面多有貢獻。他的相聲藝術特色是活路寬,能說近200段傳統相聲。作品有《假行家》、《吃餃子》、《財迷回家》等。幼年曾學唱竹板書,十五歲改學相聲,拜徐有祿(俗稱徐三)、魏昆治為師。最初在北京天橋撂地說相聲,後來到青雲閣茶社等處獻藝,還經常應邀參加堂會演出。與李德鍚合作演出數年,互相切磋,藝術上各有千秋。還與劉寶全、白雲鵬、德壽山等名家同臺獻藝。焦德海自清末至民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在北京及天津一帶說相聲,享有盛譽。相聲行業鼎鼎大名的“焦家門”指的就是焦德海,他的兒子焦壽海(也叫焦少海)一般被稱為“少焦門”。馬三立曾說過焦家門的相聲活兒正,瓷實。趙佩茹雖然是少焦門下的,但其相聲啟蒙教育則是焦德海做的。


相聲師承關係總譜(焦德海支系),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